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发智库的运作经验
张五岳:我想说当然以我当年所参加的这样一个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张荣发出的一笔钱,那出这笔钱来讲,针对当时的1987年以后台湾的民主化的进程,以及1987年10月2号,两岸环境开放进程,来提出这样一个客观的研究,那从那时候来讲,当然当时的李登辉政府也想来影响这样一个智库里面的一些政策趋势。但是这个智库多多少少还能够保持它的一些相对的独立性,至少从张荣发本身,对这样的智库我本身做的智库的人员里面,并没有很明显的感受到,他对智库里面有太多的一些看法,这主要是来自于社会上兼职人员。
邱震海:对,当时国家是能够保持相对独立性,是来自于张荣发个人的魅力,他个人的独立,他愿意维持这个独立性,还是来自于台湾转型过程当中的整体?
张五岳:我想说主要是来自于两个面向,第一个张荣发出了一笔资金,那第二个部分来讲的话,当时他对于所谓这个社会上也能够起一个相当重大的一些公信力。那这个公信力也让当时的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上,也能够听取民间的意见,所以他基本上是把它当成是一个台湾民主化过程当中的一些社会资源的整合,跟民间的另外一种声音。
邱震海:当我们相对比较充分的听了来自美国和台湾地区的有关民间智库,它的运作的一些经验之后,我们重新返回中国和它的官方智库,所有的这些经验对中国目前的经验,目前的现状是不是可行,如果可行的话,哪些可行,不可行的话,哪些不可行。有关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请出李凡、郑浩和张五岳三位先生。首先请出李凡先生,您听了刚才美国和台湾的经验之后,您觉得哪些可行,哪些是完全不可行在中国目前土壤上?
出资方不能干预民间智库产品
李凡:我觉得这两方面的经验非常重要,就是出钱方一定不能要求政策是按你的意愿走,就是说民间智库出的产品,不能按着你的要求走,要给它一个独立研究。
邱震海:中国的企业家有没有赞助的?
中国企业家的赞助意识和顾虑
李凡:中国的企业家已经有一些,你比方说有一个南都基金会已经出现了,他可以给一些研究部门一些钱,当然这是刚刚开始,目前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有些企业家是愿意的。但是他们还是有顾虑的。
邱震海:还得设置条件?
李凡:还是有顾虑,就是说我资助了一个民间智库,然后他讲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那最后会不会给他惹麻烦。
邱震海: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听听美国和台湾的经验怎么样,郑浩?
智库人员须有独立性标准
郑浩:美国智库他之所以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的独立性,对所有的研究人员的一种要求是非常非常关键的,除了他本身的素质,就是研究人员他本身的一种高度的对智库负责,高度的为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研究的领域负责之外,当然他的就是所谓的纪律也是非常非常严明的。
邱震海:五岳兄,从台湾的经验,台湾现在目前有没有这样一种文化,就是企业家一方面愿意赞助思想库,但另一方面又不干预思想库,有这种文化吗?
智库立场不应影响专业性
张五岳:我想现在确实是比较少,我们看那个智库,我常常讲它的独立性事实上来讲的话,独立性来讲、立场性来讲、价值性很难完全去除,我相信不管是台湾的也好,美国也好,但是智库能不能成功在于它的专业性,那换言之在一个多元、开放、竞争的社会,大家要看的是你的专业性到底能不能争取到民众人自互建的效果,如果智库本身欠缺一个比较好的专业性,我相信说再强的独立性本身,它的意义不大。
台湾企业尚缺自主智库文化
张五岳:那第二个来讲的话,目前为止来看的话,当然台湾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面,我们很少看到说企业家愿意大量的捐赠钱,然后来从事这样一个智库的独立的研究。
邱震海:我们在凤凰网的网友当中做了一个调查,在凤凰的首页,我们出了一个题目叫中国出现更多独立智库的关键是什么?四个选项,第一出现有更多有民间经验的智库,其中25.34%的网友表示赞成。第二是政府给属下的官方智库松绑,鼓励思想创新只有6.85%。第三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企业赞助但企业不直接干预智库的业务,非常遗憾,最少只有5.48%,而绝大部分是对第四个,第四个选项表示赞同,就是中国社会需要一个思想启蒙和思想企业大的氛围,赞同的占到62.33%。三位怎么看这一点,似乎企业家愿意赞助智库,但是不干预智库,似乎在中国网友当中认为,可能性或者重要性是最小,相反中国目前需要一个思想解放的一个大的氛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