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2009年4月11日节目《万里乘风去复来——包玉刚》
陈晓楠:有一个人,他是一个不居政界的领袖人物。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是:先生热心祖国建设,为实现一国两制身体力行,功在国家。他在商坛和政坛同时叱咤风云。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他是具有非凡的才能,是我见过的非常卓越的企业家。在他的盛名背后,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创业史,他的成功历程,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骄傲、热血沸腾。他就是被称为第一位华人首富的世界船王——包玉刚。解说:这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吉普逊船只经济公司公布的一张世界航运载重量排名表,位列第一的环球航运公司打败了称霸世界的各国船王,船只总量是几家大公司的总和。更令世人称奇的是,这家仅有十几年航运史的公司,所有者竟是一位中国人,他就是被誉为世界船王的包玉刚。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自小天资聪颖,跟着父亲学习经商。
1938年,二十岁的包玉刚只身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在7年的时间里,他就从普通职员升到了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
包陪庆,是包玉刚的长女。常年陪伴包玉刚左右,陪同父亲出席各种重要场合,每每想起父亲当年的样子,她都记忆犹新。
包陪庆:他是很帅的。那个时候在上海他做银行的时候,的确很多人说他是个帅哥。
庄凯勋:我第一次见到包玉刚的时候看到他,西装革履,穿个浅灰色的格子的西装,这个领带是深蓝色的带有红条子的领带,这个双眼很有神,这个浓眉可以说是气质非常好,风度也非常好。
解说:1949年初,就在新中国诞生的前期,包玉刚迎来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与父亲带上全部积蓄,携全家远赴香港另闯天下。初期他们做的只是简单的进出口生意,倒卖内地的一些土特产,在英资洋行和香港本地人之间的夹缝里求生存。
但是情况很快有了变化,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中国实行物资禁运,香港和内地之间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包玉刚的公司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而包家上下十几口人却都在等着他赚钱糊口,包玉刚父子无奈之下只得另找出路。1954年,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包玉刚提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竭力反对的想法。
谭弗云:1955年,那个船等于是在行情最最差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启发,他觉得应该有运输的手段。
包陪庆:所以他就觉得对航运有兴趣,因为这个是可以移动的资产。
庄凯勋:只有船他是流动的资产,如果我在香港这个贸易公司垮台了,他就没有办法。当时我有了船可以从香港开到别的地方去,他是一栋流动的资产,比较保险。
解说:1954年,现实逼迫包玉刚必须转型,航运业成了他当时的首选目标。但是对航运一无所知的他却遭到父亲的反对。一向倚重父亲的包玉刚陷入了两难抉择的境地。
谭弗云:当时老人家的意见就是说不熟不做了,中国人都讲不熟不做,你又没有特别的知识,你又没有这样的人际关系。
包陪庆:因为做船的投资比较大,风险也大,然后一个从一个一点都不懂的行业的人来说,这个风险太大了。
解说:但是包玉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借钱买船成了他最初的理想。1955年,顶着巨大压力的包玉刚向朋友借钱凑足了20多万英镑,专程到英国买回了一艘已经使用了27年的旧货船。
包陪庆:我记得比较都是生锈的,很旧。我还问我爸爸这么一条破破烂烂的船,还可以做生意的吗?他说还有活的日子,还有活儿可干。
陈晓楠:包玉刚千里迢迢买了一条旧货船回来,成了香港人茶余饭后的笑谈。有人打赌:如果包玉刚靠这条破船能成功,那么我愿意在香港码头上倒爬几个来回。对外界嘲讽充耳不闻的包玉刚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这艘破旧不堪的船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号,意思是金色的阿尔法。随后他带着14岁的包陪庆,登上了金安号的甲板。这条破旧的煤船开始搭载着他的理想,乘风启航。
包陪庆:我记得上到船上面,我爬上去也是一段小故事。爬到上面去,还是一个希腊的一个船长,所以他给我们吃的那个希腊的那个甜的果,我说甜的牙齿都要掉下来了,我爸爸还说,这个好,这个好,这个是什么都说好,我说这个有什么好吃,他说这个香,这个香,你吃多一点,大概他的情绪,他很兴奋很开心所以什么都好。
解说:购买了金安号之后,包玉刚马上成立了环球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航运事业。但是资金缺口成了一大难题。有着十几年银行工作经验的他想到了一个更直接的办法:向银行贷款买船。他把目光锁定在了香港最有威望的汇丰银行。但是,因为风险太大,当时的银行还没有贷款给航运公司的先例。对于包玉刚来说从汇丰银行贷款买船无异于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