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世济程门立雪拜师遭拒 却将程派带至艺术巅峰


来源: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6月11《我们一起走过》,以下为文字实录:李世济被程砚秋收做义女 人生现重大转折凤凰卫视6月11《我们一起走过》,以下为文字实录:李世济:我尽了我努力,使程派有了新的观众,我父亲老跟我说,雁过

李世济将程派带至巅峰 《锁麟囊》一票难求

解说:先生故去,李世济失去精神依靠。

李世济他是我的老师,最崇拜的老师,眼泪当然是哗哗哗哗的流。

解说:一路陪伴,唐在炘扩充乐队改编戏曲,成为乐团灵魂。

李祖铭:李老师几个剧目,这么风格这么统一,都是统一到唐老师的感觉里。

田桐:在朋友的眼中李世济是一个乐观、坚强而又不乏个性的人,“文革”中她被下放到田里干农活,从不怨天尤人,消极怠工,干完自己的活儿,还主动去帮助别人,她曾经说,我不要让压抑压在心底,要在田里喊出来,要不嗓子就没了,幸运的是李世济在干校碰到了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基于共同对艺术的追求两人成为了好友,郭淑珍教李世济唱歌,李世济教郭淑珍唱戏,两人取长补短,倒成就了艰苦岁月里的一段难得的佳话。

解说:1976年文革结束,李世济重新回到北京京剧院,她恢复演出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改编演出《梅妃》、《六月雪》、《英台抗婚》和《文姬归汉》老戏,将程派艺术带至顶峰。

李世济:我也是程派的《锁麟囊》把我唱红的,好像我的这个《锁麟囊》真是一票难求,真是这样,只要能有《锁麟囊》这一贴出来,就会满,到哪里人家要戏,第一出就是要《锁麟囊》。

解说:《锁麟囊》是程砚秋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创作的剧目,1940年首演,剧中贫富想帮、知恩图报的故事让老百姓迅速接受,《锁麟囊》红遍中国,程砚秋百演不厌,文革后,李世济恢复传统老戏时并没有完全遵守程砚秋的演唱风格,她对程派唱腔做了适当改编,这要归功于丈夫唐在炘的研究,在李世济1952年下海唱戏后,唐在炘也来到北京,有琴票转为职业,唐在炘先拜徐兰沅为师,之后加入李世济剧团任琴师,正式开启了两人在京剧艺术上的合作。

《陈三两爬堂》:家住山东。

解说:这是京剧《陈三两爬堂》选段,是由唐在炘在1960年前后改编的,一段“家住山东在临清”的唱段,李世济一唱一个好,这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感情,1963年李世济和唐在炘结婚了,此时,他们已经相识17个年头。

张莉莉(李世济学生):她说他既是我的先生,也像我的父亲,也像我的老师,她说也是我的搭档,而且唐老师确实,因为唐老师在艺术上,李老师从来都跟我们讲,我的艺术上的成功,永远离不开唐老师,她说没有唐老师就没有我李世济。

解说:唐在炘善于钻研,他发现程派程派唱腔有独特的特点,低沉、婉转、幽咽,传统依靠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三大件”乐队为主的演奏不能很好凸显程派唱腔的这一特点,他对此进行改变,一方面提高弹拨乐在乐队伴奏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新的演奏乐器。

高牧坤:程派有很多是低音部,所以他的低音比如月琴,一般旦角过去没有月琴,即便有了月琴也不是特别强调,他很多地方是强调月琴的,是包括弦的,所以他们为什么强调了弹拨呢,为什么强调了笙呢,他和她的唱腔的需求是吻合的。

解说:唐在炘把乐队从原来的“三大件”增加到大阮、中阮、弦子、笙等十二三个乐器,这些元素的加入很好的弥补了原有京剧“三大件”中高音太高,低音太低缺乏过度的缺点,也更好烘托了李世济独特的嗓音条件。

李祖铭:他老觉得重音不够,还得加,所以才加,现在你听唐在炘老师那乐队就李世济老师那个,加了一笙,就咱们的民族乐器的笙,他让笙吹的都是那重音,它在后半拍,他就为了要突出这个,这个是我为什么因为我在旁边听着,他就跟我我父亲讨教,他说你说我这加个乐器我这个后半拍我给它加重了,你不说那特点吗,我给它更突出,我记得我父亲就这一句话,没说反对也没说不反对,你可以试试,就是说你先试试,得让大家认可了,老百姓认可你就行。

解说:对于唐在炘的探索改变,李世济非常支持,甚至遵从,他们经常把乐队成员请到家里,一起说戏、演奏,不断磨合、调整,唐在炘要求所有乐队成员在训练过程中熟记乐谱,这样上场后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演奏过程中,和演员的表演融为一体,在京剧艺术中这样的团队合作被称为“一颗菜”。

孙砚军:在台上谁要是有点不合适唐老师当时就发火,这就体现他要求的严格,当时他就马上视线就转到你身上来了,瞪着你,看着你,让你注意,你错了,所以唐老师在这个乐队在这个整个剧组当中的威信是很高的,所以李老师几个剧目这么风格这个统一,都是统一到唐老师的感觉里头。

