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忧伤:走访百色贫困山区
2009年08月04日 11:5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广西百色] [走读大中华] [杨锦麟]

正在加载中...

解说:那坡县的贫困,与它处在中越边境线上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当地百姓还饱受着战争遗留下来的种种苦难。

韦光荣(那坡县吞力屯生产队队长):我们没有粮吃,每年都不够吃嘛,大概有断个两三个月,断粮。是什么,就是大部分就要到别村去借,或者到,有一点钱就到县城去买了,就是这样。

海燕妈妈:好像我呢都是,(吃野菜)起码都有15年左右。

记者:15年?

妈妈:嗯,15年,就是那时就是很艰苦的,一餐饭都是,唉呀,都是吃野菜呀,所以我想到以前,我就讲不出来了。

老妇幼留守百色搞旅游 愿景美好现实尴尬

杨锦麟:几乎看不到青壮年,他们告诉我们,尽管开发了旅游,还是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经济收入,所以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到外面去打工,第二,留下来的都是三六九,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也就是妇女、儿童,还有老人,留下来坚守。我们一个很严峻和现实的问题是,能不能把年轻人留下来,如果留不下来,这样的扶贫,这样的争取,这样的努力,这个路究竟能够走多远。

解说:村里有一个民俗展览室,但因为游客太少,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了。作为一名导游,海燕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带客人来过这里了。

阿燕:这个是织布机,我们黑衣壮这里的话,就是穿黑衣壮的衣服,都要自己种棉花,然后拿来自己织,织了自己纺线,纺线然后拿来自己,自己染,然后织的话,最主要就是我们黑衣壮的姑娘,每个女孩的话都要学会织布,就是不会织布的话就没有人要。

解说:展览室内的摆设,透露出村里曾经的旅游业梦想,但是灰尘、锈迹与蜘蛛网,却揭示了现实的灰暗。

阿燕:我们这个寨子,本来是一直都是很原始的那个嘛,然后这几年的话,就他们管得不好,有一些人的话,他们就会砌一点那种砖房,破坏了。然后外面的游客的话,他就喜欢很原始的那种寨子嘛,然后现在有一点破坏,有一些游客来的话,他就不满意,他就觉得不好,他会投诉啊这样。他就说,在那个宣传单上看见的不是这样的,一到你们这里就感觉不一样,让人很不舒服。

解说:过去的海燕一直生活在这个封闭的小山村,直到她做了导游以后,才了解到外面世界究竟有多么精彩。前些年,她曾经去过一次香港,并认定那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在惊叹于那一片繁华夜景的同时,她也产生了要走出大山的冲动。

阿燕:在半山嘛,然后能看到整个香港市里面,很好,反正就感觉就很好,然后去那么多地方,没有那种感觉吧,就觉得香港很美。

解说:如今,母亲的牵挂和姐姐的挽留,都不能再阻挡海燕的脚步,她已决心要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杨锦麟:改革开放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贫富悬殊,城乡差距,仍然没有办法获得比较有效的弥平,而且有些距离还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扶贫工作,反贫困的斗争,仍然是一个非常长期的、非常艰苦的、非常错综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有更多人来关注,需要更多人的扶持。

杨锦麟:改革开放已经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存在着比较严峻的贫富悬殊的现象,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农民的收入不及一个普通工人收入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基尼指数早已经超越了国际规定的有关的警戒线,那么中国的扶贫事业尽管还在艰难地前行,但还是遭遇到很多的困难、瓶颈和挑战。

下一页 百色旅游业收入稀少 一场表演人均收入三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