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含嘉仓到安徽宿州、淮北运河码头遗址沉睡已久的隋唐运河不再缄默,沉船古物、名窑瓷器、至今依然流淌的泗县河段,串起古运河的前世今生,智慧东方,寻访隋唐大运河。
串场:洛阳城出土的大量的粮仓,成为当时大运河漕运繁忙的见证。另外根据它当年作为一个航运系统来看,我们有理由推断除了洛阳这个当年的交通枢纽城市外,在运河的沿线势必有很多的河道、河床、河堤、码头等等遗存。果不其然,继洛阳粮仓出土之后,一些与运河有关的遗址也接二连三地浮出了水面。
主持人:咱们知道中国的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工程史上一个伟大的一个杰作,那么这个大运河,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路段,特别是隋唐大运河很多地方它已经淹没了,这种运河的考古,在我们新中国以来它进行地多吗?
嘉宾:从我们搞考古的所了解情况来看,这个原来呢,好像有些省市,做过调查,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好像最近几年只有我们安徽,一个是柳孜考古发掘,一个是宿州境内的我们两次考古发掘。
小片:安徽淮北、宿州是隋唐运河通济渠的重要流经地。1999年初,安徽省改造303省道,线路穿过淮北柳孜。在前期改造工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唐宋时期的文物。经考古挖掘,人们发现这里是一座东西长14.3米、南北宽9米、高5.5米的宋代运河石砌码头。今天我们可以进入复原的柳孜码头,把对隋唐大运河的种种猜想化成直观的认知。
纪实:
主持人:当时候运河上头的船如果在这个地方要是装卸货物或者人上下船,就到这个地方靠码头。
馆长:对,靠过来,靠过码头以后呢,这边是这个货运码头,那个是作的是客运码头。
主持人:这个都是刚刚在柳孜。
馆长:发掘的,保存好以后,就是处理过以后,放在这里,当时一共是八条,出土了八条船。
馆长:因为这个隋唐大运河它是以黄河水为水源,黄河水水性是。
主持人:含沙量大。
馆长:含沙量,善淤,善徙,它是很容易决堤的。
主持人:很容易把河床淤高淤高就变成一个悬河。
馆长:我查了一下《宋史》,《宋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汴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隋唐大运河在北宋169年间,一共是泛滥了15次,就单单是北宋,这160多年,有记载,就是明确,宋史上有明确记载的。
主持人:每一次泛滥肯定都会造成运河上的很多船失事,或者是倾覆了,或者是沉没了,甚至是给冲出河堤之外。
馆长:对对。
主持人:这个独木舟是一根整木做出来的。
馆长:整木挖出来的。
主持人:那是什么木头呢?
馆长:这个好像是樟木吧。
主持人:它的直径我看有一米多吧。
馆长:直径好像最宽处是一米三吧。
主持人:这么大的樟木,我们这个地方产这么大的樟木,这樟木是江西那一带出。
馆长:对对对,应该是外地运过来的。
小片:集中在淮北柳孜码头遗址900多平方米的面积内,就出土了8艘唐代沉船,它们像来自于远方疲倦又狼狈的隋唐大运河信使,诉说着当年航运的繁荣和凶险。
馆长:过去这个皇帝,这个要往京城运东西,它时限很紧。
主持人:限期要到。
馆长:那么在天气气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比如说风暴,大水过来的时候它还要走,如果不走的话,过期到达京城,那是要杀头的。所以这个几百年了,我算了一下大概是隋唐大运河运行整个通航是720年,这720年多少次事故,在这个挖掘发掘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骨,就是当时那个拉纤的那些船夫死亡也是不得了,这个宋史上有一段记载就是说,这个浮尸,整个这个河面上浮尸千余。
主持人:主要很多的纤夫,得了病的,或者当时就暴毙在这个河堤上头的,就抛尸到这个河床里,还有时候失事的船只,上头的一些船工甚至是乘客都完全可能的。
小片:古老的隋唐运河埋藏了多少人世沧桑?在淮北以东不到100公里的宿州,从2006年到2007年之间,进行了两次运河考古发掘。在2007年的一次发掘中,考古人员沿南北方向开了一个梯形截面,上面是37米,下面是20米,深10米,小小一块探方就出土了四千多件成型的器具和数十万文物碎片。
纪实:
主持人:这现在做一个临时的库房。这也就是这次运河咱们宿州的出来的一批东西?
工作人员:对,这是宿州段运河第二次挖掘的一部分东西。
主持人:基本上我看也是各个窑口的陶器,瓷器,瓷器为主。我看这一次好像景德镇窑口的东西不少。
工作人员:对对对,这一次有一些比较好的。
主持人:这是一个詹字姓詹的人订购的东西。
工作人员:对。带这个款的,尤其带这个姓氏款的不光是景德镇烧的,还有一些其他的。第二次有好多这种碗底,它都带有文字。
下一页:运河铸造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宋依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