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隋唐大运河:沉睡地下的中华海洋文明
2009年01月20日 10:0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小片:安徽省宿州泗县的乡村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乍一看它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对当地历史感兴趣的有心之人却知道:这是一条已经默默流淌了上千年的人工河流,它就是曾经消逝在历史中的隋唐大运河遗存。

串场:中国有两条巨龙,一条是盘踞在高山峻岭上的长城,一条呢是横跨五大水系的大运河,这两条巨龙是世界级的人类伟大工程。但是一提运河呢,人们大多数会想到明清之际开通的从北京到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却对曾经辉煌一时、目前大部分埋藏在地下的隋唐大运河知之甚少。隋唐运河修建于隋代,它分为好几个河段。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段是流经河南、安徽,沟通隋都洛阳城到江南地区的通济渠,又被称为汴河。虽然这条河道已经淤弃了几百年,但是近些年来的一些考古发掘,却时刻提醒人们它曾经的辉煌。智慧东方节目组近期走访了隋唐运河通济渠这条古河道有考古发现的几个地方:河南的洛阳、安徽的淮北和宿州。透过这些重见天日的运河遗迹,让这个模糊在岁月中间的人间奇迹多了一些清晰的显影。

主持人:这个运河的开凿是什么时候开始?然后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馆长:是公元605年大业元年,就是隋炀帝上任以后,用了152天。

主持人:150天能完成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肯定动用的民夫是相当多。

馆长:百万,一百万。

主持人:同时在这个沿线展开吗?

馆长:全线展开。

主持人:那肯定也会利用一些旧河段,否则150天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平地凿一条河。

馆长:台湾一个学者,他有一本书,他讲得比较详细,就是每一段自然河道,多少公里,这个都有,基本上全部是利用自然河道,然后把它取直,拓宽。

小片:隋唐运河通济渠的线路至今仍是争议颇多的话题,但结合近年的考古发掘可大致推断:它西边以黄河水为水源,经今天河南开封、商丘、永城,穿过安徽宿州、灵壁、泗县,以及江苏的泗洪县,至盱眙县注入淮水,整个线路全长近1300里。

民间野史记载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就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方便自己“扬州一日看琼花”。但这仅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之一。事实上,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隋朝一统天下,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而经济文化中心却在南方,为了沟通南北,势必需要一条交通要道来巩固自己的大一统江山。

小片:当时作为大运河交通枢纽的古都洛阳城,在2005年,城市中心马路拓宽时,一个形制结构少见的地下遗迹象打哑谜一样出现在人们眼前。

纪实:这个就是在北宋时期为了保证咱们京杭大运河的这种畅通,它要把沂河的水,洛河的水集中调度,使得下游的水能够承载。

记者:能够承载,能够浮起船来。

嘉宾:对,所以说把这个地方修了一个河堤,来保证这个水量不至于在这个地方流失掉,那么这个建筑,应该就和这个河堤一起,就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持人:修通了以后好像使用的频率也很高,成为了一条沟通东西的一个很重要的一条交通命脉。

馆长:是的。它主要是运粮食,运粮食这个粮食呢,实际上过去就是一种财政的调拨,过去不是运钱是运粮食,租庸调,对,历史记载上最多的是每年运到700万担。

小片:上个世纪70年代,洛阳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隋唐故城、与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的古粮仓纷纷出土。

这是建于隋大业元年的含嘉仓,它口径近12米长,深7米,一个粮仓就可囤积25万公斤通过大运河漕运的粮食。

记者:这些粮食显然都是通过运河漕运过来的,有没有记载表明这些比如说含嘉仓里头这些粮食,来自于哪些地区哪些省份呢?

嘉宾:它这个仓窖里边出有许多遗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刻铭砖,就是砖上刻的有字。

记者:在仓库里头?

嘉宾:在这个窖的底部,刻铭砖上面都写有时间,哪一年,这个地点,地点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从哪个省来的,然后它是这个,到这之后放到哪个窖,这个窖是在第几层,第几点,是哪个窖,人物,谁管的谁守的。

小片:刻铭砖上标志唐代的文字,佐证了运河在唐朝还担负着漕运的重要功能。同时运河的漕运制度比之于前朝也更加完善。唐代还特意设置了专管漕运的官员叫转运史,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专门从事漕运行业的漕夫、漕丁各司其职。完善的漕运系统是漕运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馆长:漕运呢,在宋代有一次改革,就是把这个整个隋唐大运河分成江,河,渠,漕,还有一个渭,分成四段,就是它水性不一样,江南的船只跑江,然后这个漕运就是漕渠,运河,汴河的只跑汴河,渭水只跑渭水,黄河只跑黄河。

主持人:这个是因为每一段要修仓,

馆长:它就要转运。

主持人:要不江船进通济渠的话,通济渠就显得小了,通济渠里头走的船要去走黄河的话,当然黄河的话这个水流很急的,船的安全性和坚固性,好像走黄河又显得不够。

馆长:它就像现在的一种分工,细化了,分工了。

下一页: 隋唐大运河 全国人民的粮仓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宋依丹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