避免香港雷曼迷你债事件被政治化
2009年07月06日 11:12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由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触起的雷曼迷你债券事件在香港、新加坡及台湾等地均做成投资者的损失,但只在香港演变为政治事件,当中有几点值得思考:一:政客组织雷曼事主示威抗议冲击政府等行为是否合理及恰当,对解决问题又是否有实质帮助?二:舆论及政客均提出以任志刚等为首的财金官员应为此事负责,但是现阶段解决问题是否比问责更迫切?三:公民党及民主党的一班身兼律师及大律师的议员舍法律手段而转用政治手段,是否为了解决问题抑或更多是政治表演?此事对香港的政治影响现已浮现,包括对特区政府管治威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置疑及市民对本港金融、银行制度的信心动摇。不幸地,经过多月的扰攘,事主仍然得不到任何实质的解决办法,除政客不断曝光外,看不出有何解决困境的出路。

凤凰卫视2009年7月3日《财经正前方》节目:雷曼“迷”局:谁之过?

主持人:刘   芳

嘉   宾:黄   明   罗尚沛

刘芳:金融海啸卷走了多少人的退休梦,发财梦,事业梦。香港总共有20家银行涉嫌在销售雷曼迷你债券过程中,向投资者失实陈述,从而产生误导,使投资者没意识到这种产品的风险。据统计,香港共有4.8万名投资者购买了约140亿港元的此类产品,这些钱现在分文不剩,换句话说,香港的雷曼苦主们,平均一人损失了大约30万港元。如此悲剧,是谁的错?赖投资者贪婪吗?苦主们说他们是被银行销售员游说,买了回报并不很高的低风险产品。赖银行销售员吗?他们只是按章行事,银行的文件上的确注明,雷曼的产品是一种债券,而且还有着最优的评级。赖分销银行?银行会说他们也没违规,若向每位投资者陈述百年老店可能破产的风险,不仅技术上不可能,投资者们也一定懒得听。赖雷曼吗?雷曼已经不存在了,况且雷曼公司也不想以破产收场。难道还能赖美国政府让雷曼倒闭吗?这个世界上大概还没什么人会跟美国政府叫嚣,况且美国政府也无需向市场负责。这样一来,雷曼苦主们,要讨债,路漫漫。示威游行成了近半年来的常态,但是这样做真的能讨回钱来吗?

解说:金融海啸前,陈先生还是一家小旅行社的老板,现在的身份则变成了香港雷曼苦主联盟的主席。

解说:2007年,陈先生的太太购买了40万港币的雷曼迷你债券,一场金融海啸让这笔投资瞬间打了水漂,更加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多年辛苦攒下的积蓄居然投给的是一家从未听说过的公司。

陈光誉(香港雷曼苦主大联盟主席):很稳妥,很好,和定期存款一样,公司都很大公司,甚至和中国政府的债券都挂钩,完全没有说和雷曼有关,雷曼兄弟这个名字,不要说我太太,包括我本人,我很惭愧,我也不晓得,我从前也没听过,到了九月中旬雷曼兄弟破产以后呢,我还问我太太有没有什么东西和雷曼兄弟有关的,她说没有啊,然后她再查,看到这个债券,都没有雷曼的,都是7家公司,大公司的,还有中国债券在里面,都没有注意到。

解说:和陈先生夫妇一样蒙在鼓里的投资者大有人在,面对银行理财顾问的热情推销,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在认购合同上签上了字。

王多多(雷曼苦主):当时特别有意思,我们看新闻业知道雷曼破产了,根本就没想到这事跟我还有联系,就像看新闻一样看他们破产的事情。但有一天我接到银行的电话,说你还有一笔什么什么的时候我才知道,我说啊,当时觉得离我很遥远的事情,觉得这个事情是不是就过去了,银行跟我说一下,我到期了还是能够拿到,原来跟我讲的时候是说到期能拿到本金的嘛,但后来看报纸才知道很多人在投诉,才知道原来是这样一回事。

解说:雷曼破产后,分销迷你债券的银行的态度,也一度让一些苦主有些难以接受。

王多多:在这个事件出来以后,我也拿着相关的文件,去让这些银行的人解释给我听,或者后来他们补充的一些文件,给我解释,到现在为止,银行没有一个人,能跟我解释清楚,他们也不清楚,所以我相信他们当时也是不清楚的,但是他们就这样的,很积极的推销给客户了。

陈光誉:就叫迷你债券嘛,就叫Minibonds这样子,雷曼是在那个宣传单章上一个很小的英文字母,非常小的地方写一排,LEMAN BROTHERS,就是发行商,当时谁都没有注意到。

下一页:误导的指责让香港银行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马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