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神奇列车从香港启程远赴内陆 20年间给千名患者带去光明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要:二十年前,健康快车从香港启程,开始了扶贫治盲的光明旅程。这是一列流动的眼科火车医院,四节车厢分别是手术室病房会议室和医护人员休息室,只要有铁路的地方健康快车就可以载着妙手仁心的医生和先进的仪

眼科专家的职业生涯始于此 健康列车胜似眼科界西点军校

董淑珍是健康快车的老车长,在曾经的13载光阴里,她跟随列车走过了五十多个站点,在健康快车成立20年之际,她再次登上列车,在这里她遇到了曾经的“旧相识”。

董淑珍:在家见不着,然后在这见着了。

李学民:一晃12年了。

董淑珍:哎呦,健康快车培养一批,就是特别优秀的眼科医生,学科带头人,太棒了。

李学民:那时候我们跟上海的一个专家聊天,一说做多少年,你们怎么会这么早,我说我们健康快车啊,那时候就北京有,别地儿没有。

董淑珍:人家特别羡慕你们,特别羡慕,就眼科医生能有健康快车,其他科医生说,我们要有这么一个车,我们也练出来了。

李学民:是有瓶颈期的。

董淑珍:而且你是天天不断总结,不断地提高,你要说让你做完一例手术,一个月以后再做一例,那效果跟你天天这儿做,完全不一样。

老车长董淑珍见证了一批批医务人员的不断成长与无私奉献,当车长之前她曾做过卫生部部长的翻译,1996年她开始参与健康快车的筹备工作,见证了第一辆健康快车从无到有。

董淑珍(健康快车原执行车长):因为当时我是卫生部外事司的,因为当时考虑到香港回归涉及到外事,所以就说把我们这些人就直接调过来参与这个工作了。应该是1996年底,我们就开始筹备这个事情了,方太他们香港那边来的人也比较多。

1996年,正值香港回归前夕,被大家称为“方太”的方黄吉雯是健康快车筹委会的主席,建造健康快车的想法最早就是由她提出来的。

方黄吉雯(健康快车创会主席):1997年是香港回归的时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呢,每个人都准备一个礼物,送给香港,庆祝回归的,香港应该也回馈一个礼物给大陆的,但是不好做31个,不然就做一个能够走动的,每个地方都能够停一停,而且有用的,所以就想到做一个建在火车上的一个医院。

殷大奎(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他们就找到我们,因为我们当时的白内障病人啊,大概有四五百万,而且这个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白内障的发病是越来越高的,那个时候每年大概就是40多万,这样大量的病人,我们需要去关照他们。

在此之前,中国并没有制造火车医院的先例,健康快车对于设计者和建造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董淑珍作为当时筹委会的一员,参与并负责督建列车的建造。

董淑珍:从设计从工作,从各个方面,因为整个都在摸索过程当中,这个车怎么建,怎么就是比较合适,我们的手术室,当时因为没有病房嘛,然后我们的那个发电车,包括我们的宿营车,我有时候回到家以后,忽然想到一问题了,这事应该怎么办,所以就马上打电话给我们那个青岛四方厂。

殷大奎:但是因为列车上建医院,和地方建医院不一样,就有一些这个要进行磨合,尽量的找个平衡点,这个花的功夫是比较大的。

摸着石头过河并不容易,随着香港回归日期的临近,工期越来越紧张了。

董淑珍:1997年7月1号回归,6月25号要求我这车就要开到香港去,这个时间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当时时间也非常的紧。

时间紧任务重,作为直接对接部门,当时国家卫生部承担起了大量工作。

殷大奎:卫生系统也有专门搞医院设计的,我们外事司包括铁路的一些人员,来商量怎么样来设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车辆厂与筹委会的积极配合之下,健康快车的建造工作步入正轨,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让健康快车如期投入运行,除卫生部以外还需要其他多个部门的协助。

殷大奎: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因为它不光是涉及到我们卫生,你像首先你在铁路上,你在车上你就必须铁道部,下面的治安污水处理供水,病人的转送,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铁道部开始他们觉得,这个事还是很好,但是因为他们来搞这个事,也是第一次,在这个火车上建医院他们更没有经验,所以我们就加强沟通啊,来开会呀,包括上面的领导,部里头的领导铁道部的卫生部的。

终于在国家卫生部的主导下,铁道部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健康快车的前期筹备工作如期顺利完成。1997年7月1日,香港的九龙火车站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赠送仪式。

女:在这个值得大家庆贺的日子,我们一群香港人将我们的心意筑成一列健康快车,在今天这个重大的日子,将这个健康快车赠送给祖国。

赠送仪式上,香港特首董建华,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健康快车创会主席方黄吉雯为健康快车剪彩,并登上列车参观内部设施。一列为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的火车医院就这样诞生了,它的外墙绘着美丽的彩虹,伴着山边的蓝天白云,让它看起来与众不同,无论停靠在山区还是平原,都能和当地的环境融为一体,20年来健康快车从一列扩充到四列,它见证了奇迹记录了美好。

