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领变迁:上竖下翻曾耀目 淡化才显颈肩胸
2008年08月11日 11:39法制晚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腾飞中国] [衣领变化] [服装]

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大翻领时髦烟色长毛绒领文气

七八十年代:打补丁新衣服旧穿乱涂鸦老头衫流行

进入新世纪:追求性感不露不美领口深陷前赴后继

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列宁装的大翻领,稍年轻点的也记得城乡人共爱的西装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服装打破了款式单调、色彩单一的局面,人们可以穿起花衣裳了,衣服上爱挂什么就挂什么了,衣领就不再掌握主动权了。人们开始为了显露而显露,也许为了脖子,也许为了脸形,也许为了胸线,也许为了锁骨,也许为了香肩,也许为了美背……总之,开这个口不再为了领子,这个舞台上,衣领从主角变成了观众。

上世纪50年代,青年人都爱读苏联小说,看苏联电影、听苏联歌曲,于是具有浓厚苏联情结的列宁装大受欢迎。当时年轻人中还流行“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的说法。在衣服上除了扣子没第二样装饰品的年代,列宁装的大翻领就成了一种时髦的信号。到了上世纪60年代,喂饱肚子是首要任务,买新衣成了奢侈事儿。无论男女,都穿着蓝灰色的肥大衣服。中苏关系全面交恶,列宁装销声匿迹。稍加改良的中山服成为一统天下的男装,外国人将其称为“毛式制服”。女装只能在中山装的领子上玩点花样,将立领改成了翻领。民间将这种没有正式名称的服装统称为干部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阵油绿半大皮猴儿风吹遍了北方城市,烟色长毛绒领子成了这种服装的最大特色。虽说并非真皮,但加上这个领子,就多了点儿富贵气,加上它先是在知识分子中流行开的,就又多了文雅气。仅仅半年多时间,中年男子们几乎是人人一件,款式、颜色完全一样,甚至里面的长毛绒也是一水深褐色。当知识分子中又兴起军大衣时,毛绒领子就成了“老土”。只能在蹬三轮车、摆地摊或玩鸟的老大爷身上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影星高仓健以粗犷、硬朗、深沉的魅力,成为中国姑娘崇拜的偶像后,“奶油小星”们赶紧买件黑色的皮夹克,把领子竖到耳朵边上,紧绷着脸不说话。姑娘们说,这叫“玩深沉”,而那个时代给了这种竖领子的形象一个特定的称谓“愤青”。最近,立领似乎又流行开了。电视剧《奋斗》里的男人们,开始把T恤衫的小方领立着了,当看到第一个男人出场时,估计有人会惊呼,第二个男人出场时,大家就明白,又回潮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青年“艰苦朴素”的实际行动演变成穿补丁衣服。大家没事就反复洗一件衣服,然后在太阳底下晒,晒褪色的衣服,再拿深色布头儿打上规整的补丁,着重在领子和肘部。事隔30多年后,露着针角线和毛边的补丁服,又大规模地折腾开了。除了弄补丁,还讲究穿军装,而军装里尤其被宠爱的是有四个兜的。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四个兜,在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的时代,“四个兜”显得尤为珍贵。当年上海曾破获一个青少年犯罪团伙,他们专抢路人的四个兜军装和军帽。

1988年《中国服装》第一期,通过文字和彩色图片报道了十三届一中全会全体政治局常委都穿西装的消息。此后,西装进一步普及,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一下子都以西装作为日常礼服。

1990年,上衣越来越宽松,特点是夸张肩部,方式是在肩部加个厚厚的垫肩。于是许多人拿着日本杂志照着做套装,带西装领的、无领的,无一例外都有厚厚的垫肩,所有人看起来都像一个方块儿。一时间,这种方块儿西装穿法,从城市风行至农村。据当时文字记载:“连农民扛锄下地都穿着西服。”由于中国设计师多年未与国际时装潮流接触,西装的款式和加工工艺都显得陈旧落伍。据说,方块西装是在海外区别中国内地人与其他黄色人种的标志。

套头“运动衣”逞威风乱涂鸦老头衫流行

除了补丁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流行一种绒衣,也称球衣。当然它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运动员比赛服,而是毛衣还不普遍时的替代品,也是当时青年劳动者中一种较为普遍和时髦的打扮。基本只有一种款式:套头、大翻领。球衣衣服虽一般,但只要胸前印上“××青年突击队”就威风了。同样是印字,可隔了数年,印的字不仅表意了,还宣泄着一种情绪。当然,无从考证究竟是谁先把这些有点无奈,有点颓废,更有点自嘲的幽默话,最先印到自己的圆领老头汗衫上的,几乎在一夜之间,“挣钱累,没钱苦”等穿在身上的POP招贴满大街都是,“别理我,烦着呢”是其中最为流行和经典的一句。北京市有关部门曾经出台一个专门文件,禁止销售这种渲染“不健康”情绪的文化衫。

“开窗”风行与巴黎同步

“朋克装”是西方社会继嬉皮士以后,又一颓废派青年装。1998年春夏,朋克做法风行开来,就是在衣服上开一个艺术化的“开窗”。这种孔可随意在衣服的任何一个部位挖,孔的边缘处理得非常精致。由于它不同于以半透明质料做成的透明装,因而被大家俗称为“透视装”。之后整件衣服布满均匀网眼的服装出现了,这与巴黎时装舞台上的“鱼网装”达到了同步。

1984年9月,时任纺织部部长的吴文英去淄博视察工作时,身穿金黄色的紧身褂、线条流畅的裙子,一时成为新闻。当时的新闻稿援引吴文英的话:“要解放思想,大胆穿起美的时装。”

1995年,一种袖长遮住手背的“缩手装”涌入中国。一时间,舞台上的各种星连带着节目主持人,都开始装扮成抹鼻涕的小孩,长长的袖口外只露出十个手指尖。此时,商店营业员发现,衣服越来越小还有人能穿上,穿不进去的人则很羡慕,有人便称此为“小一号”,或“女童风貌”。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