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挥毫落纸如云烟 大雅宝艺术家与中国画的命运转折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美术界的一场危机和变革也随之到来,从大雅宝里面走出来的诸多美术家们都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变革鞠躬尽瘁的努力着。一叶知秋,大雅宝胡同就是这样一个特别值得去牵连,去关注的一个历史现

北海悦心殿画展备受关注 匀红点翠间已树画史里程碑

解说:李可染他们没有料想到,这次写生会成为当代中国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在当时,它至少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画也可以表现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次画展之后,一些反对中国画的人,也开始逐渐改变立场和观点,美术学院里又重新恢复了中国画专业,重新招收中国画的本科生。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冒险,我们今天还能不能看到李小可挥毫落纸、匀红点翠。如果没有这次冒险,60年以后的中国画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1952年的一个冬日,版画家彦涵与4岁的儿子彦东告别,提着行李箱,从大雅宝院子最深处的一间房里出来,往南穿过几进院子,走出了大雅宝的大门。几名中央美院毕业班的学生正等着他一起离开北京,到南方的淮河治理工地去。

彦东(彦涵之子):那时候在中央美院了嘛,教改的过程中就提出来啊,说这些学生不能整天在画室里画模特,他们应该走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建设高潮中间去。

解说:不久之后的一天,刚搬到大雅宝的黄永玉也离开了家门,他要去的地方是云南,他刚刚接受了委托,为撒尼族史诗《阿诗玛》创作版画。为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创作符合“文艺为政治服务”要求的作品,那个时期大批的画家走出了画室,走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大雅宝的艺术家们也不例外。

黄黑蛮(黄永玉之子):他经常出去写生,就去体验生活,去画画什么的,就去体验生活,去画画什么的,当时这个是一个很普遍的,很多艺术家都是,我们就给寄托在朋友家里了,在熟朋友家里住了好几个月。

解说:父母们出了门,大雅宝的一院孩子就变得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了,他们爱好到大雅宝周边探险,出了大雅宝胡同,就是老北京的城墙,城墙开了个豁子,豁子外有几个烧砖挖土留下的窑坑,雨水积在窑坑里,变成了几个大水塘。

颜东:全是黄汤啊,为什么小孩在那泥里头他舒服啊,所以回来以后,浑身都是一层的黄泥,身上起疙瘩。但是问题就,很多孩子他掉进去以后,他爬不上来,因为那个非常滑,所以淹死孩子的事情,到那去玩淹死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李燕:绝对不许在那儿游泳,那么但是夏天热得很,有诱惑力,有的孩子下去游泳,回来了家里,游泳没有?没有。伸出胳膊来,一划一个白道,这就是游过,啪。所以这些孩子们都会作伪,回来之后先赶快在那水龙头那儿冲。那个时候没有卫生间,一个院子就一颗水龙头,还要洗,不要声音太大。

解说:孩子们还记得,等到大人们从全国各地采访写生归来过后,大雅宝连夜晚都变得忙碌起来,黄永玉最重要的创作活动是在夜间,那时我们睡觉了,院子里只有蛐蛐、蝈蝈的叫声伴他长夜。可染伯伯画室的灯似乎一夜就没关过,黄叔叔年轻,早上一定会入眠,但是可染伯伯却又早早的起来了,张郎郎还记得他清晨上学前,见到的院子里的情景。

外来油画中国化 《开国大典》引潮流

“改造”这个词在建国初期的使用频率极高,在美术领域来说,李可染和张仃的江南写生是传统深重的中国画,面向时代和人民生活的改造,与此相对的,他们在大雅宝的邻居董希文正在进行的是外来画种油画的中国化改造,这两个相对的潮流,贯穿了那个时代中国美术的发展。董希文对“油画中国风”的探索最家喻户晓的成果是这一幅画于1952年的开国大典。

董一沙(董希文之女):他说我就想,这个从一开始,我就想把它画成一个,与平常的西洋风不同的油画,他呢就是从这个颜色的处理上,把这个红、蓝天、缨络黄、菊花、这几大颜色吧,把它就规整化,就是不要采用那么多的光化作用,西画一般的那画法,光化作用下,那个颜色有那么多的变化,去掉了一些这些手法上的东西,就是尽量的把这个颜色提纯。

解说:“民族化”在当时看来,似乎是油画在新中国生存下来的基础,它必须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适应新中国亿万老百姓的审美。为了探索一条将西方油画和东方艺术结合到一起的路径,董希文曾花了三年的时间,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他选择临摹的《萨埵那舍身饲虎》,《鹿王本生故事》等作品场面都十分宏大,受敦煌壁画的影响,创作《开国大典》时,董希文同样想表现一个盛大、宏伟的场面,为此,他大胆采用了一个突破性的构图。

董一沙:把这个领袖人物,就全都排在了这个左边的这一边,然后空下了大块的场面呢,留给了这个天安门广场上的那个千千万万的群众,就把这整个空间给拉开了,拉大了,为了要体现这一个大空间呢,他就有意把这个柱子的,柱子稍微错后了一点。

解说:把领导人安排在画面的一侧,按一般的构图规律来说,是有失平衡的,把天安门城楼的柱子往画右移,也不符合透视的原理。

董一沙:研究古建的那个梁思成他都说了,从建筑学上讲,可能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这么一个处理,或者甚至说是不合理的这么一个处理,但是它,这个把它作为一个艺术处理,画成这么一幅画,它是一个非常巧妙,非常成功的这么一个大胆的手法。

解说:1953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参观了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也接见了这位年轻的画家。

董一沙:当时毛主席就特别兴奋,当时就说,是大国,是中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解说:毛泽东的评价与董希文绘画的初衷一致,是对于他“油画中国风”探索的最大肯定,《开国大典》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后,轰动了全国,董希文家的生活和创作条件也逐渐得到了改善,董一沙还记得,从那时候起,经常有一些“特殊的客人”被父亲邀请到家里。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韩宛廷 PV090]

责任编辑:韩宛廷 PV09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