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共双方应如何求同存异 建立两岸沟通平台
2009年06月25日 14:36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洪奇昌:虽然国共过去有内战,有长期这种的对抗。但是今天因为在“一个中国”的议题上面,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终极统一的,是走向统一的。而民进党是一个,稳定和平的两岸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现况的维系之下,在一个稳定、和平,循序渐进的架构,我们可以跟中国大陆来进行各种方式的对话、沟通,甚至我们可以逐步的进入到一个协商。但是要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大陆方面就必须要理解到台湾的现实,所谓的实事求是,现实是最大一个事实的力量。

邱震海:对,洪先生刚才是描述了一个现实。这个现实里面,自然包括了很多难点。李先生和素惠,二位有什么见解?

江素惠:对,我想在香港,我们跳脱出,先谈论统独的问题。那么我们来看看民进党,在现在来说,对于两岸的议题,对国民党开放的政策的速度、幅度等等它们都提出了质疑。也就是他们反对开放政策我想在民进党,在面临到现在这个问题,对它的中国政策还没有办法提出辩论,它以旧的思维再来看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是有一点落伍了。

民进党须走出“仇共抗共”情绪

江素惠:民进党也应该把两岸的沟通提升到它战略的一个层次,那么说我觉得在两岸的沟通上,民共平台的建立,当然需要一个互信的基础,诚意的基础。而不是一方强加于另一方。那么今天我也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民进党先走出过去仇中抗共的这种情怀。

江素惠:面对中国崛起的一个情势上,能够站在一个有利的位子上,那么在国共的论坛,国共的平台上,不妨就搭它这个便车,参加国共的论坛,我想这个论坛上,民进党的意见能够出来,而不是躲在角落里丢石头。

邱震海:好,洪先生,香港的素惠对民进党寄予高度的期望,希望民进党能够走出目前的一种所谓的“反中”的这么一种困境。您觉得从民进党的角度来说,从战略的思维角度来说,可行吗?

洪奇昌:我想对话就是一个相互的尊重,协商跟谈判就是一个彼此的让步。所以因此在这种尊重跟让步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是一个双方的,任何的谈判,不管是政党的内部,国际的谈判,任何的谈判,都必须要相互的尊重跟让步。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找到民进党跟共产党之间,如果要求同存异的话,什么是共同的价值?

民共两党须探寻共同价值

洪奇昌:什么是一个相互可以彼此接受的差异性在哪里?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大陆是不是可以接受台湾民主化的进程。这三十年、五十年民主化的进程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民选的政府。

邱震海:李先生,在北京和民进党之间,如果要求同存异,大家先要找出双方的公约数,这个“同”到底在哪里?“异”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同”到底在哪里?您能回应这两个问题吗?第一台湾的现实,北京方面怎么看?

李家泉:洪先生讲这个,由于我是能理解,也是赞成。例如说两岸建立沟通的平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个没问题。我还主张先民间,后党工,党工就是工作人员。

民共交流:先民间后党工

李家泉:因为现在民进党不是执政党嘛,所以先民间,或者是先修整。那么延伸一下,现在国台办是一个政党区,政党区你假如是说它有一个条件,就必须放弃你的分裂立场,那么两党才能对话。但是我说在民间是不是可以宽松一点点。

民共学者交流可相对宽松

李家泉:学者之间,我是想在学者之间可以稍微宽松一点,建立相对自由的论坛,例如说建立平台,平等对话,有气出气,无气就谈事。

江素惠:我认为在两岸的沟通当中,或者是民进平台的建立之前,民进党跟共产党沟通,我觉得先不要高举“统独”的大旗,先放下这个大旗。

民共沟通须先放下“统独”大旗

江素惠:先放下这个意识形态,我们就很实质的问题来探讨。其实说我觉得今天,在两岸之间民共之间,我觉得就解决台湾的民生的问题拿经济的议题作为来共同探讨的一个最大的公约数。

江素惠:我想摆除掉意识形态,那么这条路就可以向前走。

邱震海:好,民共双方能不能真正摆脱意识形态,能不能在求同存异的过程当中,真正大家花力气来找出这个公约数,这个“同”到底在什么地方?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叫“求同存异”,关键在民进党和共产党之间,这个“异”我们当然不用说了,双方的理念相差非常之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