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行植根香港历尽沧桑 国际化版图建构平稳起航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17年,中国银行在当时还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从此中国银行根植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中行大厦建立,这不仅是香港当时最高的建筑,也是新中国在香港的象征。之后中国银行协助政府抵抗金

核心提示:1917年,中国银行在当时还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从此中国银行根植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中行大厦建立,这不仅是香港当时最高的建筑,也是新中国在香港的象征。之后中国银行协助政府抵抗金融风暴,阻击国际国际大炒家突然再度发难香港的魔抓;成功完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走向国际化。

凤凰卫视3月1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小莉:在香港每天晚上八点钟都会有大批的诱人聚集在星光大道上,观看维多利亚港上演的幻彩咏香江灯光表演,在表演的过程当中维多利亚港沿岸的18幢主要的建筑物,都会一一亮起璀璨的灯光,展现香港的繁华风貌。而在这些构建起了香港印象的建筑群当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幢建筑则是在五光十色当中以单一银白色线条为主题的高楼,它勾勒出的不仅是简约沉稳,更是根植于香港近一个世纪的民族金融旗帜。

香港中行大厦  象征新中国稳港安民

解说:眼前这幢在夜色中以银白色线条示人的建筑,被很多人称为香港的标志,这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它的名字叫做中银大厦,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早在上个世纪的1917年,中国银行就在当时还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从此中国银行根植香港,历经沧桑。

黄涤岩(原中央银行港澳管理处主任)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我们国家对外金融贸易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桥梁,而且香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它就逐步的成为亚洲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行业中心,所以香港这个地方不论是在我们国家的革命时期,战争时期,或者建设时期,它都发挥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说:1917年9月24日,隶属于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的香港分号,在港岛文咸东街47号开业,分号首批员工8人,由贝祖诒出任经理,主要办理国外汇兑、存款、按揭等业务。贝祖诒1914年3月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担任司长,1915年他被调往广州分行,先后担任总会计师、营业部主任,代理经理等职务,1917年他被派往香港,成立广州分行香港分号。

贝聿铭(世界建筑大师贝祖诒之子):他在广州中国银行起手的,做了以后后来香港分行啊起来以后,他们叫我父亲到那时候作为行长,所以他起手时就是这样的。

解说:1919年2月24日,香港分号升格成为了分行,其间由贝祖诒倡议,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牵头成立了“香港华商银行公会”,维护华资银行权益,也正是看到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了分行后,国内众多银行开始相继南下,为兴旺发达的香港岛注入了更多的金融活力。1928年贝祖诒被调往了上海总管理处任职,接替他出任总经理的是郑铁如。1950年1月6日,英国政府宣布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9日,周恩来总理对中国驻港机构发布了接收命令,郑铁如立即复电表示接受领导。3月15日,位于中环德辅道中的中国银行大厦动工兴建,这不仅是香港当时最高的建筑,也是新中国在香港的象征。

郑如舜(中国银行香港分行退休职工):当时那是全香港最高的大楼,一直看到那个从西环那边,那边看到沙田那火车出口都看得到,全香港最大的一个工程就是中行大厦。

解说:也就是这座中行大厦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每年国庆日装饰一新张灯结彩,成为香港一景。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后,这里又专门设立了灵堂供市民吊唁。

郑如舜:那毛主席那个纪念更厉害了,整个中国银行老行那个营业厅,下午半天完全停业,业务给兄弟行搞,把这个灵堂很有气派的一个,那个港督都来。

解说:今天老旧的中银大厦已经淹没在了众多香江沿岸的建筑之中,这座见证了香港历史的老建筑,至今作为中国银行的办公楼仍在沿用,而在距离它不远处,则矗立着新的中银大厦,一新一老交相呼应。

贝聿铭:那时候很想做一间建筑物可以证明是中国人自己的,跟这以前很多这个建筑都是英国人啊,美国人居多,所以这个头一次,中国人有一个机会做一个银行,很重要的银行,所以我觉得责任很重大。

解说: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最繁华的中心商业地带港岛中区,高315米,70层,在大厦设计初期,首先想到的就是与香港中国银行颇有渊源的建筑师贝聿铭,贝聿铭出生于1917年,这一年正好是父亲贝祖诒来到香港开创中国银行的时候,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中国银行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设计中银大厦在贝聿铭眼中是延续父亲荣耀的机会。

周振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原总经理):他的父亲是中国银行(香港)的第一任总经理,提出来的要求就是要有特色,要高,还要省,费用要尽量的减。

