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遍访世界顶级气候学家 趣谈二氧化碳功与过
2010年04月01日 08:4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丹麦还有一件让中国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自行车道。汽车文明的崛起,几乎将自行车从西方国家的城市交通中完全抹去,但在哥本哈根,大多数道路都拥有法定的自行车道,这里的自行车还有着在自行车王国中国,都享受不到的待遇,人们可以讲它带上巴士、地铁,甚至城际列车。

黄海波:你为什么喜欢骑自行车?

哥本哈根市民:方便、快捷、锻炼身体。

黄海波:如果火车上自行车太多,你的车放不进来呢?

哥本哈根市民:你看,这里空间还挺多的,但是你在高峰期不能把自行车带上来。

解说:与很多大都市一样,哥本哈根也有着汽车税收高油价贵以及停车难的问题,但谁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唯有丹麦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甚至在城市博物馆的自行车文化展上,我也只是模糊地找到了一个答案。

克里斯蒂娜(哥本哈根城市博物馆策展人):在丹麦,我们没有汽车工业,所以我们不会大力推广汽车,像瑞典、德国和法国那样。

解说:其实当汽车刚刚在西方普及时,自行车也一度被丹麦人遗弃,但当地环保组织的推动加上随后而至的石油危机,让自行车又回到丹麦人的生活,如今丹麦的自行车文化,已被当做低碳生活的楷模,为人称颂。

黄海波(凤凰卫视记者):在哥本哈根,这个人口少城市小的城市里,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其实很方便,不过让我想起20多年前,我在北京骑车上学时,那时候冬天这样的天气里骑车,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经历,如果要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里,这么多的人口里实行这种低碳生活,采取骑自行车的方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从此要过回那种清贫的生活呢?

解说:能源、气侯、经济发展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微妙的三角关系,对于正全力发展经济的中国,骤然冒出的低碳要求,就如从天而降的枷锁,只是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阴影下,气侯也是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的课题,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接近4亿吨,一座座集装箱吊机顺序排开,让人感觉气象万千。然而每当风暴潮来临这里就变了模样。

邹涛(国家海洋局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集装箱漂起来,这地方全都是水了,这个地方原来是个桥,这边本来没有,是新建的码头,这半边有,这半边是个桥。1997年那次(风暴潮)我们单位的人,手挽手从那边走过来的,很危险的,都是浪,两边都是这么高的水,趟着水往这边走。

记者:您感没感觉过近些年来,这些事情会比较频繁?

邹涛:对,这些年确实比较频繁,我原来是搞预报嘛,一直在做这块,这两年的话,发预报的频率加快了。

解说:2月的天津港,海平面正处一年中最低的时候,监测仪器显示的数字为2.07米,然而到了秋天,水位将涨到4.5米,一个大浪打过来,很容易就会漫过警界线,根据国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天津的海平面在未来三十年里,将再升高7.6-10.4厘米。简单、冰冷的数字背后,又将是一幕幕更为惊心动魄的画面。

这样的争辩与思考,南太平洋的岛国已无心理会,对于全球暖化受灾最深重的人们来说,要解决的首先是生存的问题。2009年12月中旬,哥本哈根气侯峰会前夕,一个热带气旋提前袭击斐济,造成南部大规模水灾,斐济总理被迫紧急取消峰会行程,留守救灾。这场风暴的印记几个月后还留在首都苏瓦,活了几百年的大树,经历过无数风暴,终于逃不过这一解。

帕吉里埃·多波(斐济国家灾难管理中心管理总监):(当时)这里整个地区都被淹了,淹了两天,全部被淹了,是的。

记者:但我还见到有人住在这里。

帕吉里埃·多波:这个地方已经被水淹过很多次。

记者:气侯变化真的冲击到这个岛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machao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