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西关--重建前夜的广州恩宁路
2009年10月26日 13:2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西关老街] [走读大中华] [杨锦麟]

正在加载中...

解说:不久,苏奶奶结婚了,生育了六个儿女,一家八口却只有恩宁路上一间四平米的小屋容身。

苏奶奶:住在这里,卖东西也在这里。这里就是住八个人,一层,两层,三层,这里横着一层,这里有一张书台,住八个人。这样熬过去。

解说:对于那段时间,苏奶奶有着清晰的记忆。

苏奶奶:床是横着放的,门就有一个大破洞,他爸爸就能里面从取出来。

苏英敏(苏广伟之子):听我爸以前说,那时候就,因为这4平方,占地面积4平方,楼高3米8的这个房子里面住8个人,是吃饭、煮饭、洗菜、厕所、洗澡、洗衣服,全部在里面。那到了夏天的时候,是全部男的就全部睡在街上,太热,你怎么熬啊那里。

解说:小苏是奶奶最疼爱的孙子,他口中的爸爸就是苏奶奶的小儿子,苏广伟,也就是天程铜器店的创始人。铜碗、铜锅、铜筷子,在现代人家里,铜器早已不是日常用品,但在旧时西关,却是大户人家必备的生活器皿。广州的手工打铜技术最初传承于江浙一带,清末时最为繁盛,各式打铜行工人超过2000人。当时,苏伯也在冶金有色金属研究所学得了一套好的制铜手艺。

苏广伟:那时候广州有一个叫打铜街,现在在广福南路,由于社会的变迁,这个街已经不存在了,社会也慢慢地淡下来了。由于社会有一段时间是大炼钢铁,铜收归国有,那时候民众的铜就慢慢地给国家计划供应,民众没有了,我们干这一行的人就改行做成那个铝合金呐,不锈钢啊,白金啊,就做成那个工作。

解说:因为经济不景气,苏广伟下岗了,2000年,“打铜佬”重操旧业,在四平方的家里开起了打铜铺子。

苏广伟:下岗的时候呢,我手头上只能够每个月拿578块钱,一个月。拿了这个钱,一瞬间就把它吃完了,我就利用我的技术,利用社会的条件,买些铜片回来,埋头就给它那个干起来。那时候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卖不出一件,那我就找不到那个本钱了,还要交房租呢,电费呢,那个时候我就很烦恼。

解说:其实老苏的生意实在不太好,在儿子苏英敏的口中,父亲十年的坚持根本做的就是赔钱的买卖。

苏英敏:没有一个月是营利的,经常每天的营业额在两三块,这两三块是什么钱?是,以前不是有公用电话嘛,三毛钱一分钟,那些公用电话,就收那个钱。

解说:粗略算来,苏广伟开店一个月的收入大多不过90块钱,即使是在十年之前,也不足以支付一家老小的生活费用。

苏广伟:四块钱一天的开支,三块钱吃中午饭,一块钱坐汽车,有时候一块钱吃一顿饭,两个馒头就一顿饭喽,喝点水就一顿饭喽。

记者:那您靠什么过活呢?

苏大爷:就靠那个工资啦,我老婆那个是属于工人,给一点面子给我了。

解说:如今在广州,历史悠久的传统铜锡手工艺已经基本消失,现代铸造技术虽然保存了一些当时的形式,但许多精湛的传统技巧并没有广泛流传下来。

杨锦麟: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进步,很多西关老街的传统工艺,以及他们的技艺已经失去了传承,很多我们过去耳熟能详的一些传统工艺已经戛然而止,但是也有一些人非常坚持自己的理念,而这个理念就包括苏广伟先生他们这个家族。当这个所有一时鼎盛的铜器工艺到现在只有一家人在坚守,而这种坚守如果没有一点信念是很难做到的。问题是在当下的年代,这种坚守有意义吗?让我们跟着我们的摄像机,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做更近距离的解读。

传统与革新:恩宁路上的铜匠父子

杨锦麟:西关老街广府文化的传承,其中也发生了很多人们可以想象的周折和困难,即便是有意来传承一个独门的工艺,两代人的理念也会发生一些碰撞。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传承,不仅需要是有坚守的态度,其实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而我们行走在西关老街,我们有个强烈的感受,传统在这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仍然有积极创新的时代的一个使命。

苏广伟:如果用紫铜来整体焊接,就会出现那个变形,如果用分体把那个底座一块一块地嵌上去的话就不用变形,你意思是不是这样?

儿子:那一块块地接上去,它有好多道的那个焊接位置,那会整个就不美观了。

解说:这一天,天程铜器店里的气压似乎有些过低,苏广伟和儿子接到了一个做铜制澡盆的大单,但是父子二人却在工艺制作上产生了分歧。

苏英敏:我跟你说,我要做的十样东西,我爸有九样九是看不顺眼;我爸有十样的意见,我有九样九是不会接受。

老苏:他也有他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

解说:60×150厘米全铜质的大型浴缸,全部手工打磨,这在国内也是十分少见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按照老苏的意思,儿子根本不应该接下这单生意,但脑筋活跃的苏英敏却不赞同。

苏英敏:他说做不了,我是绝对不相信,因为我觉得一定能够做得出来。我跟我爸的性格都是非常强的。

解说:为了这只铜浴缸,父子俩没少拌嘴,最后小苏请来了苏伯的好朋友帮忙。

苏广伟:我的朋友是机械工人,搞钳工的,既然他们两个人都合在一起干,那我就踏实了嘛,我就把责任推给我的朋友,辛苦他了嘛,是不是,其实他也不想得罪我,通过那个朋友的关心把这个生意做好了,大家这个关系又拉平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