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与正义要求第三次思想解放
2008年03月05日 10:02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时事开讲] [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

郑浩: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年,思想解放也再次成为热门的话题,我们再来听听石齐平先生是如何来看的?

那么从十七大之后,解放思想,思想解放,那么就成为热门的话题,你是怎么看的?

石齐平:我们可以这么说吧,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史其实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的。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今天的30年的改革开放,那么有人就要问,这个思想解放,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突破口?换句话说,这就有几次思想解放,在过去?

那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有见仁见智的说法,有的人说两次,有的人说三次,甚至有人说四次,那我个人的看法是最主要的是要解放两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讲所谓的思想解放,就是希望能够把过去的制约,把它放开,就是在1978年之前,中国到底受到什么样的制约,以至于中国的生产力把它绑住了?

你想想看,中国几亿老百姓,个个都是很聪明的,个个都很勤奋的。为什么到七、八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到了必须要邓小平决定要改革开放的地步?说明中国的经济的活力是被制约住了,可是被什么东西制约呢?今天从理论角度来讲,其实是被两个东西制约的,一种叫做计划经济,一个是跟计划经济绑在一道的公有制,这两个东西绑死了以后,这个中国的经济活力就没有了。所以邓小平的第一步,就是要从计划经济,解放思想,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就是要从,是不是要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这么一个概念。

石齐平:那么这条路从1978,79年开始,就开始往上走,当然走的并不是很顺利。大致上经过几的阶段,到92年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大突破。终于把“市场经济”四个字叫出来了,十四大。再经过了的几年,比方到2001年的时候,又是一个大突破,入市了,入市就表示你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了,这是一条。

第二条,比较困难一点,产权的改革。就是过去是公有制,所以没有积极性,现在把它变成私有制,这个对邓小平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他也一步步给它突破,先从个体户,再从特区引进私有资本,让大家慢慢接受这个私有化并不是过去很担心的那些。

到了1992年南巡之后,就开始立这个《物权法》,《物权法》就确保私有财产,但去年人大的时候,不就通过了嘛,这里面也算是另外一个突破。

所以我觉得两次思想解放,一次就是跟市场经济有关的,一次就是跟私有制有关的。这两次到目前为止,虽然说还没有达到非常彻底的地步,但总的来讲,是已经有很大程度的突破。

郑浩:那么第三次的思想解放,它的内容到底应该是包含什么?

石齐平:我想今天为什么会有人再提出,应该再一次思想解放?就是已经看到了,虽然我们已经走市场经济私有制了,但是可能程度还不够完善,同时市场经济跟私有制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

那么这个缺点,今天已经具体的曝露表现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社会问题上,比方像农业问题,比方像这个劳动的权益问题,比方像环境污染的问题,比方像贫富差距的问题,比方像住宅、教育跟医疗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都在过去搞市场经济,搞私有制的时候,显然并没有完全照顾的到,那么这就要找出问题真正在哪里?这就是需要再来一次思想解放,这就是第三次思想解放的内容。

所以我觉得第三次思想解放,就有针对市场经济跟私有制之下,没有办法照顾到的,也就是社会公平跟社会正义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方向。

郑浩:对,那么您觉得新的一轮的思想解放,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石齐平:我觉得已经开始了,你比方说从去年开始,或者应该说是胡、温执政以来,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胡锦涛跟温家宝已经注意到我们刚才所讲的,经济社会,在市场经济跟私有制之下,所出现的问题了。所以提出了几个很重要的一些概念,包括最重要的科学发展观,第二个就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是发展,所以他并没有忘记市场经济。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