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青运动--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2009年08月17日 14:0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大学生村官] [走读大中华] [杨锦麟]

正在加载中...

杨锦麟:村官若不能作为是对资源的浪费

杨锦麟:像这样的大学生,那么她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什么具体而入微的这么一个贡献,当然我们不能在她刚进入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出定论。如果说在涉及到农村建设这些重大的项目之中,那么他们如果只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办法带领一个主流,或者参与主流这么一个领军人之间,那很显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解说: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子,已经习惯了衣来张口,虽然康萍跟我们表现得很有信心,但是明显她更为享受城市里面的物质生活,那么,在六莲村,她能坚持多久?

杨锦麟:这些年兴起来的大学生村官,固然有不同的诱因,不同的主观动机,但是大学生的村官,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定位和角色,他们是不是能够充当起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鲜血液的补充,那这一些孩子有理想、有激情、有抱负,我们未来的给他们设定的那条路,是不是能给他们充分展示的空间。

村官郭炜靖:农村缺少文化 办网站办报刊筹划农家书屋

解说:在见到大学生村官的通告之前,这个词汇对郭炜靖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他只是听说村官是作为国家党政后备干部,而且将来解聘后会有各种优惠政策,如果想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的话,都会加分。

郭炜靖:应该说开始的时候呢,还是有比较多顾虑的,因为毕竟你从校门走向农门,这个不管对于谁来说,特别对于我们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觉得可能说回到农村,或者说是因为什么没本事什么之类这种,是吧,反正就觉得说,混得不好啊,混到了村里面去了,是吧。

解说: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对村民的承诺,这些文字都是郭炜靖来了以后写的。实际上,自从郭炜靖来了以后,村委会几乎所有的文字工作都由他来完成。

杨锦麟:这个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郭炜靖:从文化方面嘛,还是像我们说的,就按照我们那个思路来推动我们这些产业的发展。

解说:利用自己在大学时候任各种校内外刊物通讯员的优势,很快,郭炜靖为克安村创办了一个关于村子的网站,还有一份村报,县电视台甚至为这份村报做了一个首发式报道。

郭炜靖:因为我觉得农村比较缺乏的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农民缺乏的就是一些思路,一些门路,特别是在我到村之后,当时就发现,这个村里面的这个文体设施是一度滞后的,然后村民的工作之余的这个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贫乏的。

解说:郭炜靖的报纸和网站能给克安村带来多少可能性的帮助,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在村民看来,这些事不来大钱,还是“小打小闹”。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村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增加收入和带来投资项目。

杨锦麟: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仍在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也包括文化观念的落差以及生活节奏的落差,那么这一群充满理想,满腔热血的大学生村官,来到了农村,他们也显然也想试图做这些文化观念与生活节奏的落差一些弥平的工作。

解说:在创建网站和办报纸两件事之后,郭炜靖趁热打铁的开始筹划农家书屋。

工作人员:那么来打报告的一般都是我们跟他们说,现在有这么一个好项目可以帮助你们,可以帮助下面农村的农民,更好地有地方看书,读书学习,你们支不支持,需要你们找一间房间,所以他们就过来了,那我们也有挑选。

解说:虽然每月1万5千元的专项资金还没有申请下来,郭炜靖已经给村民们募集到了2000册图书。他的愿望是村民们在农闲的时候都在农家书屋里学习农业图书,寻找技术支持。

杨锦麟:和40年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那个运动相比,小郭他们这代跟我们迥然不同,我们是几百万人一拥而下,然后呢成为这个单纯劳动力,解决的是知识青年就业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很虔诚地希望在这个广阔天地呢,怎么样呢,来自己有一个锤炼。

解说:两次“知青运动”当然无法类比,上一次是强制性色彩浓厚的政治动员,而这一波虽也有政策性激励,但一些大学生带着“改造乡村”的理想化情结自愿“上山下乡”,早已不是孤例。

杨锦麟:和我们当年相比,小郭他们现在的条件是比较优越的,因为他们是百里挑一,是作为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这个后备干部的储存力量,来到农村最基层的地方来锻炼。他们有相对稳定,相对固定的工资,虽然他们的工作条件并不尽人意,但是他们也在努力。我们呢,也就是呢,一年的补助9块钱的时候,我们就完全要自生自灭,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去赚工分。他们现在呢是作为一种村委会的,某个负责单位的一个助理,那么来直接进入了农村基层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中。

解说:当地的一些村民把郭炜靖叫做阿炜,这说明他本人已经被村民们接受。但是他所开展的一些文化工作能否深入人心,还有待村民们的认同。

杨锦麟:那么他跟我们当年一样,他也,我们当年办黑板报,我们当年做土广播,但现在条件不一样了,他现在可以办一个村报,当然这份村报呢也可圈可点,也有很多我们还做其它的义含的解读,但是呢他毕竟对这个村子,或者说对横县来说,它毕竟是第一次。

解说:毕业仅1年的大学生郭炜靖,带领岁数跟她父亲甚至爷爷差不多大的老党员,治理这个5000多口人的村子。

从今天的行走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小郭,郭炜靖,阿炜,或者炜弟,他已经朝这个方向作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而这一点来讲呢,很显然,40年之后的大学生村官,和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的命运,以及他们未来的归宿,很显然,没有办法同日而语。

下一页 大学生村官期满 何去何从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