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风雨百年发展历程
2009年09月14日 15:2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兰州大学] [皇牌大放送] [许戈辉]

凤凰卫视2009年9月12日《皇牌大放送》节目:《风雨百年萃英路》--兰州大学百年校庆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戈辉:我现在所在的地方位于中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滔滔的黄河就从我身旁穿城而过向东奔去,这里就是中国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的春天,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控制权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最后君主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俄国,这也是亚洲国家首次在战争中打败西方国家。这场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极大的震惊了中国,激发起国人对于立宪和政治改革的热情,社会舆论纷纷要求培养具有法政思想的人才,于是乎一时间在各省法政学堂纷纷创办,而甘肃官办法政学堂也就在这股风潮中创立起来。或许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想到,一所小小的法政学堂会演变成为如今驰名中外的兰州大学。

小小的甘肃官办法政学堂 演变为如今驰名中外的兰州大学

解说:20世纪初,中国看上去就像几百年来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然而在平静的表面下,人们对清朝的统治越来越不满,清政府力求用变法改革来挽回正逐步丧失的统治力。1901年1月29日,因躲避八国联军而仓皇离京逃亡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变法上谕,提出“一切政事尤需切实整顿,以期渐至富强”。随之,以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渐次推行。教育事业成为清末新政中成效显著,社会影响最大的改革。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曾经的亚洲弱国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通过君主立宪一举登上了世界舞台。日本人的胜利,极大地震惊了中国,激发了国人学习日本,进行立宪和政治改革的热情,朝野上下,社会舆论纷纷要求广设法政学堂。

在兰州大学的档案馆中,至今仍保留着这样一份甘肃教育官报,这份官报里详细记载了甘肃公立法政学堂建立时的资料。在上个世纪那场建立法政学堂的浪潮中,陕甘总督升允按照学部要求奏请清廷,将甘肃法政馆改为甘肃官立法政学堂。1909年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一申请,法政学堂正式成立。于是在中国西北诞生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专科学校,也拉开了兰大百年历史的序幕。

张克非:所以清政府实际上在20世纪初,已经在各地开始设立这个课吏馆,那么课吏馆实际上,就是对下级官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的这样一个机构,从1906年开始在京师同时也由袁世凯在直隶分别建立了法政学堂。后来也有人建议应该在全国各省都建立这个法政学堂。

解说:甘肃官立法政学堂的建立,在落后的甘肃开创了新式教育的先河。与此前的学律馆、课吏馆和法政馆相比,甘肃法政学堂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官员培训机构,它在隶属关系、管理方式、学生来源、教学、规模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变化,开始成为一所相对正规的高等专科学校。

清廷学部对各类学堂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里法政学堂的管理显得十分松懈。许多学习法政知识的学生都是有官衔、功名的成年人,大都不在学校住宿,教学秩序混乱。教员也都为候补官员,平时多不讲课,只编写讲义,由学堂印发给学生。

王希隆:教员这个教课他不正规,这个教员的大概自己本身的水平也不是十分高,另外呢,考试,当时叫试验,考试的时候也不是一次就坐在那儿像今天这样考,有些试卷拿回去做,过上多长时间再交回来等等,这都是不规矩的。

解说:尽管如此,法政学堂开办三年还是培养了209名毕业生,为西北地区输送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甘肃法政学堂创办之后的几年间,正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清王朝的维新改革并没有能够延续他们的统治,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走投无路的清廷迫于各种压力,宣布退位,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结束了。

1912年,年轻的民国政府正式任命湘籍学者马邻翼为甘肃提学使。马邻翼到职后对甘肃学务大加整顿,想方设法重新恢复被停办的法政学堂。一次他亲临法政学堂视察,发现所有教员和学生,虽每月领取津贴,但竟无一人在课堂上课,职员也多数不在学校办公。于是他下定决心对法政学堂进行彻底改造,委任了著名教育家蔡大愚为甘肃法政学堂校长兼教务主任。

王希隆:1916年的春节的时候,当时他们在校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叫刘应麟,她看到这个蔡大愚校长在他的办公室门口,他就过去敬了礼,然后他就问蔡校长,蔡大愚字冰吾,“冰”就是冰雪的冰,“吾”就是我,这个蔡校长很有意思,他问了说是校长在这干啥,就是冰,很冷嘛春节的时候,蔡校长说“冰吾也”。

解说:蔡大愚从学生的学习纪律和考试管理抓起。他不仅要求学生学好功课,还以身作则地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遇到经费不足时,就拿出自己的薪俸来弥补。有时聘不到教员,就亲自上堂授课。经过蔡大愚的努力,短短几个月时间,法政学堂的风貌焕然一新。

交通不便 经济困乏一直伴随着兰大的发展

交通不便、经济困乏,这种艰难的办学条件一直伴随着兰大的发展。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各地军阀纷纷抢占政治真空地区,全国政局动荡,军阀割据,偏处西北一隅的兰州也不能幸免。法政学堂在艰苦的条件下,维持着教学。当时著名学人刘尔炘有这样一首诗描写道:“中原大学属英年,筹策纷纭上九天。海内同声谈富国,不如人处是无钱。”

张克非:当时的甘肃省政府是拿不出多少钱来发展教育,来搞实业,而当时甘肃的财政税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实际上是鸦片税收。所以这样一方面无形中要强迫民众去大量地种植鸦片,另一方面又向民众征收高额的鸦片税。甚至像法政专门学校的经费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来自于各地的鸦片的税收。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带有讽刺意味的东西。就是要发展近代的高等教育,偏偏要从征收鸦片的税收里头来支撑它。

<<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