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风雨百年发展历程
2009年09月14日 15:2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兰州大学] [皇牌大放送] [许戈辉]

解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节节败退,东南沿海地区相继沦陷。甘肃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后方省份,得到了来自国民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许多学者、青年学生纷纷来到甘肃,兰州的人口在短短几年间显著增长。兰州大学的师生伴随着抗战的烽火和炸弹声,坚持办学。“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大时代的使命奔临在眼前”这首创作于抗战期间的兰大校歌描绘了一段热血抗日的岁月。

张克非:同学们也组织了很多的宣传队,走上街头,在街头教唱这个抗日救亡歌曲,演出活报剧,发表演讲,同时也为抗日的军队举行募捐活动,可以说在当时的这个省城是造成了很大影响。

八年抗日战争结束 兰大迎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辛树帜

解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无线电波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通过8年抗战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总之,我们是胜利了!划时代的胜利了!摧残与耻辱成为了过去的历史,伴随着胜利来到的是光明的远景。”这篇刊载于1945年9月8日上海《周报》上的文章生动刻画了中国人的心情。八年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而兰州大学也迎来了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许戈辉:有人说,没有辛树帜就没有今天的兰州大学。从1946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辛树帜治理下的国立兰州大学藏书就增长了2倍,教师人数从139人发展到220人,招生规模也扩大了将近1倍,兰大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院系设置齐全的全国综合性大学。当时的兰大流传着一首歌谣,说:“辛校长办学有三宝,图书、仪器、顾颉老。”这顾颉老指的就是以顾颉刚为首的一批国内知名教授。1957年,辛树帜出席全国最高国务会议,当时毛泽东紧握着他的双手,赞叹地说:“辛先生一生办学辛辛苦苦,在学术上是独树一帜。”而今天,“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已经成了兰大人铭记不忘的校训。

解说:1927年的中国国弱民贫,更谈不上开展科学研究,而一个年轻的学者毅然从欧洲踏上了回国之路,这个抱定振兴中华目标的年轻学者就是辛树帜。时任教育部部长的朱家骅多次邀请辛树帜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职,辛树帜婉言谢绝了朱家骅的邀请。他对朱家骅说:“我国地大物博,素为世界所重视。而我们的科学落后,尚没有我国人自己做的精密调查,历来所见关于中国生物之记载文献,多出自外国人之手。其中虽不乏治学之士,但也有居心叵测,为本国利益搜集资料存心侵略之辈,听其深入各地从事采集,丧失国家主权,实是我们莫大耻辱!”第二年5月,辛树帜亲自带领考察团,先后三次深入人迹罕至的广西大瑶山及附近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采集了几万号动植物标本和大量珍贵的民族、民俗资料。其中经国际生物学界确定并以“辛氏”命名的动植物新种就有20余个。

伴随着抗战的胜利,饱经战火的中国大地百废待兴,大批在战时被迫流寓后方的企业、机关、学校纷纷回迁东返,中国高等教育布局面临着一次重大调整。抗战中,在艰难条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甘肃学院”迎来了新的转机。1945年12月初,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定,在原“国立甘肃学院”的基础上并入“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合并组建“国立兰州大学”。要办好大学,就必须选择任命一位深孚众望的好校长,这一关乎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落在了辛树帜的肩上。

樊军:辛校长是湖南醴陵人,他那个长相,矮胖矮胖的就像个佛,佛的那个罗汉的那个像。我每天早上在兰大有个花园,小花园,叫静观园,辛校长就坐在静观园里头,三介花亭里头,叫这个,“Mr.樊,来,到我这儿坐坐。”他就谈他的这个老庄的哲学,老子啊庄子啊这些。我说校长,你是德国留学学植物的,你咋会爱上了咱们中国的老子,庄子的这些学说,他说这些人是胸怀宽大。

解说:辛树帜深知一所大学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为了办好兰大他在赴兰州上任之前就奔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延揽人才。由于当时地处西部的兰州交通困难、条件艰苦,许多著名教授虽然仰慕辛校长的人品、学识,但是考虑到西北的实际困难,又都不愿意前往兰大任教。

王希隆:兰州建市也是比较晚,抗战中间才建市的,所以它的这个发展,相对是落后的,靠近黄河,但是这个自来水啊什么的这些都没有能够发展起来。一直到50年代,我们小的时候,兰州这个吃水,还是买水吃,从黄河里挑来水,放到缸里面,倒到缸里面以后,放一些白矾,然后把它搅了让泥沙沉淀下去,才来做饮用水。就用水这一方面,当时从外地来的知识分子们,他们都是不适应的。

辛树帜校长四处拉拢人才 一时间兰大名家荟萃 群贤毕集

解说:民国时期,曾有一种说法,日本高校的教授普遍看不起中国学者,唯对顾颉刚的研究推崇备至。1927年辛树帜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认识了顾颉刚,二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顾在自己的日记中将辛树帜称为“不变之好友”。辛树帜招揽人才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他的好友顾颉刚。

张克非:辛校长呢,他每次到南京去开会或者到教育部去办事的时候,他都要想方设法去宴请这个顾先生,在顾先生的日记里头,就是这几年间呢,辛校长去宴请他的这种记载,那么也有七八次之多。在1948年的3月,辛校长还给顾先生,寄去了300万元的路费,让他作为购买从上海到兰州这个机票之用,那么顾颉刚先生应辛校长的邀请,那么在6月中旬就毅然离开了当时还怀有身孕的夫人,只身从上海坐飞机到了西安,又从西安转飞机到了兰州。

解说:顾颉刚只是辛树帜招揽到的众多著名学者中的一位。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兰州教学,辛树帜还缩短暑假、延长寒假,利用夏季兰州的凉爽气候,以避暑为名,延请著名学者来校短期讲学。由于辛树帜校长四处拉拢人才,一时间兰大名家荟萃,群贤毕集。

甘肃学院时期的兰州大学藏书只有4万余册,而当时中国的高校普遍藏书都有10万册以上,像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北平大学这样的高校藏书更是在20万册以上。辛树帜深知图书对于一所大学的重要性,他把购买图书,充实图书馆作为筹办国立兰州大学的先期要务之一。

张克菲:45年抗战胜利以后,在东南地区,这个图书的价格一度是比较低的,但是后来随着内迁的这些高校的纷纷东返,那么像南京、上海、苏州这一带的书商们,大家就在筹划要联合提高书价。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辛校长就紧急向教育部申请,提前拨款来采购这个图书。他一有时间就到上海、南京、苏州这些书店里头去找书,当发现有价值的图书,就整个连这个书店所有的图书通通把它采购下来。

解说:由于民国时期通货膨胀严重,政府虽然能足量拨款,但学校还是常常资金紧张。辛树帜便用自己的薪金购买图书,无偿捐赠给兰州大学图书馆。今天,在兰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里,我们时常能见到这样一些珍贵的古籍,上面盖有一方蓝色印章,写着:“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惠存,辛树帜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