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时代到来 如何重新认识义利之辨?
2009年06月30日 14:15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另外孔子有两个学生,很典型的一个子贡,子贡是儒学里面第一个下海经商的,而且是很有本事,赚了很多钱,孔子说他的推销市场脑子是正确的,所以赚了很多钱,他后来就是在外国,看到鲁国人在那里,现在说就是打工嘛,当奴才,子贡就花钱把他赎回来,赎回来以后,按当时鲁国的规定,他可以到鲁国政府那里领取补偿金,因为他钱很多啊,补偿金是很少的,他不领,他觉得我这钱有的是,用不着领那个,结果孔子批评他,你在做事情,不能根据自己的条件,你要看你自己的事情能不能作为大家的榜样,要作为模范作用,你要不领,那别人呢?如果是赎,赎的回来也不领(补偿金)回家,没法跟家里面交待,你出去干了一年钱到哪去了?如果去领你看,人家就说他,你看子贡赎了50个回来,那个补偿金都不领,他就赎了两个还去领,就说他风格太差了,然后大家就都不去领了,为什么好事没人做啊?就是因为这样的,宣传过头了,我们现在经常有这个问题,所以孔子说你这个做法就是属于不义的,该领的钱不领就是不义。

另外一个是子路,子路是孔子学生中间武艺最好的一个人,孔子出游的时候经常受到别人的侮辱,收了子路这个弟子以后谁也不敢侮辱他,因为那些人都不是子路的对手,有一回到一个地方看见一个小孩掉到河里边去了,子路到那里把他提上来。对他来说非常轻而易举的事,结果这个小孩跑回家,跟那家长说,我刚才掉到河里边差点淹死了,那个孔子的学生子路把我救上来了那个家长一听,救了我孩子的命,我应该感谢他,怎么感谢呢?家里面什么也没有,后来就把一头牛牵着去了,当时牛在他家里面应该说最值钱的东西,他把牛送去了,子路把它收下,孔子就表扬他,开始我想孔子怎么表扬他,是不是牛肉他也能分一块啊?后来孔子说了那个道理,他说这以后好了,鲁国的小孩要有什么灾难,救的人会很多的,为什么呢?大家都想着那一头牛,掉到河里面捡上来是一头牛,掉到火坑要是救出来不也就是一头牛吗?只要有灾难大家都会去救,能不能救着就不一定了,一个掉到河里面有五六个都跳下去,有其中一个把他救出来,其他的虽然没救着人,但是他这个去救的那个愿望表达出来了,这两件事后来概括为这么两句话就是:子贡让而止善,让就是不要钱,止善就是阻止别人做好事,就是子贡让而止善,子路受而劝德,他接受了礼品,提倡了一种道德,所以说那个好象这个人风格高,别人给他钱不要,那并不是好事,那都是不让别人做好事。

所以我们有时候宣传的调子很高,实际上不符合现代社会,另外儒家很多人都讲到义利问题,比如说荀子,讲好义也是欲利的,有这两方面,不是就一方面,他讲的这个道理,他说好人(皇帝)可以使人民的好义的心压过欲利的心,就是重利轻义,但是坏的皇帝他自己很重视利,也可以使人民欲利的心压过好义的心,这样社会就不好了。董仲舒对这个问题应该说继承了荀子的说法,他说的更好一点,他说义利天生的人之良友,就是天生就给他带来这两方面东西,一个好义的,一个欲利的,他说利养其体,物质利义是养身体的,义是养心的,养其心,心在身体里面是最重要的,所以要重义轻利。他另外讲一个就是义是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就是说,义乃养心,养自己的思想,养生,养这一辈子的生活,比这个财富利益更重要。他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一些人因为很重视义,虽然很穷他生活的很乐观,很自在、很潇洒,没有什么负担,但是有一些人竟干坏事,虽然有很多钱整天愁眉不展,担忧,有的是官府镇压了,有的是仇人报复的,有的人虽然是政府也没找着他,仇人也没找着他,他自己在家里面老担心老担心,死的很快。长寿的人,你去看,他没有思想负担太重的,太重的长寿不了,所以义养心啊,比那个财富更重要。

