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南社古村留有谢安后人 祠堂林立书香卷气尽显古韵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在东莞喧闹的城市背后有一块古老寂静的南社古村,村中流传着可口的将军饭的做法,也坐落着一些古香古韵的牌坊和祠堂。《文化大观园》走进南社古村,来探寻这里的文化情怀。村中谢家有尚武传统 70老人仍

祠堂变学堂 南社古村书香卷气不愧为谢安后人

解说: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于汉代,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对修建祠堂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在南社村严格规定,只有在成年男性户世之后才有资格在祠堂内设立牌位,而外姓甚至是族内女性或未成年儿童就连平时擅自进入祠堂都会遭到家族的重罚。但南社村为了纪念村里两位百岁女性,就将她们的牌坊请进了祠堂,接受后人的祭拜,既表达了对年长者的尊敬,也是对长命百岁的企盼与向往。

王鲁湘:我们走进百岁坊啊,就是发现这里有一块扁叫仁寿堂,下面有四个字百子千孙,那么这个百子千孙的话呢,肯定是历经多少代了,我们走到这个跟前一看,找这个牌位的一层两层三层四层第五层最中间,明十世祖先考谢公卷石神位,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百岁坊里头,供的最早的一位前辈是明代的。

李翠薇:对的。

王鲁湘:那这个我看啊,这里头有一些牌位啊,这个还被蒙了这个红布,这什么意思呢。

李翠薇:是这样的王老师,我们这个村它有一个习俗,就是为在世的人立牌位,这个叫立长生位。

王鲁湘:立长生位。

李翠薇:对,他们一般的村民他的女儿或者孙女儿,就在老人家60岁之后,他就可以为老人家立这个长生位了。

王鲁湘:也就要过60才有这个资格立长生位。

李翠薇:对,这就是为老人添福添寿。

王鲁湘:添福添寿。

谢荏良:对,这么一个习俗,那么老人家还在世呀,所以就用红布蒙住。

王鲁湘:先把它蒙住。

李翠薇:对,因为一个牌位是两夫妻,一个人了,就见一个窟窿出来,把他的名字漏出来。

王鲁湘:这里剪了是吧,谢公炳良去世了。

李翠薇:对,另外一位她还活着。

王鲁湘:还在世呢。

李翠薇:还在世呢就先蒙住,如果两个人都去世了,那就把红布掀开。

解说:南社的祠堂多临水而立,既承担着尊宗敬祖之功能,还是南社子弟读书的场所,在面积并不算大的村庄里,最鼎盛时竟同时出现了34座祠堂,这其中1555年谢氏族人修建的谢氏大宗祠成为了南社的政治文化中心。

李翠薇:它是集当时全村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的这个当时最高规格的一个祠堂。

王鲁湘:也是一种光宗耀祖吧是吧。

李翠薇:对啊,对啊,对啊。

王鲁湘:那这个祠堂前面怎么会有这么一个铁的栅栏呢。

李翠薇:它是这样的,原来我们这个祠堂啊,原来是祭祀和议事的地方,到了民国1936年,这个祠堂的功能就发生了变化,它就变成了一个学校。

王鲁湘:民国时候破旧立新啊,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移风易俗,祠堂变学校了。

李翠薇:对啊,对对,那年的二月初二他们这个学校就成立了,当时还有老照片现在还有。

王鲁湘:就等于成了南社会的一个村学。

李翠薇:对,非常的厉害。

王鲁湘:那现在已经学校搬出去了。

李翠薇:对。

王鲁湘:然后这里又恢复成为这个宗祠了。

李翠薇:对,您看这个乌衣氏胄玉樹家风。

王鲁湘:乌衣氏那就是谢家了,乌衣巷啊,南京乌衣巷移过来的啦。

李翠薇:对啊,谢安的后人。

王鲁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翠薇:对,对的。

王鲁湘:走到这个祠堂里头就很阴凉。

李翠薇:是啊。

王鲁湘:外头这个夏日炎炎,进入祠堂里头就是非常的凉快。

李翠薇:而且心会静下来。

王鲁湘:心会静下来,对。

解说:祠堂的后面是南社古村的民居,也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不光有上百处的民清居所,还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小巷的石板路布满了岁月沧桑的痕迹。

