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行植根香港历尽沧桑 国际化版图建构平稳起航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17年,中国银行在当时还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从此中国银行根植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中行大厦建立,这不仅是香港当时最高的建筑,也是新中国在香港的象征。之后中国银行协助政府抵抗金

香港中行大义担当 协助政府抵抗金融风暴

解说:百年来,香港金融业由无到有,从缓慢驶向高速,如今形成了称雄亚洲的国际化金融之都,而在这期间,香港经历了数次金融冲击,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1997年7月骤起于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香港银行同业隔夜拆息率一度攀升至280厘的历史高位,股市、地产连番暴跌,香港经济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林广兆(原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副主任):在这样情况下我们经总行的同意,让我们顾全大局,在那个时候我们就自己集出的资金有四十来亿。

解说: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到几十亿的资金,一方面得益于中国银行长久以来稳健经营的积累,而另一方面,由于泰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让中国银行很早的预测到了金融风暴的来临。

林广兆:在没有金融风暴来之前呢,我们内部呢实际上已经也就做好资金这方面的准备,而且我们也建立了这个预警系统,就每天有专门的研究人员,根据市场的变化我们及时的调整我们资金的部署。

解说:贪婪之手通过资本通道伸向了风雨飘摇的香港,金融系统、地产、股票的下跌让各个银行紧缩银根,利息大增,大批的华资企业在得不到贷款的情况下在风暴中一夜倒闭。此时中国银行开始通过大量借款或是延期还款的方式帮助一些摇摇欲坠的企业度过风雨。

林广兆:董建华特首后来跟我们说了,我们中银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是这样。

解说:踏入1998年8月的第一周,在谣言四起的市场气氛下,国际大炒家突然再度发难,8月5日,在短短半天就抛出约290亿港币的沽盘,8月13日,香港股市在谣言恐慌的气氛中,再度急挫,恒生指数报收6660.41点,创5年来的新低。

林广兆:所以在这样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干预的措施,但在它采取干预措施之前,就事先委托我们中银证券,你在市场里头根据政府有关部门,在什么价位进,你就先给我们进。

解说:此时中国银行带领着部分香港本地银行开始抛售美元,购买港币,中银香港的数十名外汇操盘手白天操作香港本地市场,晚上又集体加班在国际汇市上继续交锋,据当时的操盘手回忆,整整几昼夜,他们是放盘放到手指抽筋的,政府的干预与中国银行为首的阻击让国际炒家在香港逐渐失去了当初的势力,最终失败,黯然退场

林广兆:我们中国银行是履行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个从大局出发,我们不赚钱,把这个钱拿来奉献给当地的政府是吧,那这个就说明我们尽了一份社会的责任。

中国银行成功完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国际化版图建构任重道远

吴小莉:在世界各地的中国银行,很多人对于那个小小的红色钱币LOGO印象深刻,这枚LOGO蕴含着“事繁勿慌,事闲勿荒,取象钱币,外圆内方”的灵感,而这句话揭示着中行的稳健经营理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解说:2003年,中国银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股份制改革之初,中行广泛接触了境内外的潜在战略投资人,其中包括汇丰、大摩、花旗、德意志等数家外资金融机构,但是由于当时中国银行业整体的状况并不如意,中国银行在谈判桌上也并不被看好。

肖钢(中国银行原董事长):在客观上在谈判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有些银行最终放弃了对中国银行的投资,本来它还想,我们还谈判呢,业进行了一些谈判,但最终它们放弃了,原因呢之一就是这个原因,它们对我们改革能否成功还是有疑虑的,所以当时并不看好,并不看好这个银行,至于我们在谈判的时候都遇到这样那样的曲折,所以当时外国银行投资中国银行还有其他的国有银行,还是冒了一定风险的。

解说:在银行决策层看来,摆在面前的困难除了吸引战略投资者之外,更难解决的是改革过程中人的思维方式和体制观念的转变,中行的员工不仅要适应新的岗位,而且要接受一个新的身份,股改后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员工”转变为“股份制公司员工”,中行将彻底取消干部行政级别,废除官本位制度,设置专业和技术职务,中行在人员和机构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行业和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在进行人员精简与调整后,中行开始面向社会吸纳人才。

中国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名称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国银行”,在完善了经营管理机制,明晰了业务发展战略和重点,改善了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了内控监督机制后,中国银行真正成为了一家国际化的现代金融企业,也就是在成功的完成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后,中行的决策层开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寻找适当的时机上市,股份制上市银行不仅能增资扩股,壮大资本实力,而且可以促进银行本身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而上市也是一家国际化的银行,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行首先选择了金融市场更加国际化的香港作为上市的第一步,一方面香港现行的监管机构妥善稳健,与其他国际市场相同,但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行一旦选择了香港上市,面对的不仅仅是香港本地投资者,更是巨额的国际资本,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超过754亿港元,成为当时中国公司中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中国银行百年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同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中国银行是唯一连续27年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也是唯一连续五年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新兴经济体机构,作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同时,中国银行的多元化发展也在不断推进,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中银集团保险,中银保险等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经营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中国银行利用自身特有的实力与优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

陈四清(中国银行行长):与交易所的合作有利于全球金融交易的便利化,也有利于投资者选择性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客户服务的个性化,这对于推动我们双方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李波(中银保险副总经理):中国银行呢它确立的是一个这种国际化,多元化的一个发展战略,那么而且呢是要为我们中国银行的客户提供这种丰富的全面的一站式的这种金融服务。

解说:2004年7月14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奥运期间,中国银行共完成业务交易11万笔,办理17种外币兑换,调运小面额外币折合8.9亿美元,现场网点和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多种语言、多种方言服务,圆满完成奥运服务的各项任务,获得了中外客户的一致好评,而这次举世瞩目的盛会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国银行的国际化。

吴小莉:2011年的11月,中国银行成为了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当中,唯一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机构,所谓的全球系统性的重要金融机构,就是指在金融市场当中,承担了关键的功能,具有全球性的特征的金融机构,中行的入选既是对于中行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的认可,更是对于中国近年来金融改革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

当年中行的前辈的高瞻远瞩让中行在随后的金融业的竞争当中,也树立起了自己的海外优势,构建了更加开放的行业竞争格局,但也许这对于中国银行的国际化的版图来说,一切才是刚刚起步。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凤凰私享会,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责任编辑:马焕青 PV074]

责任编辑:马焕青 PV074

标签:香港 中国银行 金融风暴 国际化 版图

2016-03-10凤凰大视野 世纪荣光——百年中行纪事(四)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6/03/10/fcc651a1-52d2-4b10-b26d-94b83c24d910.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