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1956年经济建设反冒进
2009年04月16日 11:44炎黄春秋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何亮亮] [腾飞中国] [冒进] [炎黄春秋] [周恩来]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凯歌行进而荆棘丛生的十年,尤其是1955至1959的五年,新中国经历了坎坷,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都呈现出众多莫测的风云。在这个风云舞台上,毛泽东、周恩来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无疑是唱主角的人物。正因如此,我们从这些主角的侧面,可以摸到50年代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的脉搏。

凤凰卫视2009年4月15日《腾飞中国》:高山也要低头 河水也要让路

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这样一些耐人寻味的话:

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于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很成功。……大会坚持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决议》中的这段话,还隐含了这样一层意思:在1956年前后,由于冒进与反冒进的不同做法,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中共中央领导层中出现了两种思路。

在大好的形势面前,头脑开始发热。毛泽东表示:我不相信搞工业、农业,比打仗还厉害。在高指标上来以后,主持政府经济工作的周恩来、陈云等人,开始感觉到局势发展的严峻性。

自1953年开始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使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55年,人们在正常而健康地发展着的国民经济形势面前,开始产生对社会发展的过高的期望值。这种期望值,由人民群众中延伸到中共领导层。

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六中全会。会议根据毛泽东7月31日所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会议讨论的主题虽然是农业合作化问题,但它所折射的矛盾,却不仅仅是农业问题。

这份《决议》的一些提法,让人闻到了一点火药味:

“面临着农村合作化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党的任务就是要大胆地和有计划地领导运动前进,而不应该缩手缩脚。……情况根本变化了,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对于农民问题的看法却还停留在老阶段上,看不见现在农村中的两条道路的尖锐斗争,看不见大多数农民群众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决议》严厉地批评了在农业合作化发展问题上“采取特别迟缓的速度”的做法,批判了以“坚决收缩”观点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在对待群众积极性方面的悲观主义。

下一页:毛泽东和党的某些领导人头脑开始热了起来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