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包玉刚 白手起家成世界船王
2009年04月21日 17:2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陈晓楠] [我的中国心] [包玉刚]

解说:1982年2月8日,邓小平在中南海再次接见包玉刚。这次,邓小平告诉了他一个重大决定--在1997年收回香港。包玉刚得知这个消息比外界早了七个月。同时,邓小平要包玉刚转告香港朋友,说中国收回香港之后,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这也是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最初构想。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包玉刚向庄凯勋谈起了他对于一国两制的看法。

庄凯勋:他说国际上现在都在打听一国两制什么意思,这一国两制的提出实在影响太大,大家都很兴奋,因为邓小平说了,香港回归以后大方针不会变,这是包玉刚对我说,他说邓小平主任昨天对我说,他掌握大中方针,中国说话是算数的,是守信用的,香港不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他说我看到邓小平精神也好,身体也好,我还请他吃饭,邓小平不但还喝黄酒,还和茅台酒,你看他身体多好,包玉刚谈到这里特别的开心。

解说: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起初的英方很狂妄,想要用主权换治权,指出香港的繁荣与中国无关。中方逐条地进行了批驳,坚决贯彻邓小平指出的立场:对英国人一点也软不得。中英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

邵天任:英国人最初是要1997年以后他还要继续占领香港,还继续统治香港。我们方面要求是1997年7月1号中国就要收复香港,要恢复行使主权,这个差别很大,双方的要求根本是两回事,所以谈起来就特别不顺利,不容易。这个谈判,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得很艰苦。

解说:虽然包玉刚不当官,不从政,但他每天都要早晨阅读几份报纸,听中英文广播,关注中英谈判的最新动向。并且主动与英国方面沟通,向他们解释中国人的立场。因此当时的他又被称为非官方的外交部长。

包陪庆:因为当时他在这个中英谈判就是当时英国的首相他们都称赞他是润滑剂。

庄凯勋:因为包玉刚的地位比较特殊,因为中英谈判的必须是中英两国首脑,在英国当时撒切尔夫人中国是邓小平,那么他和邓小平的非常熟,他和撒切尔夫人也很熟。

包陪庆:这个撒切尔夫人她在阿根廷是打胜仗的,所以她绝对不会走一个对她来说是一个败仗,就是把香港割掉,这是很痛心的一桩事情,她是不会让步的,所以她千方万计就是怎么样围绕着这个问题就想坚持抓住香港是英国的,哪怕它延长住,它很多的所以谈判就官方是很难继续下去,但是我爸爸在后面就是他很幽默,我爸爸有的时候挺幽默的,所以他就把一些僵局融化了。

解说: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带着不放香港的心愿,而邓小平却决心收回香港,统一中国。在中英谈判过程中,有一大段时间双方变成了敌对角色,互不相让。此时,能够在两国之间传递声音的只有包玉刚一个人。在撒切尔夫人成为首相之前,包玉刚便与她的丈夫是高尔夫球场上的好朋友。在她成为首相之后,包玉刚也无需通过任何外交途径,可以直接进入首相官邸。1982年以后,包玉刚为了能够说服撒切尔夫人,一次又一次来到了唐宁街10号的首府。

谭弗云:他心里有一个底线,就是他觉得如果由他来出境中英的谈判里面的这些东西也许他可以起一点作用,因为他感觉到英国还是比较对他还有一定的信任,包括英国汇丰银行对他的口碑也是好的,中国的领导人包括像陆续章这一类的领导人都很知道他过去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在这里面是花足了功夫来做,也是尽量能够使双方能够意见达成一致的,那么他这里是我觉得他是起蛮关键的作用。

包陪庆:撒切尔夫人还有一次跟我们说,她说我真是不明白邓小平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紧张,一定要回香港。我爸爸很巧妙的,他讲话比我利落也比我幽默,所以他解释的很简短,他讲话不罗嗦,但是很奇怪,领导们都听得明白他的意思,他带着宁波话的英文,带着宁波话的普通话。

庄凯勋:中方的立场包玉刚已经非常清楚了,邓小平已经告诉他第一中国坚决要收回香港,第二一国两制,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他已经非常清楚了,英国方面还并不完全清楚,英国方面什么地方不清楚呢?包玉刚认为英国不明白香港回归以后,实际上对英国也是有好处的,中国是个非常广阔的庞大的市场,香港回归以后,过去英国在香港的一些利益并不会受到影响,英商还可以继到中国来发展,这个小小香港只不过是跳板。

包陪庆:她很尊重我的父亲,因为他们谈话也是非常投机,所以他在她的面前也解释邓小平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陈晓楠:就在中英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包玉刚甚至跑到夏威夷去拜见美国总统里根。因为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他希望通过里根总统来影响撒切尔夫人的决定。他对里根总统说,邓小平是有道理的,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不收回香港,后代会骂我们卖国。随后他又拿出一幅字画,希望里根总统能替他转赠给撒切尔夫人,上面是他亲笔写下的七个大字:柳暗花明又一村。他说,香港回归中国,英国看似损失一颗东方明珠,但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为英国带来更大的利益。当时已经六十四岁高龄的包玉刚不知疲倦的奔波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英国,美国,香港,他更像是一位没有被任命的中国大使,为中英谈判默默地做出了很多贡献。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条跳绳竟然打破了谈判的僵局。

解说:这是1981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首诗。由著名诗人艾青写,题为《香港》。在诗的结尾有这样几句:我要赞美的光芒四射的花一般的港湾,你是祖国进出口的孔道,你是货物交流的场所,你是友好往来的纽带,你是走向五洲四海的桥梁。多少年来,你为祖国创造了难以估量的财富。就是这样一首十几行的短诗,却改变了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人生轨迹。

庄凯勋:包玉刚在一次这个外国记者招待会上就说,这首诗表明了给我的信心对任何其他的一些什么论文,论证一些结论更加令人信服,那么人民日报上发挥了一些信号,香港还是有用的,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离不开香港,同时香港也离不开中国,也离不开祖国。所以,那个时候包玉刚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香港把自己的主要资金投在香港,在香港立足,和祖国一起繁荣,和祖国一起成长。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