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受新华社稿启示 迎合毛泽东之意反右
2009年05月08日 17:39党史博览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何亮亮] [腾飞中国] [姚文元]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 自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宣传文化工作的姚文元一生靠笔杆子登上政治生涯的高峰,在1955年靠批胡风(现代作家)而崭露头角后,在1957年却遭遇了人生的一个大坎,这一年他得意过,也经历过风险——后来又靠《录以备考》正式成为一颗“新星”。

凤凰卫视2009年5月7日《腾飞中国》节目

对姚文元来说,195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得意过,也经历过风险。但是,这一年,他终于成了一根“棍子”。

善于揣摸政治风向的姚文元开始“跟风”

从1956年底到1957年初,毛泽东多次谈到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特别是毛泽东大力倡导实行“双百方针”,使中国的思想理论界活跃起来,使广大知识分子备受鼓舞。大家献计献策,一时间,各种风格的文章也纷纷见诸报端。

对当时知识界发表的大多数文章,毛泽东都比较关注。他尤其关注知识分子成堆的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在读这些文章时,毛泽东更注意姚文元的文章。这原因大体有二:一是姚文元的文章总是能跟上他的思想;二是姚文元的文章文笔较活,写得很生动。在此前批判胡风时,毛泽东就很赏识姚文元的文章,并且通过柯庆施了解了姚文元的一些情况。到1957年初,他两次夸奖了姚文元。

一次是1957年2月16日,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了文艺界的情况时说:“最近姚蓬子的儿子姚文元,写了一篇文章(指《文汇报》1957年2月6日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教条与原则——与姚雪垠先生讨论》),我看是不错的。过去我们提倡一家独鸣,那是历史条件决定的,不如此就不能打倒国民党20年一家独鸣的理论……”毛泽东在提到姚文元的这段讲话中,不光只是说姚文元的文章“是不错的”,而且他是在讲了文章要讲究辩证法,讲两点论,在百花齐放的前提下,肯定姚文元的文章的。这实际上就是说,姚文元的文章是讲两点论的,是讲辩证法的,是对百花齐放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章。

另一次是在1957年3月10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上海赴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文化教育代表团时发表讲话。毛泽东说:“我看,任何人都难免有片面性,青年人也有,李希凡有片面性,王蒙也有片面性。在青年作家中,我看姚文元的片面性比较少。”当时,姚文元也是上海文化教育代表团的代表之一。

回到上海后,姚文元格外注意起政治问题来了。他特别关注北京的消息,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人民日报》。他主要是看头版头条的新闻和社论,然后看重要文章,以此来揣摸中央的精神,他几乎每周都要去见柯庆施、张春桥,有时一周去几次。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了解中央特别是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动向。毛泽东在北京的几次谈话的主要内容,他用心地记在小本子上。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他就翻开这些小本子,仔细揣摸毛泽东所讲的每一句话,以及每一句话中所包含的深层意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摸,姚文元隐约地感到,毛泽东最近有一个认识上的变化,就是要通过发扬民主,给共产党提意见,来防止共产党内产生官僚主义。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似乎证明了他的这一揣摸。

不久,从中央传来了毛泽东在4月30日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说:这次整风,非党员自愿参加,自由退出。这就是整风的办法。我攻你,你攻我,有意见就说,党内外打成一片,此即整风。姚文元感到,中央要搞全党整风,要发扬民主,可以大胆提意见了,提得越多越好。

下一页:张春桥没有把这一重大政治信号告诉姚文元

往期精彩阅读:

曹聚仁:一代报人两岸“密使”

“美国疯子”和“菲律宾狂人”之梦

苏共二十大:毛泽东的最初反应

新中国重返奥运会的艰辛历程

陆定一与文艺界“双百”方针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