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包玉刚 白手起家成世界船王
2009年04月21日 17:2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陈晓楠] [我的中国心] [包玉刚]

解说:这是当时安装在世谊号上的一个仪表盘。二十多年后,在世谊号即将被拍卖的时候,包玉刚将这个仪表盘收藏起来。2007年,他的女儿包陪庆又将这个仪表盘捐赠给了正在筹建的宁波帮博物馆。

1983年,就在包玉刚奔波于英国与中国之间的时候,他被医院告知患上了肺癌。虽然手术很成功,他在人前依然精力充沛,幽默乐观。但是在独处的时候他却开始悄悄安排后事。包玉刚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支撑到1997年,到时候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的盛况。

谭弗云:无论是香港回归,无论是我们中国拓展到国际上的这种国际交往,我都觉得他都起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所以有人认为他不是大使的特别的大使,起到这么一个作用。特别是中英谈判回归这一段时候,我想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代替他的,就是对他的这个影响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李后:私底下外交的影响他起了这个谁也不能代替的作用。

邵天任:在收复香港问题上,他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能够积极地向我们中央政府和我们领导人提出意见,积极地参加工作。

郑海泉:他那个时候也当着很重的角色,在中英谈判那个时候跟香港过度期间,他都当了很多重要的角色,他一直以来都为香港做事,为宁波做事,为中国做事,所以对我们来讲,他不但只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更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老人家。

解说:1984年12月9日,《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声明指出:中国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也于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地区交还中国政府。包玉刚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签字仪式。成为了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见证人。

1985年6月包玉刚被全国人大任命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当时与包玉刚分配到同一小组的谭弗云女士对此仍然记忆犹新。

谭弗云:没有见他的时候想,大概大人物有一定的架势的,可是看了以后,特别的感觉就是他这人非常慈祥、和蔼,而且非常低调。

他有一句故事讲的很好,他说千万不能把香港是宰了这个会生金蛋的金鹅,你一定要让这个金鹅继续会生金蛋,所以后来就是小平主席讲的总书记讲的就是说,马照跑,舞照跳的,香港一国两制慢慢这个思维我觉得他起的影响是比较多。

解说:1985年,包玉刚的病情慢慢加重。但是基本法起草小组召开的大小会议他从不缺席。外界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病情。

李后:到了基本法起草的后期,包先生就有病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每次会议都到,我记得他带了一个小电扇,那是开会,因为他是呼吸系统的病,大家有的抽烟,当然对他的病情不好,他专门带了一个很小的电风扇,专门在他跟前吹吹。对于这个香港怎么样能够很好地贯彻一国两制,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他是很认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包括他身体有病了,他都一直到最后他都坚持到底。

字幕:但是与邓小平一样,包玉刚也没有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

庄凯勋:所以当天晚上我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回归的倒计时牌,倒的时候焰火起来了,大家都欢庆香港回归我那个时候确实感慨万千,我想这是凝聚着广大香港爱国同胞的心愿,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摆脱国耻的重要的日子,包玉刚先生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陈晓楠:很多与包玉刚先生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位国际人士。在包陪庆所写的纪念父亲的书里,也称爸爸是位全球化的中国人。但有趣的是,会说多种语言的包玉刚,却一生都不更改乡音,无论是说英语、粤语,还是普通话,都带着浓浓的宁波口音。这位20岁就离开了故乡的宁波人,一生在异地打拼。1984年,已经64岁的包玉刚,终于回到了他一生牵挂的故乡。

解说:这里就是包玉刚出生成长、结婚生子的地方,宁波市镇海县钟包村。虽然包玉刚一家已经陆陆续续都搬走了,但是穿行在村落的小巷里,依然随处可见包氏家族的痕迹。1984年10月28日,阔别了40多年以后,包玉刚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包陪庆:非常的兴奋,那时候带着我的妹妹们,我的舅舅,伯伯他的姐妹、兄弟,一块儿回家的时候,他很兴奋。

解说:就在这次回乡的途中,包玉刚跟身边的人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他担心家乡已经变了样子,更没有人会认得他了。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钟包村的老人们,都还记得这位少小离家的故乡人。

包陪庆:最感动他的就是有一个人去拿来几只鸡蛋给他,那我们在国外觉得鸡蛋有什么稀奇的,几个鸡蛋别说国外现在国内游人送几个鸡蛋也是不是一回大事,但是他那个时候他就很兴奋。

解说:这里便是包氏故居,现在更名为包玉刚故居。时隔四十多年,当包玉刚再次踏进门槛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几十年的时间,这所老屋没有任何变化,一切都跟他离开家的时候一模一样。故居中的一草一木都勾起了包玉刚美好的回忆。但是,家乡的人民还给他准备了更好的礼物。

解说:原来,在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里,人们发现了几本包氏宗谱。其中一本宗谱上,清楚的记载了包玉刚的名号。因为知道海外华人回乡后都有寻根问祖的习俗,所以天一阁博物馆便把这份家谱影印一份,送给了包玉刚。但是,更令包玉刚惊喜的是,这本《包氏宗谱》上明确记载着,他是宋朝宰相包拯的第29代嫡孙。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