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大钊遭军阀残杀绞首三次才死 家人无力下葬胡适垂泪相助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解说: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的望志路一百零六号,原本安静的街巷中忽然不断有三三两两的人出现,他们的行动悄然而神秘,来到这里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包括他们

罗章龙笔录:十月革命后一两年,我们开始较多的翻译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中间李先生也亲自参加了,我们一面翻译,一面研究,慢慢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提高了,感到很不满足,认为靠少数人从事这项工作是不行的,要求有更多的人来共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这时我们在李先生的指导下开始想到酝酿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解说:随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为一股新的潮流,共产主义的萌芽开始在中国破土而出。1920年2月10日的一个黎明,一辆带蓬的骡车经过守门警卫的详细盘查后从北京齐化门朝阳门驶出,这辆骡车赶车的账房先生是李大钊,车里坐着的东家模样的人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这是李大钊第二次帮陈独秀逃避北洋政府军警的追捕,凭着自己的乡音和轻车熟路护送陈独秀前往天津,以便从那里乘火车赴上海,这次分别以后共产主义支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组织起来。

张国焘《我的回忆》:九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北京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就在李大钊先生的办公室里举行,到会的共九人,我们宣布这一小组的正式成立,至于经费问题李大钊当成当众宣布,他每月捐出个人薪俸八十元为各项工作之用,接着社会主义青年团也组织起来了。

解说:为了信仰,这些共产党员自掏腰包出财出力,不久陈独秀的一封来信让李大钊、张申府仔细思量,这封来信的主要目的就是同他们商量党组织的名字,李大钊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已经改称共产党了,其他一些原叫社会党的也已经或准备叫共产党,所以还是叫共产党好,并征求了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意见,最终确立了党的名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了一段佳话,虽然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位当事人均无相关文字记述,也没有直接的见证人,但是这一历史时刻印证这二人的重要地位。

姜楠:李大钊在党内没有担任过重要的领导职务,但他的创始人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可动摇的,在中国最早向世人公开表示马克思主义观的是李大钊,为组建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所接洽的第一个人也是李大钊,需要知道在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间李大钊是他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就连年长他十岁的陈独秀也曾自谦道“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

解说:1889年10月29日,伴随着李家东厢房那一声啼哭,李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院子里的人纷纷道喜,小孙子的诞生冲淡了儿子逝去的伤感,已经六十岁的李如珍情难自己,眼泪直流,他抱着孙子爱不释手,在孙子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轻轻唤了一声憨头,从此孩子有了自己第一个名字,这样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小憨头的母亲在他刚满周岁后边撒手人寰,好在有祖父的疼爱伴他长大成年,幼年的他读书颇有天分,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说憨头三岁就在祖父的启蒙下学着认字,五岁时就能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六岁时祖父李如珍便送他入私塾,聪明用功的憨头颇得老师单子鳌的喜爱,亲自为其取名耆年。

单子鳌笔录:我教了一辈子书,有一个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大钊,你们要努力的读书,好好地向他学习。

解说:学堂里的李耆年刻苦好学,他常常问老师,为什么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为什么穷人没饭吃,没衣穿。这些答案老师无从回答,由于当地的私塾先生水平有限,李耆年先后换了三家私塾,13岁那年李耆年无意中在听到黄玉堂老师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学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他把自己的书宅命名为筑声剑影楼,立志于荆轲只身刺秦的壮怀激烈。

韩湘亭笔录:李大钊受课之余最喜康梁文字,手把一编,日无暇息。

解说:1906年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止,李大钊转入永平府中学,新式的学堂使他开阔了眼界,第一次有了强烈的救国救民的意识,在永平府中学李大钊结识的生平第一位挚友蒋卫平,蒋卫平比李大钊大七岁,两人一见如故,常在一起关注家国命运,后来为了进行革命活动,蒋卫平辍学到黑龙江一带考察,不幸被沙俄军队杀害,消息传来李大钊悲痛万分。

李大钊笔录: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半世英灵沈漠北,经年骇骨冷江头,摇东化鹤归来日,燕市途牛漂泊秋,万里招魂竟何处,断肠风雨上高楼。

解说:蒋卫平的牺牲让李大钊的救国情怀变得更加迫切,原本计划五年的学业,他只上了两年便向家中提出投考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希冀通过学习法政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在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求学的六年里,中国的政坛正发生着风云变化,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统治,新思潮如泉涌般席卷整个华夏大地,为内忧外患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李大钊接受了现代政治运动的最早洗礼。1912年秋,北洋法政学校的学生们发起成立了北洋法政学会,李大钊被推举为学会刊物《言治》的编辑部长,成为刊物上最勤奋的撰稿人,在这部刊物上他以《隐忧篇》和《大哀篇》为题发表了自己最早的政治见解。

李大钊笔录:吾固为而民造幸福也。呜呼!吾先烈死矣!豪暴者亦得扬眉吐气,击柱论功于烂然国徽下矣。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

解说:此时,李大钊已经由最初立宪运动支持者转变成为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就在此时,河北的家乡传来噩耗,抚养疼爱自己的祖父离世了。

李如珍笔录:你要把书念好,千万不要把书扔掉。

解说:这是祖父留给李大钊最后的话,妻子赵纫兰谨遵祖父遗命,然而家国命运只能让他壮步前行。

1913年直隶省昌黎县的县誌:是年九月十一号。昌黎之日本铁路防兵枪杀京奉路局巡警刘长忠等五人。

解说:这是1913年直隶省昌黎县的县志里记载,当时驻扎在昌黎火车站的两个日本士兵喝醉了酒去寻衅闹事,遭到中国警察的制止,两个日本士兵就把这件事向日本守备队队长野哲太郎进行了汇报,他立刻就带领着日本守备队的士兵冲到了昌黎火车站,开枪打死了五名昌黎火车站的中国铁路警察,目睹这一切的李大钊内心受到震惊,侵略者在自己的国土上横行霸道,双手沾满了鲜血,李大钊悲愤万分,他前往吊唁并写下了愿中原健儿不忘此弥天之耻辱。为了寻求救国良策,在友人的帮助下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1914年1月他从天津乘船东渡日本,也就在这条船上李耆年改名为李大钊,依《方言》中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李大钊已经二十五岁了,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站在船的甲板上,他思绪万千,他不知道此举将会是三年,而他并没有完成自己预期的学业。

[责任编辑:马超 PV031]

责任编辑:马超 PV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尊前谈笑人依旧——李大钊影像记忆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4/29/c8696ba0-6cf4-454f-9613-9f2f7df548a4.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