解说:而对于李世济,唐在炘同样要求严格,从十三岁为她说戏开始,唐在炘在艺术上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他们舞台上一起表演,舞台下一起研究剧本,设计唱腔。

李海燕(李世济弟子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但是老师跟我说过这个,说我这一句唱腔他能让我唱二十遍,而且都在高音区把我骂的哭的,实在坚持不住了 我回到厕所哇哇哭完了以后抹完了以后缓缓喝口水,继续还要唱,他就要求她这么严。

解说:李世济常说,老唐有三大功绩,一是创编了很多优秀的唱腔和音乐,二是训练出一支优秀的乐队,三是能很好地衬托演员的唱腔,所谓托腔保调指的就是唐在炘的乐队演奏,《锁麟囊》一剧中,李世济把自己独特的唱腔和表演与唐在炘的乐队演奏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他一改传统程派内敛、含蓄的表演方式在开场幕后的念白中就让薛湘灵这个人物充满个性与灵气。

张莉莉:这一大段念白,她一念白声音一出来你就感觉就是一个小姑娘,就是活灵活现的就那么一个娇小姐,那么一个任性的那么一个不讲理的那么一个姑娘,紧接着她下来挑嫁妆,然后坐在那个椅子上那个小嘴鼓鼓的,因为在传统戏当中演这个戏时候是没有说撅个小嘴在那生气,她那个小嘴撅还在那动,就感觉这个不满意,那也不满意的那个感觉,哎呀你就感觉她就把这个小姑娘演得啊简直是又是那么的任性,又是那么的可爱,所以很多观众被她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你就感觉被她给吸引。

解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李世济更大胆地进行改革,不单对程派代表剧目,《文姬归汉》、《英台抗婚》、《碧玉簪》进行改编,还和唐在炘一起创作了《倾国倾城》、《天后哀史》等新戏,对于这些尝试1989年的《中国戏剧》杂志曾这样评价她首先考虑的不是“大青衣”和“程派”,而必须是一个非常复杂从两面至多元的人物,对于李世济将人物形象塑造放至首位而不惜改变程派规范的做法誉者有之,毁者亦有之。

张莉莉:因为这个问题我跟李老师曾经探讨过,那我说李老师您看您的艺术争议很大,我说您在艺术上也做了很多的创造,我说您为什么要这样呢?她说程砚秋只有一个,李世济只有一个,她说我不能完全按照程大师的风格去走。

高牧坤:应当说我们特别是恢复传统戏,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那最给程派推向了第一个高峰,就数李世济功不可没,是由于她不仅继承了忠实地继承了程派艺术,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和唐在炘先生俩人那种默契的结合,他们在声腔艺术上应当说发展了程派,你必须看到,广大观众欢迎她,说明程派辉煌了。

唐皓突遭车祸 李世济唐在炘晚年痛失爱子

解说:从乐队到唱腔、表演,李世济对程派戏曲尝试革新。

张莉莉:李老师在艺术上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喜欢她的人喜欢得不得了,也有人认为,她是把程派艺术改的比较厉害。

解说:晚年丧子,老伴唐在炘一蹶不振,李世济艰难陪伴。

李祖铭:那个世济老师跟我说,别提唐皓,不能提这孩子。

田桐:从1946年相识到1963年结婚李世济和唐在炘走过了17个年头,婚后两人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唱戏上,直到1974年宝贝儿子小皓才出生,这一年,李世济41岁,唐在炘已经52岁了,他们将小皓视为掌上明珠,年纪稍大便带着他一起到外地去演出,小皓先后在《锁麟囊》中饰演薛湘灵的儿子,《文姬归汉》中饰演文姬之子等,但凡有孩子戏的成分,小皓总能和父亲母亲共同登台,博得阵阵掌声,每次演出完毕一家三口在台口频频鞠躬谢幕,其乐融融。

解说:2001年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子小皓突遭车祸身亡,这对68岁的李世济和79岁的唐在炘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张莉莉:有时候喜鹊在他们家门口叫,今天皓皓来跟我交流了,我说怎么交流,我吓一跳,喜鹊来叫了,她说喜鹊叫她认为是皓皓,是她的儿子,他们家有一点什么东西今天皓皓来了,其实她非常的思念她的孩子。

解说:儿子去世后李世济做梦梦见儿子回来和她聊天说话,她将两个年幼的孙女留在身边抚养长大,但唐在炘却病倒了,他无法从老年丧子的悲痛中走出,终日郁郁寡欢,后来因大腿胯骨摔断坐上了轮椅。

孙砚军:他对他自己后来不能再上场演奏了,感觉非常失落,因为他那人很要强的一个人,他觉得他现在唯一最喜欢的事业他不能进行了,所以他特失望,一种失落感情特别明显,从那就开始话也少了,情绪整个变了一个人,要不他后来怎么有点抑郁症。

