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频出政要 看首位共产党校长蒋南翔传奇
2009年06月02日 13:5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曾子墨] [我的中国心] [蒋南翔]

清华大学校友滕藤:蒋南翔到学校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制止了这件事,说大学的图书馆。除掉给阅读之外,而且应该是一个藏书的所在,这个不能够分开,因此清华什么甲骨文,什么很多宝贵的文科资料都给他,说你北大的人要看,我可以给你们发证书,你可以来看其它的单位,学校也都可以来看,但不应该把一个大学的图书馆给它拆得七零八落,所以这个呢都是说明蒋南翔办学校呢重点是工科,他要去加强在东北的工业建设的考察但是他的这种见识不是很狭窄的,他认为清华的理科基础要加强,华的人文素养不可以减少。

解说:蒋南翔不愿意看着清华沦为普普通通的工科大学,毅然决定要另辟蹊径,抢先建设那些对于当年中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的高新学科。这一条路,当年并不好走,那是一个一切唯苏联是从的教条时代。蒋南翔初到清华,曾聘请近30位苏联专家,除一人做校长顾问,其余分配各系,讲授新科技课程他曾赞同学习苏联,但到清华第3月他便开始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学习苏联过程中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强调“制订教学大纲要体现国家的需要,是中国化的大纲,不是苏联的大纲”。

清华大学校友滕藤:当时一面倒,中国一面倒苏联所有的地方是凡是苏联专家的意见要当圣旨,要坚决执行的这点南翔同志他又提出一个看法,不要百分之一百地机械地去执行专家的意见因为究竟他是外国人,作为中国人来讲他提出对苏联专家的意见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去贯彻,这点当时也是不容易的,这也不容易,所以很多苏联专家当时指手划脚,你们该怎么做,你们该怎么做,其实他也不了解中国情况,他是苏联来的,但是南翔同志他坚持党的领导,学校里头还是党说了算。

解说:苏联专家提出清华不应该办无线电系,理由是苏联地方高校不办无线电,蒋南翔坚决反对,他以极大的勇气和执拗极力说服苏联专家组组长,1955年,他又不顾苏联专家反对,向周恩来,陈毅,教育部提出,清华应该创办一批原子能专业,再陆续设立几个应用理科专业,比如核物理和金属物理,为此,他亲自组团,去苏联考察。

解说:在蒋南翔大力支持下,从1956年到1958年清华还创办了一批高技术半导体自动化材料科学,这些系科大体在1962年基本建成,蒋南翔还依一支平均年龄23岁的青年师生队伍,虽然其中经历了苏联专家撤走和三年严重困难时期的种种艰辛,终于在1964年国庆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全部由国内设计建造运行的实验原子反应堆,为国家填补了空白。

清华大学校友王大中:大家可以想像出来在当时。在60年代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做这工作。那么还是很难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建设,我想我们不仅是培养了一支队伍,掌握了反应堆的设计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种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到今天也就是一种既严谨求实的这种科学作风同时又有一种敢想敢干的这种创新精神。

解说:如此雄才大略的蒋校长,平时穿得实在普通,常常是一身蓝布制服,在全校师生中最不起眼,有一次,他在礼堂后面的河岸边和一位工友谈话,蒋校长的头有点秃,那位工友恰好剃了光头,穿着崭新的蓝布制服,有位客人来找校长,同学们指向河边,但客人走到蒋校长和工友身边,竟一时无法确任哪一位是蒋南翔校长。

时任清华大学校党委第一副书记刘冰:学生一上课的时候,他骑一辆破自行车,邵斌也骑辆破自行车,他挎个破书包,听化学课去,他跟群众非常接近,学校里边的每一年招生招生一来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各省的状元,所谓状元就是第一名凡是考到清华的各省的第一名他都要把他找来,在工字厅开会见面,学校里边最优秀的,学习最好的他能一二三说出好多人的名字,我就不行,艾知生同志有时候说南翔同志的记忆力真是惊人,见一面他就认识,就记起来。

解说: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校长经常引用着老清华的一句话,大学者非为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认为办好一所大学教师水平是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时任清华大学校党委第一副书记刘冰:他特别尊重刘仙洲,一个刘仙洲是个老教授,他本身很有学问,一个他是少奇同志的老师,这个当然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情况,特别就是南翔同志他尊重他,我觉得他的考虑角度就对整个知识分子所以南翔同志多次交待我,说你开常委会,开会以前,会议讨论什么问题,你给刘校长,刘老,给他先打个招呼,然后你问他,他是不是参加,他根据身体情况,身体好他就来,身体不好也可以不来参加,他说这样咱们就保护了刘校长,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工作也是在工作,他这个讲话很深刻就是他这个影响,影响作用。

解说:第一任副校长刘仙洲是工程教育的老前辈,德高望重,1953年刘仙洲提出入党,恳求蒋南翔和何东昌做介绍人,蒋南翔几经努力,终于得到各方面默认,1955年。刘仙洲成为全国第一位加入共产党的老知识分子,蒋南翔还专门在《人民日报》上写文章,题目是“共产党是科学家的光荣归宿”,他认为依靠和信任老教师是顺利完成教育工作的关键,对于老教师不仅是团结大多数的问题,而是要团结全体,即团结百分之百。

刘仙洲:当时刚好我们学校在学校里边的教授和副教授有108个人,所以他就经常用这句话说,我们的这108将,就是借用“水浒”的这个108将这个说法,108将是我们的稳定的基础,那么这108将里头呢应该说呢学术上有一定的经验,因为很多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但是从思想上来讲跟上这个形势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帮助他们所以在这个方面呢也要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能更好地成长,那么再一个更大的一支队伍就是年轻的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呢从思想上来讲,因为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业务基础比较弱,很多当时还都是助教,这样的话呢蒋南翔提出建立一支又红又专队伍他就提到了两种人会师,两种人会师就是说老教师这边要提高思想,当然也同时要提高业务基础,然后轻的这部分教师中间,在原来的思想基础比较好的条件下要业务上要成长起来,那么两边呢都最后做到又红又专,这个会师。会师到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解说:1958年大跃进,全国各个领域都在“放卫星”和“大批判”,蒋南翔也一度跟着大炼钢铁,但却把其浮躁之风通通挡在了门外他反复强调说当别人头脑发热时,我们要冷一些,当别人发冷时。我们要热一些,就在这一年。在老师带动下,水利系学生承担起密云水库的设计任务,蒋南翔热情支持他们,他愿用学生的语言生动地把这种方式称为真刀真枪进行毕业设计,那时像密云水库和革命历史博物馆这样的设计,苏联专家认为只有权威才能承担但蒋南翔硬是让学生们完成了重任,从那时开始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成了清华传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