解说:新的中银大厦在80年代开始筹建,那时中英两国正在进行有关香港归属问题的谈判,这也使得中银大厦从筹建初期就蒙上了更多的政治意味,龚书楷是贝聿铭的合作伙伴,在他看来中银大厦建造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要树立起港人的信心。

龚书楷(香港设计师贝聿铭合作伙伴):其实当年盖中银其实也有一个含义,就要给香港人跟全世界人看到,就是说其实中国是有意识要把香港保留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所以做了一个这么重要的建筑在这里。

周振兴:稳定对香港增加香港市民对香港前途的信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解说:在这枚香港警察的警徽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香港最具代表的五座建筑物,中银大厦位列其中,在今天,无论是港币邮票、明信片上,处处都能找到中银大厦的影子,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一所银行,更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气质与精神。

贝聿铭:我觉得中国银行在做的它这个,在香港的位置是已经做到,总是在一说起中国银行,他们都知道,所以我觉得中国银行在香港,它的地位很重要的。

香港中国银行成功发钞  为香港平稳过渡保驾护航

吴小莉:香港是世界上很独特的地方,它自己单独发行钞票,但不是由中央银行,而是由一些商业银行来发钞,早期港币是由汇丰和渣打两家银行发行,直到1994年,中国银行开始成为了第三家发行港币的商业银行,而这距离中国银行1912年第一次发钞,已经间隔了整整82年。

解说:1983年初,中国银行提出了《关于收回香港主权后继续使用港币的意见,其中认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应该继续使用港币,并保持自由兑换,这样利于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繁荣。

黄涤岩:那个时候是小平同志,他没有具体要我们去发钞,但是他是对主权他是掌握得很好,坚持我们一定要紧紧的把握住香港主权的回归,那我们觉得一个地方的这个发钞权应该也是主权的一个部分。

周振兴:在1991、1992年这个香港社会一些舆论就有这样的议论,就是说中银作为香港的第二大银行集团,而且植根香港,服务香港有70多年那个时候,在那个过渡时期如果中银能够参与发钞,对稳定香港这个金融市场这个稳定人心是有好处,当时有这样的议论。

解说:周振兴时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部分港币上,依然能够看到有他作为法人的签名,这位中国银行解放后首次发钞的见证人,从1992年开始,参与了整个发钞过程。

周振兴:我记得是7月10号提出,7月17号他们就给我们一个表示积极这个考虑,所以有了这个第一步以后,所以我们的内部实际上是从1992年8月份开始,我们内部就进行了各项的准备工作。

解说:为了保证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过渡,中国政府希望中国银行在1997年前的适当时候参与港币发行,由于过渡期间香港仍由港英当局管制,所以需要通过外交途径与英方进行磋商,并通过立法程序确认中国银行的发钞地位。

周振兴:你必须在它的香港的发钞体系的法定条例里面,有一个正式的地位,就是说香港货币发行货币条例中间,必须要明确允许香港中国银行,作为一个发钞银行,必须要具备这个条件,你才可以发钞。

解说:从未发行过钞票,也没有任何发钞经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开始着手做起了各项准备工作。

周振兴:发钞工作对我们来说完全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解说:为了设计钞票的图案,发钞筹备组的人员与钞票设计师多次到太平山顶,维多利亚港,海底隧道,商业区等香港标志性区域寻找能够代表香港的元素。他们希望将香港金融、贸易、航运每一个特点在钞票的背面能够不同程度的展现出来,在经过了两年多的筹备后,1994年4月的一天,筹备小组在警车的护送下将制作好的钞票,清点押送回中银大厦。中国银行从发行的第一张以李鸿章像和火山山庄图为正面图案的,“中国银行兑换券”钞票开始,到信誉一流的民国纸币,再到港币与澳门发钞,中国银行一直延续着明朗细致的设计,精美的印刷,开放的主题图案的风格,中银参与发钞既是实力和信誉的体现,又为香港平稳的过渡作出了应有的承担。

黄涤岩:在1994年吧5月2号,正式发行第一批这个也算是香港历史上的一个带有里程碑的事情,我们国家的银行在自己的国土上,发行我们自己的货币。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凤凰私享会,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责任编辑:马焕青 PV074]

责任编辑:马焕青 PV074

标签:香港 中国银行 金融风暴 国际化 版图

2016-03-10凤凰大视野 世纪荣光——百年中行纪事(四)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6/03/10/fcc651a1-52d2-4b10-b26d-94b83c24d910.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