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韧:最近在中国的土地上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很火很火,激起了讨论也非常的热烈,这就是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何先生关于《南京南京》的评论已经很多了,不过我想把它放到麻生访华的大框架下来看,如果说麻生希望是在这个现实的层面上,在中日两国的关系上,实现一种超越的话。那么似乎《南京南京》是希望在历史的反思上,在力图呈现另外一种超越。
何亮亮: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刚才讲到靖国神社的问题,那跟靖国神社相比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更加惨痛的记忆。因为靖国神社,它祭祀的是一把军刀,它是一个完全精神层面的东西。可是南京大屠杀它不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它是一个血淋淋的,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一个存在,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百年之痛当中,我觉得是最惨痛的。因为没有哪一次外国入侵,有这样一种屠城,对吧,一个城市被屠杀了三十万人这样的一种记忆。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现在据说至少有十部了,那么十部里面我只看过一部,但是这部最新的这部《南京南京》我看了。这样看吧,这部电影在麻生访华之前放的,我相信是一个巧合嘛。因为麻生访华虽然是早就安排好的,但是中国电影,就是说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当局要用这部电影来敲醒日本人,我相信不是这样的,中国政府没有必要这样做。
实际上中国政府对于处理中日关系是非常非常小心的。特别要防止在中国出现那些比较盲目的那种排日的情绪。那么这部电影肯定不是一部盲目反日、排日的电影,当然它的争议可能也就在这个地方。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个感觉,我是觉得这部电影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它肯定是最好的一部,就是反映南京大屠杀,或者说是在反映这个日本侵华历史的一个电影当中,它应该是拍得最好的一部,黑色,黑白片,完全给你一种导演可以看得出它的功力,看得出他的思考,演员特别是,无论是中国的演员还是日本的演员都演得相当好,他给你一种很真实的感觉。
任韧:从艺术的角度?
何亮亮:对。从艺术的角度,那么当然更重要的一个角度,就是所谓这个我想就是一个文化的角度,或者是一个反思的角度,这方面我想陆川导演作为一个70后的导演,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这个努力能不能得到大家的承认,这可能要看一段时间。但是现在来说,我觉得这个片子已经是成功了,为什么是这样?第一他在中国大陆上映率很高,很多观众去看,而且开始出现了口口相传,而且一部电影它能够引起轰动,而且引起一部分人的批评,你从这个角度它已经算是成功了。
但是我想更重要的就是对于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观众来说,他们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之后,他们会产生一种怎么样的?他们会不会像陆川那样的眼光那样的角度去看这个南京大屠杀。陆川是用一个日本的一个下级军官,通过这样的一个切入点,而不是通过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拍这个南京大屠杀的,这一点当时引人争议的一部分。我曾经也是不很喜欢这样一种角度,我不是不能理解导演的苦心,我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样一个有点文化、有点良知的日本下级军官叫角川。
那个在清华的日军里面,毕竟是极少极少的一个,是一个个案。他没有办法解释的是什么?就是日本这样的一个民族,可以作为对应的是日尔曼民族,日本是在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对不对?日本民族有着很伟大的文化,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民族,当它到了中国,当它在南京的时候,他们呈现了那样一种兽性的那一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就是把一个日本下级军官,一个能讲几句英语,一个有良知的,他不忍心看到中国人被屠杀,这样的一个下级军官,还是没有办法来解释这个民族它的兽性的那一面。但我想这是很难的,这也许不是一部电影可以做得到。同样这个工作大概德国的电影也做过,或者说西方拍的《纳粹》的电影当中,也做过很多类似的这样的一种努力。
那我现在想的是这样,就是这样的电影也许,你看现在从1987年到现在正好是22年的时间,在中国,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已经有了10部,包括国际上有了10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如果再过20年呢?如果人们一部电影会比前一部电影有超越,如果有新的,不是陆川本人,我说是(陆川)们也来拍这个南京大屠杀的话,大概会做出一个从,会有一个更好的超越。
特别现在人们对于日本这方面的揭露是比较多的,可是对于中国自己呢?为什么中国自己的首都30万的守军,守不住南京,最高统帅到底什么责任?就是蒋介石,还有那个当时的战区司令唐生智又是什么责任?整个中国的民族性,在这样的一个疯狂的野兽面前,又是怎样体现的?
从这方面来说,我相信这不是一个导演能够完成的,大概需要更多的导演,更多的青年一代,大家来探索这个问题。
任韧:对,这是一个伤疤,也许揭起来是很疼,但是也许更疼的部分我们还是要去揭开它,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反思。
何亮亮:特别是当日本人自己还不能够真正的来反省这个问题的时候。
相关新闻
编辑:
zheng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