王鲁湘:你看啊,这个村里头的这些道路啊,都已经非常地古老了,中间都被人来人往啊,都踩出了这个凹槽,你就可见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代人的这个足迹啊,然后这个村里头的颜色也非常的好看,你想想转过去一百多年的时候,这些建筑都还比较年轻的时候,那个颜色一定非常的鲜亮,一半是红一半是灰这就是南社的颜色。这个地方有一个井场,也就是说在这里有一口古井,古井也是用的这种红砂岩箍的这个井箍啊,这个井台,我们看看里头还有水,这个清澈的水,能够把我的影子都照出来,像一面镜子一样,井壁上头长满了青苔,好久没有用过了,这个也已经为了安全起见呢,把这个井口啊都用这个铁篦子把它给盖起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口井啊,真的是历史悠久,为什么看得出来呢,就是因为这个井圈上头,所有的这些凹进去的地方,都是被磨掉的,这都是被在这里打水的这个井绳,然后从这里慢慢地把它磨出了一道道的这个凹槽,可见有多少代人喝过这一口井的水。

解说:在中国,很多的古村落被毫无节制地开发,过度的商业化破坏了原有的风貌,历史建筑遭到损毁,有的则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导致村落荒芜破落人迹罕至,而南社村深挖历史文化和乡土人情让这里继续充满活力,并对老旧建筑进行修葺,才使得南社古村继续保持了它原有的样子。

王鲁湘:南社作为一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啊,这个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间,一个保留样对完整的一个古村落,那么它现在正成为一个旅游的一个热地,来旅游的人川流不息,那么它的这个古村落的保护,和这个地方的人们要追求更幸福的这样一种更现代的一种生活,还有我们今天确实有很多人又想再回到过去,去思念那种乡愁,看到这种过去人的生活形态,这几种需求综合在一起,我们政府部门到底怎么去协调它,让各个方面好像都能够达到一种满意。

董红:对,这个是一个保护和利用,这个矛盾比较纠结的事情,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难题,那我们呢就是这个方面,我们也觉得是一个工作的重点,如果说这个单纯强调保护不给用这些房子空着,或者是用这个死保,就是什么都不能动的,这种方式的话,这个房子没人住它也会坏掉的。

王鲁湘:是的。

董红:是,我们就觉得,保下的目的也是为了用,而不是让它作为一个孤零零的一个建筑在那里摆着,就是这些东西它还是有使用功能的,我们觉得它的使用功能要发挥出来。那用的好的话,是对保护是一种促进,用起来了以后就会把这些资源盘活嘛,那也要顺应现代这个人们的需求,这个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有好的经济回报呢,然后再有资金来进行保护,也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解说:有人说古村落留住了城市的“根”,代表一座城市的“乡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王鲁湘:一些新的一些改造以后啊,这种活化利用,是不是您觉得更进一步地增减了南社这个古村落的它的魅力,然后来旅游的人也更多了,而且深度体验旅游的人也更多了,然后这个惠民也就更多了。

汤国华:对这个是第一步啊,能够留住人。

王鲁湘:留住人。

汤国华:对,不然我看了以后就走了是吧,特别远的地方,比如说深圳啊,香港啊,澳门来的,甚至广州来的,他能够在这里住一晚,体验一下这个民间,当时是怎么样的,第二天还有时间看看其他的。还有进一步就是说,你这个古村落,你必须要体验一种农田农业,说还建议他能不能以后啊,能够村外搞一片农田农业。

王鲁湘:对,把那个农耕文明的环境,把它体现出来。

汤国华:起码我们的孩子来到南社村,知道牛是怎么样的,是吧,猪是怎么样的,现在只有在电视看到,具体没看到嘛,所以再进一步啊,我也希望他能够以后把这个不单参观我们的古建筑,参观我们的展览,最好有个农业的体验。

王鲁湘:做一天农民。

汤国华:对,最好啦。

王鲁湘:做一晚村民做一天农民。

汤国华:对,甚至会动手种点菜,那么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

解说:今日的南社村古朴宁静,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喧闹,家族的兴衰时代的变换,都已深深刻印在了这些老建筑里,让人们去寻觅深藏其中的旧人、旧事、旧光阴。

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梁志强 PV092]

责任编辑:梁志强 PV09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