吴小莉:在人们的印象中,香港是忙碌的贸易中心,繁华的购物天堂,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香港的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在中国也是名列前茅的。穿梭在这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市,每个香港人都迈着匆匆的脚步,不过紧张的都市生活,并没有改变,他们内心深处的善和爱,带来光明和希望的健康快车正是从香港鸣响了第一声的汽笛,走向了内陆深处,此外香港方面还负担了健康快车每年一半的运营费用,这些资金大部分是由普普通通的香港市民捐赠得来的。聚沙成塔,滴水成涓,健康快车并不仅是一辆能够医治病患的列车,更是满载着香港民众深情厚意的快车。

健康快车的运行资金有一半来自香港,香港健康快车基金负责这笔款项的募集,叶慧珊是一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已为健康快车工作了17年。

叶慧珊:我们把这一沓拿下去就差不多了,30张放在接待处那里,到时候你们再找人贴,这个就OK了,有一些可以卷起来,让人们方便拿。

香港健康快车基金会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募集善款,平时叶慧珊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筹备这些募捐项目。

叶慧珊(健康快车香港基金总干事):我们香港办公室一年大概定下来的,大概有10个不同的项目,筹款的项目,最近马上要发生的,就是一个就是唱粤剧的这个啦,3月16号。

粤剧在香港广受欢迎,许多人没事在家的时候也爱哼上两句,今年已经是健康快车第七年举办粤剧晚会进行募款。

罗云鹏(越剧演员健康快车香港基金副主席):粤剧在香港也是比较蓬勃的,就是比较多人喜欢唱的,健康快车每年的经费很庞大的,所以当时我就提出来,看能不能用粤剧的方法这样来筹款。

一台募捐活动需要叶慧珊等人筹备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而活动的当天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整场演出3个小时,他们要一直忙到深夜,等到所有观众散去才能结束工作,健康快车成立了20年,他们也像这样忙碌了20年。这是一场周四晚上的演出,距离开场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场已经坐满了观众。

方黄吉雯:其实呢香港人很喜欢粤剧,很难得有一个粤剧的场合而且表演的人呢都是支持健康快车的人,这个筹款的方式不是卖票的,是每一个演唱者他要拿多少票呢就要捐多少的钱,跟他的朋友去募捐,就送个票给他们来看,为健康快车筹款。

这样一场演出如果把观众们捐款的金额当做是票价,要比一般的演唱会门票价格高出不少。

叶慧珊:他们第一就是他们喜欢听,第二的就是,他也知道这个今天晚上的节目,是一个慈善的节目,那所以多给一点,他们也愿意,也能听他们喜欢的歌,所以这个是挺好的。

在香港,喜爱粤剧的人很多,但像这场晚会一般的大型粤剧演出并不多见,七个节目的表演者有的是粤剧名角,有的是资深票友,他们的水平不同,心中却有一点相通那就是对健康快车的支持。

李璨洪(粤剧演员):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个火车对于国家对于贫困白内障患者来说,是很好的,是一个典型的示范作用,其他国家哪里会有,身为中国人,香港人,希望能够为中国做更多。

黄德政(粤剧演员):我是第二年演唱,健康快车很开心,大家也关系很好,都是老朋友,群策群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每场活动前,健康快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会预算一个募款金额,大部分活动“收入”都会超过他们心中的这个数字,这次粤剧晚会总共募得了130万元。

方黄吉雯:我们呢因为每一年需要有3600万吧,所以我们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个筹款的活动,希望每个月都能够筹不少于100万的钱,那每一次都能够超越这个需要的金额,才能每一年筹得足够的钱去支持这个工作。

诸如这次粤剧演出的募捐活动,每年大大小小还有十几个,几乎每次活动现场都是人声鼎沸,健康快车作为一项公益慈善项目在香港名声赫赫,而与许多其他慈善项目不同,健康快车20年里很少进行媒体宣传。

方黄吉雯:我们觉得捐款的人给钱我们呢,是用来做医好这些病人的,用来打广告可能有它的效果,但是就觉得有点浪费所以我们是不打广告的,所有捐款者如果他们愿意呢,我们都带他去看健康快车火车医院的运作,等他了解这个钱是怎么用的。

健康快车定期会举办探访活动,让募捐者亲身去到列车走过的贫困偏远地区。

林贤齐(健康快车香港基金副主席):亲身在火车里看那些白内障的人,看他们的康复,去看他们家里真的是家徒四壁,床都没有,铺一块板就当床,那个米缸只有一点米,我们健康快车可以帮他们,是我很乐意去帮的,除非我是无法帮,如果我可以帮到,我相信是我有生以来,我都会仍然去帮助健康快车。

叶慧珊: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打工,就是一个工作吧,可是后来有机会到火车医院里面去看,那个就不一样了,我在那个检查室,那个医生就解释就说,你女儿17岁了,现在才有这个机会做这个手术,其实做了之后,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她17岁的女儿是站在旁边的,跟那个医生说,你帮我做吧,就是多一点光也好,就是这样子。当时我就觉得就是,其实你给她从零到一,对她来说是好大好大的不同。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生来就要遭受命运的不公,好在人性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人间的不平等,世界上也有一份社会事业叫慈善,在解决着这些不平等,作为健康快车的发源地,香港过去5年连续名列全球十大慈善地区,每年有超过六成市民做过慈善捐款,90%以上的香港年轻人参与过公益活动,香港人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慷慨的慈善人口”之一,在他们的观念中拥有足够的财富并不代表成功,社会奉献和社会责任感是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

