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忧伤:走访百色贫困山区
2009年08月04日 11:5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广西百色] [走读大中华] [杨锦麟]

正在加载中...

百色旅游业收入稀少 一场表演人均收入三元

解说:那坡县的吞力屯,这个被封闭了千百年的小山村,终于逐步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之路。虽然旅游业不尽如人意,但这仍然是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一旦有游客来访,村民们都积极参与表演。一场演出的全部收入从90元到180元不等,然后平均分配给每一位参与者。


演员:拿90块来分。

记者:一共多少人呢?

演员:一共有3个观众,然后是22个演员。

记者:这样算下来能分到,每个人能分到多少钱?

演员:观众就是这样,然后演员就是每人3块。

解说:海花、海燕姐妹还必须要干农活。海花最不能忘记的一次经历是,她走了四个小时的山路去挑稻谷。

阿花:这稻谷是我们去那个很远很远的大稻田,收稻谷那时候,那时候挑还没习惯,然后肩膀又痛,脚又痛,起泡泡。一个人可能挑了60斤到70斤这样的。像我们去,刚开始50斤这样子回来,到半路就哭了。

解说:海花曾经试图在当地开店,但不成功。于是在前些年,她终于也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走出大山,去了广东打工。

阿花:我们一般在家做工都是走来走去,可以坐下来嘛,去那里就是12个小时都是站着,站着做嘛,那份工作,就站着,手动,脚就是一天站着,这样子,那刚开始的那几天,就脚痛,晚上睡觉都睡不了。

解说:在外打工,最让海花惦记的是,留在老家的孩子没人照料。

阿花:小孩还小,我们一定要出去打工,才赚了钱来养小孩。那小孩又想他,又丢在这边,而且又偷哭了,就是没有给人家看见。

解说:如今海花已经结束了在广东打工的日子,回到了家乡,但是那个繁华的世界对她依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阿花:在这里就是天天起来看着石头这样子的环境,都看看,没有什么,在外面有海,有什么,可以看水,可以看,听见,晚上有那音乐呀那种,不同,在这里就是,到晚上,就是黑麻麻的,这样子,在外面感觉真好。

解说:面对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人们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刘正东(百色市委书记):百色这有95%的地方都是山区,那么山区一个是缺水,第二个是少土,第三个,我们这个处于战争前线,开发很晚,直到80年代中期,我们才有条件,和平建设的条件,然后开发,所以开发晚,也就是说经过这十多年,二十多年,乃至30多年的扶贫,我们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克服的问题克服了,但是还剩下一部分,交通不太方便,贫困程度比较深,投入的成本比较大,剩下这样一些地方,这样一些群众。

解说:新闻中的人物是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根据当时国务院的决策,广东省和广州市对口扶贫广西百色市。从那时候开始,陈开枝不断前往百色地区扶贫,这项工作在他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副会长以后,得到了加强。十多年间,这位“扶贫状元”先后帮助百色地区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教育设施以及产业开发。


杨锦麟:中国扶贫协会副会长陈开枝,在他70岁,又再次来到了那坡,那么这么一个很普通的村落。数年前,他在这里捐了两万五千块钱,而今天他来,来这里看看民俗村以及这个村子的一些情况。

陈开枝(中国扶贫协会副会长):就基本上把一些所有的人文风景,那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看了一遍,我就感到这个地方的旅游的潜力很大。我们那坡这个黑衣壮,它确实,黑衣壮它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它通过口头传下来的那些文化,是令你赞叹的,很淳朴,我说这个东西都很好的。

下一页 那坡希望小学 六个年级只有六个老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