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苏吴江。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江村经济》。1980年在美国丹佛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在英国伦敦获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陈晓楠:今天我们为您讲述的这位老人,他研究一生的课题就是为中国的农民找一条出路;他经常做的事儿,是身体力行的去走访和调查中国农村的现状;即使在93岁的高龄,他依然是东奔西走,几乎踏遍了中国的每一寸乡土;这位老人和中国以及中国乡村有着近一个世纪休戚与共的关系,他就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
解说:打开奠定费孝通社会人类学巨擘地位的《江村经济》一书的卷首,可以看见这样一行卷首语: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王同惠被称为“现在中国作民族考察研究的第一个女子”,她与费孝通结婚只有108天便天人永隔,她与费孝通在广西大瑶山的调查,是费孝通怀念一生的短暂岁月。也正是广西大瑶山的调查活动,成就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费孝通。
广西的大瑶山,地处崇山峻岭之中,是瑶族的传统聚居地,由于交通不便,常年与外界隔绝。1935年的秋天,当地瑶民发现有两个汉人经常出现在村寨之间的羊肠小道上,他们是一对夫妻,男的叫费孝通,女的叫王同惠。
徐平:当时广西省正在建立模范省,他一定要就说对自己本省所有的非汉民族进行一个调查,所以当时的话,就李宗仁就设立了一个课题,就是想对广西的特种民族,那会儿还没有少数民族的概念,就是特种民族进行一个调查,就在北京邀请学者,那吴文藻先生就推荐费孝通去担任这么一个工作。
解说: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松林镇,曾经留学日本的父亲和喜欢新思想的母亲给予费孝通一生深刻的影响。1928年他考入东吴大学医学预科,后来,他觉得人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穷,于是费孝通转学至燕京大学,师从吴文藻。
徐平:吴文藻先生应该说是对费先生影响最大,或者说把他带入社会学,甚至带入探索中国,研究中国这么一生历程的一个开门者。
费皖:吴老师因为他是冰心女士的丈夫了,所以他是,因为他很崇拜这个冰心,所以他说,冰心的丈夫一定是不错的,所以这也是他看中这个吴老师的一个,吴文藻的一个原因。
解说:费孝通从中学起就在教会学校里接受早期教育,对外语授课的场面自然非常熟悉,然而,当吴文藻在讲台上用普通话讲授“西洋社会思想史”的时候,费孝通被深深的触动了。
徐平:吴文藻先生,在这个学校的课堂上,而且是教的是什么?西洋思想史,本来就是讲西方的东西,那他就是坚持用汉语教学,而且的话,自编教材,所以这对费先生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感到非常新奇。而且的话,也就是说是迎合大家这种压抑已久的民族自豪感。
费孝通手记:65年前在燕京大学讲台上有人用中国语言讲西方社会思想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事……要用中国语言来表达西方的概念,比起用中国衣料制造西式服装还要困难百倍。--费孝通《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
解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燕京大学的学生积极的加入到全国的反日浪潮之中。费孝通在一次游行示威中受寒得了肺炎,因此无法修满学分,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学年的学习。然而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一年,费孝通有幸听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罗伯特·帕克教授的游学讲座,并跟随帕克教授走出课堂,走向真正的社会生活。费孝通从此钟情于社会学实地调查,并终生不倦。
完成广西大瑶山考察的最佳人选就是对社会学和人类学都有一定造诣的费孝通,但是在燕京大学里还有一个人也对这次考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她就是王同惠。王同惠是费孝通同系不同班的同学,在一次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聚会上,他们两人因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发生了争论。
费皖:对于人口问题的大概讨论吧,两个人的意见不和,那么经常这个为了这个观点上的不同争论,争论这个,当时的燕京大学有一个,有个习惯,就是过圣诞节的时候,大家互相同学之间赠送点小礼品,老先生呢就送给王同惠一本关于人口学上面的书,他想用这本书来增加他自己,对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吧,想要影响这个王同惠,王同惠呢可能接受了这本书呢,觉得这个小伙子大概还行吧,是吧,反而对他产生了好感,这样慢慢地两个人就通过这个学术上等于问题上的讨论什么,慢慢感情就越来越近了。
解说:他们在共同感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渐渐产生了感情。费孝通用“心情最平服,工作最舒畅,生活最优裕,学业最有劲”来形容他和王同惠恋爱的那段时期。
徐平:大遥山之行这个机会来了过后,王同惠非常地兴奋,她在翻译许让神父这本书的时候就曾经发过愿,说我们一定要写出这样的书,为什么中国人就写不出这样的书来,所以大遥山调查使她格外地兴奋,觉得认识中国和改造中国以及写这样书的机会来了,所以她是坚决要求去。
解说:费孝通和王同惠决定一同前去广西调查,但碍于男女同学身份的不便,1935年,他们在燕京大学未名湖畔的临湖轩举行了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