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60年纪事——从残酷战地到美丽黄花的蜕变
2009年08月24日 17: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太武山山麓下的翠谷,是当时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八二三当天,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正在金门视察,司令官胡琏在翠谷水上餐厅,备晚宴招待。炮战一开始,解放军首波6千多枚炮弹呼啸而至,把翠谷营区炸了个正着。正在水上餐厅恭候长官的20多名国民党高级军官,伤亡惨重。金门三名副司令官,陆军中将吉星文、赵家骧,空军少将章杰中弹,先后身亡。当国民党军队开始反击炮轰,把3万多枚炮弹投向厦门的解放军阵地,双方炮火交织在一起,金厦两门的夜空,铁流如注。此后,双方除了用岸炮互相攻击,还爆发连场海战和空战,金门对外海陆交通几乎被全面封锁,补给极为困难。

这场炮战从8月23日持续到10月5日,解放军宣布暂时停火,才暂告一段落。据《金门县志》记载,这44天,金门诸岛共落弹44万4423枚。平均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就被3枚炮弹炸过。炮火无情,尽管解放军主要针对军事目标发炮,还是有162名金门百姓死亡,重伤228人,超过9000间民房被炸毁。

林洪篙(小金门居民):八二三的时候,人人都跑,像我们生活比较艰苦的人,没办法跑,可怜啊,每天听到炮声的生活,那个命啊,真是比蚂蚁还不如。

解说:当时金门老百姓不知道的是,当他们生活在弹如雨下的恐怖时刻,国际东西阵营,以金门炮战为支点的外交斗争,也没有停止过。美国政府一度通过其他盟国发出信息,声称不惜向解放军使用核弹。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在老大哥苏联的带领下,这时坚定地站在北京一方,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信警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侵犯中国就等于侵犯苏联,美军敢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必将受到苏联的核报复。9月8日,声称为台湾补给舰队"护航"的美军第七舰队,在解放军骤然而至的炮火中,掉头撤退,丝毫不管台湾舰船被炸沉炸伤。美舰这一走,完全暴露了美国政府介入中国内战的底线--避免与解放军正面开战。

一个礼拜后,北京和华盛顿恢复了在华沙的大使级会谈。美国人在北京的压力下,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两个离岛,全力固守台湾本岛和澎湖列岛。蒋介石对此严词拒绝。对蒋介石而言,金门不仅是防卫台湾的战略要塞,也是把美国拖进中国内战、帮助他反攻大陆的重要棋子。另一方面,炮击金门的总指挥毛泽东,也清楚洞察到,一旦把国民党全面逼出金门、马祖,中国将出现以台海为界的分裂局面,更加不利于统一大业。

于是,毛泽东撰写两篇告台湾同胞书,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先后在10月6日和25日公开发表。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对中国内战“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并宣布在美军不得护航的前提下,逢双日不打炮,让金门等岛屿“得到充分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一致对外”。大陆方面对这场炮击金门的解读是,毛泽东测出美国人不敢直接参与中国内战的底线,也因为牵制了大批美军,减轻中东人民承受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让台湾和全世界时刻谨记,中国内战尚未结束,中国统一是唯一选择。炮击金门,获得胜利。

但在台北,蒋介石也宣称,他获得了胜利。

字幕:1958年10月10日 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军民同胞书》

蒋介石:军民同胞们,今天是我们中华民国47年国庆双十节,听到我们台海前线金门战役达到了第一回合的胜利,金马反共保卫战,对于我们国家民族前途庄严的意义……"

解说:金门炮战从1958年10月25号开始,转入"单打双不打"的奇特战况,跨越21个年头,直到1979年1月1日,大陆方面宣布,停止炮击金门。这一天,是中美建交的日子。

金门的“地道战”--全岛坑道化、全民皆兵

杨锦麟:大家都知道,中国大陆有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地道战》。在电影里面,冀中平原抗日游击队,利用四通八达的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看得大家都很振奋。而战地的金门,也有这样的密密麻麻、四通八达的地道,当地的叫法是“坑道”。这坑道,有军方的,也有民间使用的,全民皆兵。曾经有台湾军人自豪地说,他们不是把太武山掏空了,而是把整个金门都挖空了,这叫全岛坑道化。看电影钻地道是很过瘾的事,但现实中,在战地长大的金门人,他们在童年钻坑道躲炮弹的经历,却是苦涩的。战地的童年生活,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解说:蒋介石败走大陆后,提出岛屿作战要“保持战力于地下,发挥火力于地上”,在金门岛上利用坚实的花岗岩,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八二三炮战,金门受弹近50万枚,但10万守军的整体折损率不高,还能向大陆发炮反击13万多枚,显示出地下坑道的重要作用。

八二三炮战期间,由于金门滩头全部在解放军的炮火覆盖范围,海上补给极为困难;还有中外记者团乘坐的水陆两用艇,在登陆前被炸弹掀起的巨浪掀翻,6名日本、韩国和台湾的记者殉职。炮战高峰期过后,国民党军耗时5年时间,在六十年代开凿了着名的翟山坑道。357米长的半环形地下码头,能同时容纳42艘小型运输艇,从海上开进山体内,装卸补给物资,然后直接从另一出口离开。

八二三炮战后,金门的地下坑道越修越多,越修越大,整建制的战斗部队匿藏在坑道内,起居饮食设备一应俱全,建成以坑道工事为骨干、钢筋水泥工事为主体、坚固核心阵地与要塞为支撑,纵深梯次配置的环形防御体系。为了避免在翠谷三名副司令员同时中弹的悲剧重演,蒋介石下令,在太武山腹部,开凿庞大的花岗岩堡垒,作为战时指挥中心,并亲自命名为“擎天厅”。坑道工事的防御体系,也从军方扩大到民间,实行全民皆兵。

杨锦麟:非常坚固,可以容纳1500个人的战斗坑道,实际上也就是暂时的避难所。发电机、大喇叭,这是战时地下的发电机,地下指挥所。武器、弹药、装备,有无后座力炮,有机枪,有步枪,看来这个火力还比较猛。这里标志的是,有150枚。

解说:琼林战斗坑道全长1500米,目前只开放其中300米给公众参观,剩下的大部份,仍是一个迷。坑道内通风良好,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水井。整个金门,共有12条像琼林坑道这样的军事设施,分布在防御要塞的村庄地底。还有其他小型坑道及防空洞,遍布每个社区,坑道的主要出入口,一般设在村公所。

下一页 炮战之下的金门百姓生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