李祖铭:世济老师跟我说别提唐皓,不能提这孩子,后来唐老师好像什么血液要换血,反正是病很多,就坐那儿,跟傻子似的,就受的那打击,忙前忙后的都是世济老师接待也是她,你问她心里头但他那已经不成了,她再不管哪成啊,对吧。

解说:生病之后的唐在炘作息紊乱,经常白天睡觉晚上清醒,深夜里拉着李世济说话聊天,让她帮忙拿琴弹弹奏,对于这些李世济总是有求必应,碰上乐队的老人们李世济会邀请他们常到家里坐坐陪陪老唐,即便如此唐在炘多数时候依然保持沉默,只有遇到特别知心的老相识才会说上几句,但他最关心的还是李世济的演出。

李砚军:有时候问问李老师现在演出情况,说小孙,你跟我说实话李老师现在演出质量上能保证吗?他也很关心李老师,他在家出不去他也着急,问外头这团里的情况问观众反应,特别关心李老师,这个我不在了,你们要多帮帮助李老师。

解说:2006为了让老伴振奋起来,李世济一手操办了“唐在炘先生作品演奏会”,地点选择在保利剧院。

高牧坤:就是把所有程派的这个就是唐在炘,特别是《陈三两爬堂》,比如说《文集归汉》,或者是其他戏,比如《武则天轶事》,他所有改过的唱段我都要在这个晚会上(表现),另外他过去作的曲我们刚一开始是一个小的乐曲演奏也是他作的。

解说:舞台上李世济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的弟子刘桂娟、李海燕、吕洋等纷纷登台,将唐在炘一生改编以及创作的曲目一一呈现,当前京剧界领军人物如李胜素、孟广禄、于魁智也前来助演,结尾处李世济携弟子7人共同演唱唐在炘创作的现代戏,《蝶恋花·答李淑一》。

高牧坤:特别是最后,老唐从升降,保利头那有一升降的,降起来,他坐着轮椅世济上来向他鲜花的时候那种场面是十分的感染观众的,都是很激动的。

唐在炘作品音乐会:美丽的鲜花献给艺术家献给他的劳动、创造和他的奉献。

高牧坤:因为这个业内人士包括有很多朋友,都十分知道他们俩的关系,知道老唐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和他那种对世济的帮助,和对京剧乐队的发展的贡献是被人尊重的,所以那场演唱会应当办得很辉煌。

李砚军:最后谢幕,轮椅给他推上去,跟观众见面,观众很热烈,但是他自己还是他自己很失落,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多兴奋,因为他那人不可能接受他的现实。

唐在炘作品音乐会:李老师在京剧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唐在炘就没有李世济,没有李世济就没有唐在炘。是是,您认为是这样吗?没有唐在炘就没有李世济,是真的,因为他的作曲他把那个作曲是突出了那个情感,所以那个情感是把人一步一步带进去。

解说:2007年6月25日,唐在炘在家中去世,终年85岁,此后李世济独自一人面对生活,她依然四处奔走为弟子说戏,关关心下一代京剧人的成长,利用自己在政协中的职位帮助京剧院的发展,她很少向人提及曾经的过往,只是每每登台演出时,最喜欢表演的还是两个小唱段,一是《文姬归汉》的“送儿女”另一段是丈夫唐在炘作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2015年9月30日梅兰芳大剧院李世济最后一次演出:我好想你们啊。

李海燕:最后一次的演出她坐在轮椅上已经站不起来,其实我们,她一到台上以后她特别高兴,特别开心,她说海燕我唱不动了,你听她站在台上我们给她推到那以后跟观众一招手我好想你们啊,就老人家那种我好想你们,观众满堂彩,有的我们也想您,成了聊天的了。

2015年9月30日梅兰芳大剧院李世济最后一次演出:我今天不可能唱得很好,但是我想大家会谅解我的,就冲我们之间的一份爱。

李海燕:下面我给大家唱海燕唱什么?我说“送儿女”,好,唱一段“送儿女”,最后观众还要求她唱啊,但是观众心里真是爱她,她就看我,我说咱们再唱一段,好啊,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我们在今朝,正是她心里面想要说的。

2015年9月30日梅兰芳大剧院李世济最后一次演出:(我失骄杨)君失柳。

田桐:我失骄杨君失柳,李世济生前夫唱妇随的《蝶恋花》成为她离世后久久回荡在国家京剧院八楼灵堂内的乐声,如今两位先生都已不在,而由他们发扬光大的程派艺术仍然薪火相传,国家京剧院一团的乐队依然是由唐在炘当年主导的班底组成,已经开始为第四代演员伴奏,京剧艺术需要传承,需要革新,更需要京剧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与坚持。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田桐

首播时间:周六 10:05—11:00

重播时间:周日 21:40—22:3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陈晓爽 PV077]

责任编辑:陈晓爽 PV077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2016-06-11我们一起走过 蝶恋花——李世济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06/11/dca2584b-5817-42a9-beb7-5afb96e70105.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