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众口难调 时代变迁中的春晚现象
2008年07月22日 15:03南方都市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改革开放] [众口难调] [春晚]

这些年来,每年年关前后,媒体、网络上都充斥了对春晚的各种批评。除了对春晚本身进行艺术层面、形式、内容的文化批评外,还可就批评本身进行一种社会分析与研究。把春晚放到中国社会大环境这个语境中来,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社会、人民群众的个体,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迁与冲突,春晚的题材、内容,人们对春晚的反馈,无不反映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理想上的春晚,大概是这样的:每到大年三十,来自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各个年龄层的男女老少都坐在一起,同步收看这个电视节目。这是全国人民同一时间做的一件事。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的一件事。随着中国社会在今天的变迁,这样一种模式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首先,中国是一个日益分化、趋向多元、多极的社会。改革进行了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众所周知,首先是以城乡与地区为基础的贫富差距。可以想象,一部分人有更高的物质基础和教育水平,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另一部分人尚在农村,在这方面可能还很落后。经济收入差别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文化趣味的差别可能也在加大。

在社会不断分化的今天,让一个年轻的西南大城市的大学生、一个南方沿海城市的商人,一个东北大城市的国有企业工人,一个内陆地区的农民,一起坐下来看同一台演出而都感觉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春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而成长。上世纪80年代的春晚,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还是和生活比较接近的。我不完全严谨地推断一下:改革前,经济、文化上,中国的社会比现在都要更加同质,也就是人和人的区别相比之下更小。当时,中国离开旧的体制,走向新的体制,所有的人一下子都面临着类似的转变、冲突、挑战,都有类似的迷茫、困惑、激情、理想。在这样一个相对同质的社会里,也许搞一台大家都能喜欢的晚会难度会更小。改革三十年后,社会分化严重,不同人过着非常不一样的生活,面临不一样的机遇、困难,挑战,未来,且不同社会群体间彼此可能还有不小的隔阂和冲突,自然的,搞一个能满足这么多口味的晚会就更难了。

早几十年,中国都是一个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国家。什么都要泛政治化。政治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歌颂领导,宣扬口号,是为生活的常态。

改革三十年来,这一现象发生了变化。现代都市人,越来越“世俗”。一方面对老一套的理论与政治说教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对仍然是老一套的宣传手段以及泛政治化的形式感到抵触,意识形态和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弱的角色。人们越趋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对政治则越感到淡漠、犬儒。这恐怕是改革开放市场化的中国的现实。加之对外开放及全球化使信息开放,与国外的交流不断增加,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广阔,选择更加丰富,并开始接受一些不一样的价值观念。

在这样的情况下,春晚要完成政治任务,传播政治信息。而这种目前仍然在沿用的政治宣传手段只会使它失去更多的年轻观众。年轻人想看的是实实在在有趣的娱乐节目,而不是来上政治思想课。依我看,这种政治化的形式,和市场化、商业化的需求,是存在严重冲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和文化资源更丰富了,人们可以选择干很多事。选择多得很。过去选择少,人们没什么事干,就看春晚,现在选择多了,自然春晚的竞争力就下降了。此外,春晚的节目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人们也逐渐厌倦。如果要赢得更多的年轻观众,春晚必须走创新的道路。

总而言之,春晚日益引人不满,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比原来更复杂了。贫富悬殊,地区与城乡间的社会分层与隔阂严重,在我看来,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其次就是现代消费型文化生活的引入,改变了人民的观念与趣味。带着政治宣传功能,保守地拘泥于旧有形式的春晚竞争力在来自多方的挑战下不断下降。

在这样的形式下,众口难调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恐怕不是哪个导演能解决的。

央视的全国人民看一台的春晚,究竟有什么好?有人可能会说,它创造了一个机会,让全国人民走到一起,做同样一件事,看同一台节目,可以增进互相的了解,扩大自己的视野。中央台的春晚很能反映中国社会的面貌。全国一台的春晚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相互理解、和谐。

此言有理,但在这个时代我们已不可能强制观众观看央视春晚。观众随便换个台就可以不看你的晚会。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这是一个越发个人主义的时代。我认为,除夕的娱乐就要商业化、市场化。要拥抱一个新的娱乐时代。庆祝除夕夜的方式将是多元化的(形式、面向群体、格调、内容),地方化的(或者说,去中心化的decentralized),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与个人的需求的。让市场来解决一切,按照简单的供需来完成资源配置。

在巨变的当代中国,全国大一统的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春节晚会,一定要走向衰落的。

往期精选

导演中国暴力劫机第一案 罪犯18年后被枪决

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文革的回光返照

疯狂的“倒爷”:一车西瓜换一辆坦克

王仲案:改革开放第一案

改革开放30年:步鑫生改革旋风

“严打”在1983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