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或超日本 中日能否产生“亚洲大智慧”
2010年03月25日 16:4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震海听风录] [邱震海] [中日关系]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上升,中美日三方关系如何互动?中日如何走出东海油气田困境?日本外务省中国课课长垂秀夫作客听风录,分析2010年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

凤凰卫视3月24日《震海听风录》节目:中日能否产生“亚洲大智慧”

以下为文字实录:

邱震海:中日关系这几年相对比较平静,然而中日之间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其中尤其是中日双方的民间认知还非常脆弱。恰好在今年有舆论报道说,中国经济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事实,如果发生,对中日两国的民间,将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解说:2010年对于中日关系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日本稳坐20多年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很有可能将由中国取而代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递增,中国距离世界次级的日本仅一步之遥。有经济分析师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已经不存在悬念。但是中日之间原有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则并未消除。这不但体现在中日历史问题、钓鱼岛和东海油气田问题上还存在严重的分歧,也体现在中美日三方关系,依然极其错综复杂。而且体现在中日两国民间认知和情感,依然非常脆弱。在这一系列矛盾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以及同时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对地区事务主导力的上升,将使中日两个国家的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的过程变得更加微妙,也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

邱震海:好,有关所有的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日本外务省中国蒙古课课长垂秀夫日前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在这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关于垂秀夫的个人情况介绍。

解说:垂秀夫,现任日本外务省中国蒙古课课长,1985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同年考入日本外务省,成为候补外交官。1986年,被视为外交官侯选人才,到中国南京大学留学。1988年又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留学,随后,垂秀夫正式成为日本外务省外交官,曾任中国驻华大使馆经济部、政治部一等书记官,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领事,日本“日本交流协会”驻台北事务所总务部长,后来又回东京任外务省东南亚第一课长。

邱震海:好,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我们对垂秀夫专访的第一部分。

垂秀夫课长,非常欢迎你接受我们的访谈。我们知道,你是日本外务省中国蒙古课的课长,从你一个专业的外交官,日本负责对华关系的职业外交官的角度,你怎么看最近如果说三年,五年,十年,中日关系的一个发展?

垂秀夫(日本外务省中国蒙古课课长):就下面,允许我先讲一讲十年来日中关系的过程。

小泉时代中日关系陷低谷

垂秀夫:我觉得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大家都可以想到当时的日中关系,陷入于最困难的那个时代,就是小泉时代。

垂秀夫:后来就是2006年9月份,小泉他退休、下台了,然后就安倍他上台了。

安倍时代中日关系柳暗花明

垂秀夫:安倍太遗憾,就仅仅一年,他就下了。然后就是下面的福田,还有麻生两位首相都继承战略互惠关系这个概念。

鸠山提出友爱精神和东亚共同体

垂秀夫:这个概念,中方也是很欢迎的。去年,对我们日本人来说,可以说是发现一个很大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政府交替,鸠山首相也继承战略互惠关系,他还提倡友爱精神,友爱外交,然后他还提倡了东亚共同体构想。

近年日民众对华反感情绪上升

邱震海:因为我们看到,其实这几年,在中方和日方之间,我们必须承认,氛围是很好的,氛围很平静。但是以前是中国民众对日本比较反感,前几年在小泉时代。但是现在到安倍时代开始之后,很多次民意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反感,超过中国民众对日本民众的反感,这是一个让人觉得,在以前的小泉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邱震海:因为在中方我们知道,相对来说媒体是中国政府管理的。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日本的民众,他对中国的反感程度超过了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反感程度,所以我的问题是,在这么一种基础上,首先第一这个原因是什么?第二你说第三个阶段,鸠山首相提出的友爱精神和东亚共同体,在这么一种基础上,在日本民众当中,他被接受、欢迎的程度到底怎么样?

80年代日民众对华亲近感达顶峰

垂秀夫:你说的很对,我们每年的内阁府做一个民意调查,自从1978年开始的,一直到现在,每年做。按照民意调查显示,这个结果很有意思,比如说70年代到80年代末,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70%到80%,差不多跟当时对美国的好感,差不多一样的。

邱震海:虽然当时中国很弱,中国当时经济水平非常弱,中日之间的友好也完全没有达到今天这样,包括双边贸易。

垂秀夫:对,我们把当时的这个时代,叫做我们友好时代。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