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鲁迅纪念馆馆长:矮化鲁迅来炒作自己 这已经不奇怪了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016年10月19号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的日子,社会各界组织也纷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在

核心提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016年10月19号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的日子,社会各界组织也纷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在今年纪念鲁迅的活动中,人们更多地在寻找一个被时代赋予的标签外一个真实的鲁迅,他的后人甚至在努力“矮化”鲁迅,那么鲁迅究竟是谁,除了教科书中所讲的鲁迅,这个问题100个中国人恐怕就有100个答案,大文豪、大思想家、匕首投枪,雄踞一方的文霸,有人说他尖酸刻薄,有人说他仁爱心肠妇道人家,鲁迅生前与人论战,身后又有人为了他而论战,有人把他当旗帜,有人把他当把子,捧他的说他是中国第一等圣人,贬他的说他是中国的千古罪人。提起鲁迅有些人心理也许五味杂陈,但是这个名字在中国很长一段的历史中却是谁都无法绕开的。

凤凰卫视10月22日《我们一起走过》,以下为文字实录:

大陆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收录有17篇

周海婴:有一个日本的美术家,他大概通过内山完造知道我父亲去世,那么过去是有这么一个办法,病人死亡以后用石膏在脸上做一个模具,移下来之后它就是一个凹的模子,这个凹的模子就是从鲁迅脸上脱胎下来。当时取下来的时候看打有眉毛胡子我虽然是7岁小孩我还心里很心痛,你们把我爸爸胡子、眉毛都揪下来。

资料:著名作家周树人因为肺痨病医治无效于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在上海。鲁迅先生的遗体已移至万国殡仪馆,从20日上午9时起。治丧委员会成员有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内山完造。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出唁电《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

周海婴:鲁迅这两个字在我7岁以下我是不很清楚,等到我父亲一去世然后参加鲁迅的葬礼,说这个鲁迅先生这个那个,各种各样的都有,这样我才开始知道,鲁迅先生是我父亲。

朱正(《鲁迅传》作者):直至现在为止好像还没有发现就影响,作为能力和鲁迅相提并论的作家,中国好像还没有出现。

王锡荣(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现在汉语的建设上,规范性上,现在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还是以他这个作为规范。

张梦阳(社科院研究员):他就是致力于中国人精神革命的精神界之战士。

孙郁(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他把我们的生命内部和我们民族心理深层的东西给拷问出来了。

解说:有人做过统计,在大陆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收录有17篇,这个数字让其他作家望尘莫及,鲁迅的巨大魅力源自他始终被人奉为经典的作品,仅官方编订出版的鲁迅全集就有四套,各类单行本选编文集则不计其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赠送的出版物就是一套鲁迅全集和一套二十四史,鲁迅研究更是遍地开花,粗粗数来各类鲁迅转就有40多本。而散落在报纸和各类文学刊物上的文章更是浩如烟海,鲁迅像是一条流淌不惜的河流,一个说不尽的传奇,人们还会从他那里寻找生命的答案。

孙郁:鲁迅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鲁迅现实主义他用苏联现实主义那个思想,鲁迅的作品是现实主义,当然鲁迅作品是现实主义,没有问题的,等到80年代人们说鲁迅是启蒙主义,当然也对,鲁迅也有启蒙的东西,也对啊,在这个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时候人们又发现鲁迅他是有一种人文精神沉重的这样一种个性的东西,这也对,但是话题不一样,每个时期人们都在用这个时期的感受来和鲁迅相逢。

吴青(冰心的女儿):对我一生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间1966年的11月《红旗》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学习鲁迅硬骨头精神》,我觉得文革对我们这一代,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也对我们每个人是一场考验,就是能走过来也很不容易。

解说:十年浩劫,一个知识分子人人自危的年代,鲁迅成为黑暗岁月里人们仅有的精神食粮。

陈丹青(书家):我们民族突然遭遇了鲁迅,其实这个民族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对他,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个人能够在人格和言论上能够超越他的影响,就说可以跟他放在一个平的程度可以引起这么多的憎恶或者热爱,还没有,还没有。

