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头儿何莫邪 喜欢小人书的挪威汉学家
2009年12月14日 10:1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何莫邪:可怕的,得罪他,也不大那个。所以这些关系,不是职业的那个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我就觉得它的关系是经常是不同的。

张斌:最后你看完了以后,你就觉得这个孔夫子太幽默了,就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孔子,就是不苟言笑的。但他很幽默,而且他是自己就是反讽,自己,都是自己嘲笑自己,就非常,就很活的一个人就出来了。

何莫邪:他跟颜回呢,小孩一样的,哎呀,他这个懒,有一点儿懒,但是呢,你知道吗?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个态度,所以呢,我们不能说孔子跟他的学生们,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必须一个一个地去分析它,对付它,去分析它。来,你看,你就会发现,它《论语》的一个特点是大大能写人,能说清楚每个人跟每个人的不同的地方,他的这个特点,写得很妙,写得很好。

张斌:他分析的这个孔子呢,就是跟他的性格也很像,就是你能够在生活当中找到一些对应的,他也是那么一个人。

解说:在学习7年古汉语之后,何莫邪获得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汉学硕士学位。1973年,他来到马来西亚,开始学习现代汉语,从古至今,这样一种学习顺序,让何莫邪感受到的不是文化的进步。

何莫邪:在文化史上,我真的不相信有进步的这个简单的过程,它退化的例子太多了,太多了。你30年代的文化研究比现在对比,我的天,你就会发现30年代的这个水平比现在高多了,高多了。而且我记得一个吕叔湘的故事,他真的跟我说,他说他认为他自己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中学毕业生的中国国学的水平,会比所有的博士学者高多了,这个是吕叔湘,我记得很清楚,他就是说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我们不可能,不可以否认,我们可以说什么进步,在这一方面这个进步是不那么清楚,不那么清楚。

曾子墨:1985年起,何莫邪在剑桥协助李约瑟,主编《中国科学史》,负责《中国逻辑史》分册的编纂工作。书中,何莫邪这样分析中国的科学与技术,他认为几千年来,中国多有技术,少有科学,因为逻辑是科学成立的支柱,逻辑的不发达导致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科学的落后,进而演变为技术的落后。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

市场售货员(女):我有连环画。

何莫邪:连环画有吗?

市场售货员(女):这个《丁丁历险记》这个我有。

何莫邪:这个我不要,我不要。

市场售货员(女):不要啊,《三国》要不要啊?

何莫邪:不要,不要,不要,我都有的。

解说:每次到古玩城,何莫邪都要闲散地溜达上半天,他淘宝的主要内容是小人书。

何莫邪:这些不是解放以前的。

市场售货员(男):1957年。

何莫邪:1957不是解放以前,我要1949以前的。

市场售货员(男):哦,这个,这个是。要解放以前,哦,要解放以前的。

何莫邪:对,解放以前。

市场售货员(男):解放以前的没有了。

何莫邪:没有啊。

解说:1973年,何莫邪在马来西亚槟榔大学任东方哲学系讲师,教授数学逻辑。一个偶然的机会,何莫邪对中国小人书产生浓厚兴趣。

何莫邪:在马来西亚那儿的时候,有很多人是从中国搬到马来西亚的时候,带走了不少这些小人书,连环图画,所以我在那边收集的是从七十年代开始,收集了不少这些资料。现在大概有四千多个小人书。一大部分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那个解放以前的连环画。我自己认为,上海的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二十年代的那一些连环图画,是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里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样的资料是在西方都没有可以对比的。

解说:与高雅艺术位于神圣殿堂不同,小人书总是散落于民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给无数穷苦的百姓带来欢乐。小人书里有孩子们崇拜的英雄,有大人们鄙弃的恶棍,还有无数让人或捧腹大笑,或津津乐道的典故。这些吸引了那个年代的人们,也同样吸引了来自西方的何莫邪。

何莫邪:我特别喜欢张光宇先生的,我觉得他是大家都会承认,他这个《西游记漫记》特别好,很少有,世界上很少有的。因为你可以看他就是拿来《西游记》,把这个《西游记》弄成是大大骂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现代中国的这个社会条件。

记者:《三毛流浪记》你喜欢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