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想讲一讲地理环境对我们中国的影响。中国的长期统一和各民族内聚的这样一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东亚的自然环境。打开一张亚洲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环境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就是一个半封闭内向型的一个区域,这种环境一方面阻隔了这个区域和它以外的交通,另外一方面又保证了这个区域内,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比较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北方,自古就是蒙古草原,就是一些游牧民族,这些民族最早建立政权是公元前4世纪,匈奴人在蒙古草原上建立了一个政权。建立政权以后,他比较强大,所以这以后两千多年,蒙古草原上这些游牧民族他就像涨潮的海浪一样,一浪一浪地,你看他往哪跑呢,就是南下到中原来,那么中国的东北三省,再往东就是大海,往北外兴安岭,外兴安岭再往北就是西伯利亚,都是无人区,它发展的方向就是两个方向,向西越过兴安岭,进入蒙古草原,向南经过现在我们山海关这条路,进入华北。那么中国的西北,北边西边和南边三面环山。所以它天然地只有东边有出口,中国的西南边界,那个是世界最高的一列山脉,海拔5000多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沟深水急的横断山脉,构成世界上最难以逾越的一个天然的屏障。
中国的东南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所以在古代的时候,被我们的祖先认为那是天的尽头,所以这样就造成了内聚型的这样一种地理环境,又是变化多样的一种环境,对各个民族的历史都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原温和的气候,辽阔平坦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物产,特别是中原先进的文化,对他们有无限的吸引力。
内聚的环境,多元的文化,铸造怎样的民族观念?"中国"的内涵几经变迁统一的经验在哪里?西方传统又有何不同?
下面我再讲一下中国人几千年传统的观念,对我们民族观念,国家观念的影响。我们50几个民族,从秦汉以来两千多年,多数时间都是统一于一个国家之中,这也是自古相传的一种传统观念造成的结果,中国这个词什么时候代表我们这个国家呢,实际上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在辛亥革命以前,早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中国这个词已经有了,已经在用了。古代中国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中国的周围就是各个诸侯国的封国,再往外边就是各个少数民族,我们的祖先,用什么来称呼我们的国家呢,称呼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呢,那时候用天下,四海,海内,九州。那么每个州底下,它有不同的国,国不是我们现在国家的概念,是一些分封的诸侯国,我们的国家叫天下,叫九州,叫四海,可见古代中国只是天子的国都,天下才是全国。中国与天下,在古代的时候是不同的概念。
唐朝的时候,中国不仅仅是首都,长城以内叫中国,唐朝,大于中国,它包括了长城以外的西域,现在的新疆和中亚的很多地方,包括现在的内外蒙古,包括现在的东北,这都是唐朝。那么还有比唐朝更大的一个词,叫天下,它是什么呢?它包括了当时的土蕃,还没有完全归于唐朝,当时的南诏,还有其他唐朝没有在那建立管理机构的一些地区,所以我们说在古代人的观念中,天下既包括中原地区,也包括四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天下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提出五族共和,中国才成为具有现代国家意义的正式的名称。
那么说到这,我们就想起来,在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者就说满蒙自古非中国论,那么有些国外的反华势力,他说长城以北,自古就不是中国,古代新疆非中国,其实他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混淆视听的一种说法,我们知道中国和天下这个概念,我们就明白,他这种说法不是对历史的无知就是别有用心,是不值一驳的。
一个传统思想,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就是天下一统的思想和华裔界限,这样的一种界限逐渐淡漠的趋势,宋朝的宰相司马光,他就说,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即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如果你不能把九州,把天下,把它统一了,你这个天子就没有做好,一统天下,是中国几千年,历代帝王,他认为他自己的责任。
另外一个我想讲的,就是一夏一体,四海一家的思想。中国历代几千年确实有民族歧视的观念,民族歧视的一些政策,可是跟这些民族歧视这些观念这些政策并存,我们一直有一种一夏一体,四海一家的思想,而且这些思想也成为统治阶级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唐太宗他就说,他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四海可使如一家。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的这些思想,被历届的封建统治者借鉴。对于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政权来说,也是如此,他们也都是逐渐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且逐渐地去做。所以这样几千年来,多元一体的这样的思想,就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我们中国在民族问题这个思想传统上的一个发展趋势。到了1840年以后,联合抵御外国帝国主义,这种抵御外侮的这样一种共同的命运,就使中国各个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这样的意识。中国也就代替了天下,海内,代替了各种王朝的名称,成为各民族共同的国家名称。
下面我们想讲一下,我们的经济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世界历史上有很多的大帝国,疆域很大,像欧洲亚历山大那个大帝国,像罗马帝国,14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都是疆域很大。可是这些帝国存在时间都很短,很快就崩溃了。正如斯大林说的,这些帝国不曾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联合体。古代中国和西方的这些帝国,明显不同的一点是,自古以来各民族,各个地区之间密切而互相依存的经济的联系,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凝聚力,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几千年来四边少数民族都向中原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各民族之间关系日益密切的一个基础,我们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第一步通常是从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开始,这种交往有官方的,有民间的,像西方那样,以殖民战争,以征服战争开始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其间的一些武力冲突,往往是由经济交往的障碍激起的。当这种经济交往的障碍被打破,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以后,就会带动政治上的联合,而且这种联合,往往是以边疆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依附形式在进行,这种政治依附的关系,往往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所以它就往往是比较稳定的。
下面讲一下我们政治制度的传统对中国各个民族的影响。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是多元一体的一种政治制度。说得具体一点,中国两千多年一直是中央集权的制度占主体,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之下,允许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以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并存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也是保证中国几十个发展既不平衡,经济文化又有很大差异的民族,能够长期地统一于一个国家,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几千年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这些封国、土司等等制度就是承认这种差异的这样一种政治制度,它的特点就是当地少数民族世袭管理,内部事务中央不过问,原有的风俗制度一概保留。另外中央跟地方首领之间,保持一种上级和下级,君与臣,中央与地方这样不同形式的联系,军事上也要奉征调,中央政府在这些地区不收赋税,仅接受政治象征意义的一种土供,我们说的香港、澳门的一国两制,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古代这种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说中国在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上是多元一体的传统,可是欧洲,它是多元多中心的传统,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到现在1500多年,欧洲基本上是一个分裂的时期,没有统一过,主要几个民族国家,像英格兰人建的英国,法兰西人建的法国,日耳曼人建的德国,西班牙,俄罗斯,奥匈帝国等等,这样一些相互对峙的局面,一直是这样一种局面,所以在欧洲大陆上,一直是存在着多元化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中心,这就造成了欧洲各国多元多中心的传统,欧洲这个国家观念,它是一种民族国家观念,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一直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所以它就形成了欧洲人民族国家的这种地缘政治和国家形势,形成了欧洲人的民族与国家观,他们更多强调的是民族国家,而这与中国历史上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完全不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