很多人借鲁迅来炒作自己

解说:其实对鲁迅固有形象的置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1999年作家王朔撰文《我看鲁迅》文中说到。

《我看鲁迅》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化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迷信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们不能正视他。

解说:王朔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却在发表后第二年收录进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官方刊物,《收获》杂志,不仅如此《收获》还同时刊出了冯骥才的《鲁迅的功与“过”》,和林语堂的旧文《悼鲁迅》,此时一场关于鲁迅历史地位的攻防战拉开阵势,《收获》杂志被指责是想用重拳加组合拳给鲁迅以致命打击。

朱振国:当时他们几个人不仅否定(鲁迅)他是革命化也否定他是思想家,甚至否定他是一个文学家,我觉得这种评价是大相径庭的,我认为是违背客观真理,客观真实的情况,这个是绝对不行的。

钱学良(鲁迅纪念馆馆长):我们对这些人我们是,一我们是要对他说不,第二个我们不屑与他们去乱争,因为他们的水准实在是太低了,他们解读鲁迅认识鲁迅的水平有些人只是炒作自己,用鲁迅来炒作自己,这已经不奇怪了。

解说:但是迎头而上背起炒作嫌疑的人却越来越多,2005年底,山西作家韩石山出版《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再次踩响地雷阵。

韩石山:这本书出来以后呢网上骂我的甚至写文章骂我的都有,甚至就认为你不配谈鲁迅,你有什么资格谈鲁迅呢,我对这些问题呢我是这样看,骂的人越多越说明我这本书是有价值的。

解说:韩石山山西文学杂志主编,人称“文坛刀客”,早年虔心研究李健吾、徐志摩,2004年初发表文章《鲁研界里无高手》,认为中国几十年的鲁迅研究是政治任务而非学术探讨。在《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一书中他用史料考证的方法置疑过去几十年对鲁迅作出的种种结论,更提出鲁迅偏狭狠毒的笔调不应编入中小学课本。

韩石山(《山西文学》主编):作为他个人来说无所谓,如果他仅是个普通的作家,那是无所谓的,但他已经作为了一个所谓的最伟大的文学家。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革命家,甚至是毛泽东同志说是全民族的模范是中国文化的方向,既然给了这么高的评价那么他的思想就很有可能成为我们年轻人的思想,或者是进一步成为我们民族的思想,这对我们民族呢我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是有伤害的。

解说:而在上海青年作家葛红兵在一场公开讲座中也对鲁迅进行了一番另类解读。

葛红兵(作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什么,当天正好抱着海婴去医院了,很痛苦很痛苦,鲁迅很痛苦,鲁迅受不了受不了。

解说:葛红兵作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人称新锐派学者,1998年发表谈话录,《鲁迅被误读的大师》,1999年发表《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在文坛引起争论。

葛红兵:那么我们这代学者呢就更关心鲁迅的个性心理,跟那个时代的互动关系,他为什么成了鲁迅,在这个层面上为什么成了鲁迅,第二个我们关心鲁迅的文化价值,不像过去那样仅仅关心他的政治价值,比如说他是一个革命者,或者不是一个革命者,我们不想做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

周令飞(鲁迅长孙):20世纪对鲁迅的一种刻意的过分的意识形态化和一个片面化造成了鲁迅的面目啊,可以讲到面目全非。

解说:是非争议还在继续,是也,非也,成也,败也,这后世的争吵究竟为何而来。

周海婴(鲁迅之子):鲁迅生前活着的时候就有人攻击,你比如有人说鲁迅是双重的法西斯,鲁迅拿卢布鲁迅又拿什么,鲁迅又投靠这个投靠那个,这前面很多,所以攻击那些话现在哪怕有人攻击都没有超越过去鲁迅生前死后那些,都不奇怪。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六 10:35—11:30

重播时间:周日 01:10 05:20 15:30 21:4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刘梦瑶 PV080]

责任编辑:刘梦瑶 PV08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2016-10-22我们一起走过 先生鲁迅——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10/22/a8ab4433-0d38-4742-9057-803618c8fcd8.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