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摄影师沙飞记录抗日战争 建国后却因枪杀日本医生获死刑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日军侵华期间,中国有930余座城市被炸,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中国居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70年后的今天,随着亲历者们的老迈和离世,未来我们只能通过更间接的方式回顾战争。在建川博物馆,

中国人与日本人,敌与友,生与死,正义与邪恶,凶狠与危险,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的残酷。1995年,得知沙飞举办摄影展,美穗子因丈夫生病未能来华参加,她给沙飞的女儿寄来了自己的全家福。换一个角度,我们再看看建川博物馆的日本家书,我一切都好,你们也好吧?这样的句式也极具温情,但是写这些信的人就是对中国黎民百姓无所不用其极的杀人恶魔梦。

樊建川:士兵都是普通的,普通的人吧,普通的日本的这种工人、农民、商人,对吧?或者老师,然后他们到了中国,为什么变成了一个,甚至变成了一种豺狼虎豹,就是在战争中间,人性的改变和扭曲,然后在军国主义的蛊惑下,一个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或者一个至少是一个正常的人,在战争里面怎么变得不正常,怎么变成烧杀奸淫,怎么残忍。我觉得读这些信件及时很有益,我希望就这本日本侵华士兵的家书,我特别希望到时候能把它卖到日本去,让日本的国民,它的民众它来看看他们当年的他们的父亲、他们的爷爷辈是怎么来看待这场战争的。其实他里边也有很多家书里边反映,侵夺的反映就是战争的这种厌恶。

解说:国家博物馆的战地摄影展有一封战地家书,是时年25岁的战地记者方大曾寄给母亲的照片。

王鲁湘:这个盒子是什么?

杨红林:这个盒子就是方大曾他的遗物,所有的底片都保存在了这个盒子里边。

王鲁湘:就一直保留了半个多世纪以上。

杨红林:对,他的妹妹一直保存了这个盒子和他的底片,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时候,是连这个盒子和底片一块捐赠来的。我们从照片就能看出方大曾是一个非常英俊的,非常威武的一个人。

王鲁湘:多么阳光。

杨红林:对。

王鲁湘:一个小伙子,对吧?

杨红林:所以说可惜呀,这张照片是他在绥远前线写给他,寄给他母亲的一张照片,这是他的原版原片,所以我们把它作为文物放在这个里边展出。你看上面有他的签名。

王鲁湘:母亲大人存念。

杨红林:对,有他的题字。

王鲁湘:男,小方。

杨红林:他的笔名叫小方,因为这张照片,他母亲收到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家,所以他母亲和他妹妹就一直日复一日地带待,等待他什么时候回来。

解说:小方和沙飞都是1912年生人,他拍摄这批照片时20出头,他的摄影作品当时国际闻名,后人评价,他是一颗流星,是中国第一个用生命点燃火种的战地英雄。他比沙飞早一年,在抗战还没全面爆发就奔赴绥远前线。

杨红林:我们还要提到这张照片,就是这一类的还有好几张,就是当时的晋绥军戴着防毒面具,在战壕里边备战。为什么呢?就是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当时日本人已经开始用毒气弹了。

王鲁湘:就是他实际上已经在发动化学战争了?

清华大学教师得知日军使用毒气弹 连夜赶制八千副防毒面具送至前线

杨红林:对,所以说当时晋绥军对这个根本没有准备,那么在知道这个日本人开使用毒气弹的消息之后,当时清华大学的几名教师连夜定制了8000副防毒面具,送到这个绥远前线上。

王鲁湘:所以这个照的显得怪怪的,就是这个战壕戴着防毒面具的我的士兵。

杨红林:对,所以说他的照片无形当中就是成了日军发动化学战的一个佐证了。

解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三天,小方又只身一人第一个抵达战场,做了大量战地通讯报道。但是两个月后,1937年9月18日,小方从河北蠡县发出最后一篇战地通讯后,竟再无音讯。25岁的他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的母亲一直都在等待他回家,母亲临死前嘱咐家人,用小方暗房的木板给自己做棺材,这样自己就能跟儿子在一起了。

王鲁湘:听说方大曾的作品也是捐献到我们国博时间并不很长?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不是很长,因为方大曾一生没有结过婚,他的姐姐的孩子他,他的外甥把他的所藏全部捐给国博,捐给国博,我们一直是想要做一个展览,沙飞的原片也全部捐给我们。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沙飞 抗日战争

2015-07-25文化大观园 为了和平 收藏战争(下)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7/25/5cc5d7c7-9cb0-4085-ab52-21635123350f.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