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不仅是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


来源:凤凰卫视

内容提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曾经说过,“中国要成为和平文明的大国、最根本的就是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复兴”,这是我们成为一个和平的文明大国的一个前提,而在中国文

王鲁湘:说到这个中国的文化,一定离不开儒释道三教并说,而且我们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三教归一、三教合一这样的这种文化上的这样一种努力,我想请教这个许嘉璐先生,就是儒释道三教能够融合,按照佛教的说法一定有因有缘是吧,那么它们能够融合的因在哪里,它们融合的缘又在哪里。

许嘉璐(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谢谢,鲁湘主持人,鲁湘先生所提的问题可以说是很有深度,也可以说这个问题在今天的儒释道三界乃至按照西方的学科分类法,社会学、神学、哲学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没有想到在无锡鲁湘先生拿这个题来考我,儒释道之所以相融一个基本问题都要解决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上的追求,在世界上的追求,以及自己的心灵归宿问题。而这一点,当然其他宗教也有,可是儒释道共同点就是,要如何让人生活得和谐安宁,也就我们所说的吉祥。儒家偏重于构建社会伦理,佛家就说要构建的伦理根本在人心,所以求“自信”。道家说呢,身心应该并重,不但应该想到自己想到周边的,想到世尊的小小的王国,想到孔子所眼前见的黄河流域,还要想到宇宙,也就是大师所说宇宙在我心中,这是它们的根本的因。也就是这种高尚的价值追求三者是一致的,那么怎么通向最高的价值,把那些庸俗的平凡的东西丢弃掉,走向更高尚,路径也是差不多的。佛教讲冥思讲坐禅,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儒家讲慎思,讲宁静致远淡薄明志,讲慎读,慎读过去的解读都是说,没有领导在的时候你自己也慎重也静,把持由自己是这个有这个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只有独在的时候,你才能够深刻的思维,举着酒杯干,干,你来一杯他来一杯,跳舞什么也想不了,所以三者都要求静,要思,当然这之间也要学,三教也是一样的,我想这就是内因。

外缘呢也可以这样说,人类任何一种信仰任何一种宗教它的问世,它的衰而兴大约都是人类社会遇到的危机,给我们造成了外缘,佛教传入中国据说是在汉末,正是汉代凋零社会混乱的时候,道家是战国时候兴起的,老子庄子也要解决问题,但是没形成宗教,真正形成道教南北朝,南北朝大家都知道是最混乱的时候,儒家就延续下来,到了宋代为什么又是一下子崛起形成了宋明理学,因为北宋成五代之后,而五代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最为淫荡无忌的一个时代,它需要出来拿着一种信仰一种理念,整顿乾坤,所以如果说外缘的话,这就是在中国大地上历史的变迁,每次出现社会伦理的丧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候,急需要提高的时候都会有信仰和宗教的复归振兴,但是这是浅见,我还需要跟更多的学者一起再来研讨。

王鲁湘:非常感谢许先生给我们用很短的时间,把儒释道三教和合的因缘说得这样的透彻,刚才星云大师也说到了,这个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语言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和概念所提供的众多的贡献,我们还想请刘长乐先生在这一方面跟我们再来说一说,就是佛教的语言、佛教的概念,其实也就是佛教的世界观它对我们中国人的普通的生活,它到底提供了哪一些贡献。

刘长乐(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语言的问题呢,关于佛教语言和中国文化语言的兼容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佛教语言里边呢我们可以从音译到意译有好几种,音译呢比如说像罗汉,当然过去的罗汉呢在印度古印度时代讲到的罗汉是从十六罗汉开始讲起,后来才到了宋代才改成十八罗汉。那么刹那,一刹那,刹那这个词语是音译,都是佛教的语言梵文,包括了我们说劫,在劫难逃这个劫本身就是一个音译的词,这些词呢都是直接的从佛教翻译过来,用音译的方法。还有意译,意译就更多了,很多的,刚才大师已经讲了很多了,包括我们今天用的觉悟,实际,现象,这些都是意译过来的,特别有意思就是楞严经里面讲到的世界这两个词,世界这两个字呢,世是讲的时间,界讲的是空间,楞严经本身呢有很多的词汇都对当今时代我们都没有忘却,还在使用中。

比如说这个特别有意思的词,叫胃如嚼蜡,吃这东西很难吃,或者是很不好接受,是胃如嚼蜡,这是楞严经里面出来的。楞严经还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叫一丝不挂,现在呢一丝不挂被演绎了,成了一丝不挂一件衣服不穿裸体,实际一丝不挂是一丝牵挂都没有,是这样的一个佛教语言。刚才大师讲到的欢喜,皆大欢喜这个词也是来自于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所以这我觉得从我们这个对佛教语言在当今社会,从中国的演变过程来看,它确实有着一个千丝万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一个关系,到目前为止呢,佛教语言也在延伸着和进展中,进化中,但是中国的语言和佛教的关系呢,它一直是水乳交融的,我想这个呢是中国的佛教之所以有生命力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许嘉璐:我想僭越一下,就是接着长乐先生说,真是像刚才星云大师说的,如果我们现在把从佛教那儿吸收的词都去掉的话,几乎我们无法张口,现在、未来全是佛教的。

王鲁湘:都是佛教的东西。

许嘉璐:因为这一点我要说一个补充什么呢,这得向他们二位请教,概念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思维的方式问题,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常常比较笼统,我们中华大地上的人的历史感是很强的,但是在过去不过就是一个宇宙这个词,和古经这个词。可是佛教它逻辑思维很强,所以在恩格斯的著作里,特别强调佛教对哲学的贡献是非常杰出的,哲学当中的一个分支,入门就是形式逻辑,佛教的逻辑学很发达,所以他就讲究严密,因此就按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或者未来还有来世也是。

刘长乐:就是三生有幸那个三生。

许嘉璐:三生,就是是吧等等吧这些即反映了就是佛教给中华大地上带来的,是对思维精密的追求,因此表达就严明了。所以语言不是单语言的问题,它配合思维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佛教 传统文化

2015-10-31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 不仅是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10/31/84150b1a-468d-4b29-8178-3051ab9fbb49.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