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一幕《蓦然回首》,我们要看一看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闭幕
解说: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中国总体形势是好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先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全会认为,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人群纯收入比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全会又指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品质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做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为何历届三中全会都推重大决策
何亮亮:这次中共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可以说海内外媒体都很关注,前几天在一次新闻界同行的聚会当中,有一个香港的比较年轻的记者,他也是经常到大陆采访,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历届的三中全会好像总会研究出,或者是要讨论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也反映了群众的一种想法,特别是比较年轻的观众。
因为我们都很熟悉的就是30年前,就是1978年当时是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次三中全会可能是中共的三中全会里最为人所知的一次三中全会。那次三中全会它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开始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最近这十几年来说,为什么每一次三中全会都会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或者是方针性的问题呢?我想从中共的全会本身的性质来讲,就是中共的每一次全会,比方说十七届之前的十六届、十五届、十四届、十三届也好,它都有这样的规律,就是每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换届之后,会召开第一次的全会。
而这个第一次的全会通常是要选举,中央委员会来选举新的政治局、新的书记处,选出新的政治局常委还有总书记等等。换句话说,它就是中共自己的高层需要一中全会来加以确认的,在一中全会之后的二中全会,它通常是在第二年的两会之前开始的。
而且因为可以说最近这个十年,中共的全会和全国人大还有两会的关系,正好就是在新一届的中共代表大会之后,中共代表大会通常是在秋天举行的,之后来年的春天举行的两会,所以在两会之前通常会召开中共的二中全会,在二中全会上,就会审议、决定未来的两会高层的人士,就是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讨论和研究决定的,首先是中共的,然后是政府这方面的,就是两会这方面的高层的人士,所以到了三中全会,它就来全力的研究一些新的、带有战略性的、全局性的问题。就这一次的三中全会来说,如果我们说这次全会的议题,三中全会的议题早就定了的,就是要大力推进新一轮的农村改革作为这这次三中全会研究的重点。
但是因为现在发生了一个新的世界金融危机,而这个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所以大家关注的就不仅是三中全会它会制定出一个什么样的新的农村改革的方案,以及怎么样来推行,也包括三中全会将会如何来研讨、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从昨天发表的三中全会的公报来看,主题还是没有变的,就是还是农村改革,但是其中跟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海外媒体的一些预测有一些微妙的不同。
推动农村进一步改革不提“流转”
何亮亮:比方说,三中全会之前,其实不仅是海外媒体,因为海外媒体为什么会关注,也是因为中国内地的、中国大陆的媒体用了一个字眼,就是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这个在海外被解读为这是中国的第二次土地改革,虽然中国内地是绝对不用这个词的,也有一些,我注意到包括旅美的经济学家,像文贯中等人,他们一直在呼吁,一直在强调中国应该要解决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但是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个大前提是不可能改变的,因为这是宪法早已规定的。在这个前提之下,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已经是实行了多年,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实践,所以就有所谓“流转”之说,我承包的土地还有其他的一种形式。
但是这次三中全会公报却没有使用这个词,但是这个精神我想也是包括在里面了,可见就是一方面出席全会的这些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们也许对于这个问题有不一致的看法,所以就没有用“流转”这个词。但是最重要的是,三中全会还是确定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我看今天一些海外的英文报纸最注重的就是一个词,叫做“翻倍”。
就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农民的收入要翻倍,他们用这一点来总结三中全会,我想三中全会关于农村体制改革内容远远不止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出现了一片萧条的时候,中国推进农村的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增加农民的收入,用此来带动中国的内需,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也是中国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当中独善其身非常重要的一方面。30年前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今年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还是农村开始。
往期节目精选:
编辑:
韩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