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保护文物 民众才是真正力量
解说:谈及文物追索过程当中的艰难历程,单霁翔几番动容,很多往事至今历历在目。而单霁翔也告诉我说,在他从事文物工作的十多年里,很多普通的民众对于当地文物朴素而又执着的保护举动也尤其让他久久难忘。
单霁翔:我觉得我们往往低估了群众的觉悟,但是一件事,它却深刻地教育了我。就是2003年1月19号,发生在陕西宝鸡眉县的一个村庄里的事情,当时五个农民,其中一位叫王宁贤,他去生产劳动在取土的时候,就发现了,挖出了一个窖,黑洞洞,往里一看,里面一窖青铜器,当时他们五个人商量,我们不能分这个,因为走街串巷的文物贩子是有的,会出高价把它买走的,于是他们有人看守现场,有人回去报告。文物部门来了一看,大吃一惊,从里面取出了27件西周的青铜器,件件都是国宝,每件上面都有铭文,其中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叫来盘,上面390多个文字,记载了西周十个朝代的相关的记录,非常珍贵。
来盘
一个农民非常可爱,他就跟我说,他拉着我,他说你瞧这展柜里这几件青铜器是我们家房底下挖出来的。您注意,是他们家房底下,他们家院子里发现的,一组青铜都有铭文。他说我跟您说一件事,挖这组青铜器时候把我们家那个房角给挖裂了,政府说给我们家修房,现在一年过去了,没人来。我跟他们市长说赶快给人修房,多可爱的农民啊,这青铜器再值钱不是我们家的,那房子是我们家的。
另一件我觉得也非常感人的事情,就是2004年7月20号,在贵州的黎平县的地坪乡,有一次特大洪水,黎平县地坪乡有一个风雨桥,叫地坪风雨桥,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非常地漂亮。但在这次洪水来的时候,整个桥被洪水就巨浪给吞没了,那么村里老百姓就怕这座桥被冲垮,就从家里拿了铁丝拿了所有的绳子来捆这个桥,最后没抵挡住洪水,这个桥轰然地就倒塌了,就在这个桥垮塌的一瞬间,当时在场的,这是侗族的村寨,侗族的男性的村民,全部跃入了洪水,三天三夜一直从贵州打捞到广西,沿途见到村庄的村民就告诉,从上面漂下来的木头是我们家乡的风雨桥,帮我们保留我们过几天会来运的,一直打捞到广西。后来又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居然这座桥的73%的构架,运回了家乡,再一清点,桥上有28根大木,就是支撑着桥的框架的大木,一个都没有少。民众如果对文化遗产,对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有这种感情的时候,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真正的安全。
单霁翔:文物考古不是挖土豆
吴小莉:在从事文物工作之前,单霁翔曾经担任过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副局长。在我们的问答当中,聊到了中国近些年来的城市发展变迁,单霁翔感慨良多。他告诉我,他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出生长大,对于日渐消失的北京老胡同与四合院,他有着深深的遗憾和眷恋。其实不仅是北京,近些年来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被碾平的不仅是古老的建筑与街巷,更有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整个国家的历史。
解说:2001年2月,位于成都市城西的一处房地产工地正在进行着紧张的施工,然而没有人能够料到,这里即将出土继广汉三星堆之后,四川省内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金沙遗址。
单霁翔:当时这个地点已经交给房地产开发商了,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挖一条市政设施的一条沟,就发现了大量的象牙,后来又发现了铜器,发现了金器,发现了很多文物,这样工程就停止了。那么就有一个,需要一个决策,到底这个房地产开发继续进行呢,还是把它作为文化遗址来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是跟成都市的领导不断交换意见,成都市领导说如果它真是有像三星堆这样的重要的文化遗存和重要的文化价值,能够形成一个城市这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聚集地,就应该叫开发商不再开发了,就变成一个文化遗址,如果要没有这样的重要的发现,那么可能还要开发。
解说:当时,根据已经出土的文物,有考古专家推测:早在3000年,古蜀地就应该已经具备了非常发达的青铜文化,并不像之前文献记载的那样是“不晓文字,不知礼乐”的蛮荒之地,而出土的象牙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相邻的云南、贵州,这就说明了当时的成都已经成为了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单霁翔:当时我说文物考古工作不是挖土豆一样,先都给你挖出来摆在那你再决定,但是我们敢保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体现成都历史文化价值的一处重要的大遗址。这样460多亩土地,一次性的在成都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变成了一个大遗址公园,今天金沙遗址我相信每一个到成都的人,特别到成都的贵宾,市政府都会把他介绍到金沙遗址去看。
下一页 单霁翔:文化遗址应融入社会经济生活中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编辑:
李凯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