林贤齐:做生意与做慈善应该是分开的,做生意是要去赚钱,但是赚钱回来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回馈社会。

方黄吉雯:我觉得慈善呢是一个从心里面拿出来的爱的一个表示,把这个爱能够我传给你,你传给其他的人,这样才是一个有意义的慈善的工作。

几十年来,香港民众对慈善事业的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日俱增,而内地的慈善事业也走着类似的轨迹,随着近年内地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参与到慈善当中,健康快车创立五年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在北京成立,作为国内首家由香港注资成立的慈善基金会,获得了捐款全额免税的资格,这对于鼓励内地民间慈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项怀成(国内财政部原部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我们一个小小的基金会,能够做的作用很有限,对吧,所以国家的作用很大,我们这个就起了一个引领作用,起了一个带头作用,起了一个示范作用,我觉得健康快车,在这方面的贡献倒是不小的。

方黄吉雯:我们大陆的企业市民在参与,他们也加入这个慈善工作,所以我们现在的工作是香港跟大陆的一块,齐手帮助需要帮助的贫穷的病人的。

随着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多,健康快车的使命也越来越重,创建者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方黄吉雯:我们建健康快车的时候呢,就觉得这工作很有意义,所以建了一个到二个、三个、四个,但是觉得怎么做都做不完,因为病人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们没做完就要离开了,有很多病人还没有这个机会,能做手术,不然呢就是培训当地的医生,等我们走了以后这些医生能够继续帮助做这手术。

吴小莉:从东方之珠发出的列车,穿越了南岭直达内陆腹地,这个行程跨越的距离相当的漫长,作为中国唯一流动的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眼科火车医院,健康快车让不同医院的医生会聚在一起,为不同地域的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事实上对于失去光明的白内障的患者实施治疗和救助,只是健康快车计划的一部分,健康快车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台台成功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它还带来了成熟的技术,先进的治疗方法,这一切对于当地的眼科医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这个废旧的厂区是健康快车山西临汾的停靠点,从4月18日开始健康快车在临汾开诊,临近端午,车厢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小聚会。

李东岩(2017第一列健康快车执行车长):这是值得庆贺的,因为在咱们大夫护士的这个努力下,完成了500例,已经过半,第二过两天就是端午节,所以呢咱们有双喜。

列车上的这场聚餐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张淑萍,她是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眼科主任。

张淑萍:不仅仅是健康快车四个字,实实在在这个车,看到的每一个地方,都很亲。

2000年健康快车第一次驶入临汾,张淑萍和她的同事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医疗方式。

张淑萍:心情特别激动,因为当时一想吧,说呀,这个香港的健康快车能来到临汾,然后我又能上了车,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像的。

那时的张淑萍还是尧都区眼科医院的一位年轻医生,当时整个临汾都没有超声乳化设备,治疗白内障使用的是小切口技术,手术时间长,风险高。

张淑萍:当时我们在临汾的时候,没有这个超声乳化的时候,我们选择病人不会选择视力这么好的病人,只能做一些就说白内障重的啊,视力差的啊。

健康快车从筹备之初就选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超声乳化设备,这项技术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少数医院的拔尖医生才会使用,这一年来临汾的上车医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殷悦和潘英姿,她们是中国最早一批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医生。

张淑萍:我上车以后,第一下就碰上殷主任,然后殷主任的话,就是手术当时超声乳化做得非常溜,我记得殷主任不离开那个手术显微镜的目镜,所以我一边在这操作,流速负压,这边还得给她递器械,那我当时真的当助手,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锻炼,能量负压流速,我就很熟练了。

张淑萍没想到的是,健康快车离开后,她的带教老师殷悦推荐她参加了健康快车在香港的培训,当时健康快车与国家卫生部合作选送了一批年轻的优秀医生去香港进修。

张淑萍:去了香港以后的确就是你见识广了,那都是一个当时在咱们这边是看不到的,而且就是说你也想不到的那种术式,我就觉得真的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一个提高。

十七年前,殷悦主任带领的北大第一医院医疗队在健康快车上完成手术1127例,创下了健康快车开诊以来单站最高的手术纪录。在今天的尧都区眼科医院里,依然还保留着当年的档案。

记者:这个小孩的手术就是殷主任和张大夫一块做的。

李惠琴(尧都区眼科医院办公室主任):对,这是当时最小的一个患者。就觉得这四节火车搁在这儿,就给病人把手术也做了,而且还全是免费的,就觉得特别神秘这个车。

十七年后,健康快车又来到了临汾,对于这次上车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上车医生来说,除了手术教学也是他们此行的重要任务。

李学民:来,下巴颏放这儿。

这一次临汾站的带教医生曹晓光和苗恒他们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医生:手术的时候别咳嗽别憋气,有什么不舒服说话。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刘家豪 PV089]

责任编辑:刘家豪 PV089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