我认为董仲舒这一句话来概括,应该说是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一个发展,另外他举一个例子,举一个公仪休的例子,公仪休是鲁国的丞相,相就是国相,按现在说就是总理,他的地位很高,他有一天回家吃饭,吃到白菜,结果他问家里,这白菜多少钱买的?家里人说不是买的,是我们后花园种的,按现在说他自力更生,好的不得了,但是那时候不对,他说我们拿这么多的俸禄,就是现在说的工资,我们拿这么多钱了,还自己种菜,那外面的菜农种的菜卖给谁啊?这叫做与民争业,或者说与民争利,这等于把这个菜农的饭碗砸了,开始我想这怎么会砸了?你吃你的,人家卖给别人,但是问题是国相如果带头吃自己的菜,那做官的都跟着学,那真的菜农卖不出去啊。然后董仲舒说,现在有一些人,借着自己的高官厚禄,借着自己雄厚的资金跟老百姓争利,老百姓怎么能争的过他,所以这个汉代的时候兼并很严重,贫富两极分化。

董仲舒提到这个问题虽然有很明确的针对性,你当官的弄那么多,你比如说比尔盖茨他赚很多钱,我们没话说,他有本事啊赚啊。比如说我们的国营企业,是中央去派你去那里当头,而你给自己工资定了几千万,这个合理吗?我就觉得这个可能得讨论一下,到底合理不合理。公仪休还有这个事,别人给他送鱼,因为他喜欢吃鱼,别人投其所好,因为这个当相的地位权力都很大,别人给他送鱼,送鱼按我们现在说在那时候也不算什么,如果送个宝玉啊,和田玉啊那就很贵,送个鱼算什么?但是他不要,后来坚决不要,把客人推走以后,他弟弟问他,你不是很喜欢吃,人家给你来为什么不要啊,不新鲜啊?不是的,他说这鱼是新鲜的,但是我不能要,我要了以后我就不能当这个国相了,因为贪污了,不能当国相我就自己没有钱买鱼吃,那时候别人也不会给我送鱼,因为当官的一下台谁给他送鱼啊,现在当官的有的就是,一到退休下台很寂寞就是因为没人送鱼,但问题是这样的,我就是不收他的鱼,就是一直当这个国相,我的工资买鱼吃绰绰有余,正因为喜欢吃鱼,我就是不收别人的鱼可以一辈子吃鱼,他不会断掉,这个更有意思的。老子,大思想家,他说了那么一个很深刻的话,他说这个人啊才是真正懂得爱惜自己的人,这个话我觉得在故事的后面等于画龙点睛,非常深刻。

义养心,德增寿,周桂钿认为,现代社会的义利之辨还包含国与民争利的问题,怎样把握这个义利的尺度?为何说花钱也要义字当头?著名学者周桂钿主讲当代社会的义利之辨。

周桂钿:关于钱怎么看待,怎么利用,怎么拿有很大的区别,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里面讲了这个事,货就是货币就是钱,殖就是增加,列传就是成功企业家的传,货殖就是钱怎么发财致富,他讲的这样,他说本富为上。通过生产发展起来的致富那是最高等的,末富次之,末富是加工业,运输业,商业,买卖这些东西,都算末富,因为没有生产的东西也没有可卖的,所以他当时的情况肯定源头,肯定生产,但是末富也是正常的,正常的发财,也是可以的,但是奸富最下,什么叫奸财富,就是干坏事发财的,比如说违纪违法,坑蒙拐骗什么,这一类事发财,那是最坏的,司马迁这个概括,非常简单也非常深刻。

还有一个就是钱怎么花的问题,一个钱怎么挣,因为义利之辨嘛,一个是怎么挣的一个是怎么花的,怎么花的,应该说更复杂,很多人不会花钱,当然你说他不会花,他一天可以花二十万,甚至一个晚上可以输掉几千万,他会花,但是我认为他这个不算会花,会花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现在中国人更重视的是什么?

把钱留给子孙,留给儿子,让他享受,享受一辈子都享受不完,给他留两亿,实际上他会不会享受呢?他不会享受的,没有好日子过,因为钱太多了,比如说汉代就有一个人叫疏广,因为他当了皇帝的老师,他告老还乡的时候皇帝赐给他很多东西,他就带回家,带回家之后,今天卖这个,明天卖那个,卖了以后他就请客,请乡里面的人吃,吃了一年,请了很多,花了很多钱,他儿子很不高兴,就跟他父亲最好的朋友说,让他的朋友去劝他父亲,不要把钱吃光了,疏广怎么说啊,说钱留给孩子没有好处,他说了这个,他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他觉得孩子如果是他的钱多了,他的志向就降低了,发奋努力的程度就降低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