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中国放开内供远胜于刺激内需
2009年02月16日 13:0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张五常] [刘芳] [财经正前方] [农民工]

农地纠纷增多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另一层隐患

刘芳:详细解释的话,拉动内供可是个蛮复杂的经济学理论。用最简化的方法说,学过经济的人都知道,市场一方面是供应,所谓卖方,另一方面是需求,所谓买方。供需平衡,要刺激经济的话,人们通常首先想到拉动内需,但张五常说,先从内供开始刺激,更能奏效。其实需求和供应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直都是不同学派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张五常不属于当下经济寒冬时代很受用很红火的凯恩斯学派,张五常提倡透过增加供应拉动需求,特别是私营企业的效率一定要鼓励。如今中国依然有很多前期遗留下来的政策,不仅不能拉动内供,反而还打压内供。比如很多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必须赶紧取消,原材料进口税也早已不合时宜,来料加工这项安排更该全盘撤销,来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优惠也不该再继续等等。这是经济学家为中国生了病的经济体把了脉后的结论。

但你不需要是经济学家,其实也能看清出当下问题的严峻。我刚才说了,中国的失业大军动辄上千万,上亿。不论是留在城市还是返回农村,如何安置都是问题。张五常说,回农村的路,没有我们城里人想像中的那样轻而易举。

刘芳:中国农民的“均田”情结,使中国农村一直存在着大量农地纠纷。2006年,全国就有农地承包纠纷20.4万件。包括了承包合同纠纷、农地承包权侵权纠纷等等。中国现有2.27亿农户承包农地,每户平均承包经营耕地却只有5.36亩,属于小规模经营。而且其中,四分之三的耕地以转包或出租方式流转。大多数农地流转的直接原因,是农民外出务工后把耕地交给别人耕种。1998年至2004年,由于中国农村税费负担相对沉重,农民种地不赚钱甚至还赔钱,所以有些农民也就把土地撂荒或交回集体,自己外出务工。也就是在这六七年间,中国农民工总量大幅增加。2005年后,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推出各项农业补贴,增加了农业的吸引力。在外出务工形势好的年份,农民工索要承包地尚不普遍;而今农民失业返乡又失地,农地纠纷势必增多,这也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另一层隐患。

解说:在中国,目前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率。顾名思义失业率的统计范围并没有将农村劳动人口包括其中,国际公布的最近5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不超过5%。

张五常:中国的失业率未曾见过5%的。什么时候见过5%,由改革开放到现在,没听说过超过5%,再追溯到过去共产制度的时期,都没有失业可言。现在一下到了15%,这个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了,绝对是天文数字了,但是不是真的那么严重呢,这是个问题,其实他是不是真的失业呢?据我所知,大部分出来打工的自己是分了地,但他们都把地转包了出去,签约给了别人。通常转包不是一两季一两年的,都是十年八年几十年的转出去的。那你怎么能再拿那块地来耕作呢?这个就是问题。

解说:与此同时,2004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加上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留在家乡种地的农民收入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再加上农民在当地生活成本较低,张五常教授认为照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大概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农民的生活水平就能追上城市。每月3000元的收入比在城市4、5千元的生活水平高出很多。而这一部分仅仅15%的劳动力就已经足够。

张五常:你知道中国的轮植,轮植的方法是天才来的,我几十年前到中国农村去,这些教授看到中国的轮植的方法,这种轮植的方法,作为中国人来说,隔壁这幅田种什么什么,他可以安排农田,安排到这些,专业些的差不多一年有十倍做的,所以你可以将八九成的农工转做工业,农产品的产量没有下跌的,你剩下10%-15%这个劳动力,不是老人家小孩,再剩下10%-15%在这里,这就行了。

下一页:渐进式改革思维使决策者在收放之间顾虑重重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