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不进现实的梦想 中国代课教师生存调查
2010年03月19日 17:2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代课老师] [社会能见度] [曾子墨]

正在加载中...

曾子墨:怎么面对失败的这个现实?

惠志敏:面对这个失败我只能是前半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没有改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最终的结果看来没有改变,后半生只能用自己的力气去养家糊口。

解说:早在村小学代课的时候,杨贤玺就开始为了取得教师资格证而奔波。到1991年,他已经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必需的三个证件:专科文凭、普通话等级证和师范专业培训证。可是,国家关于代课教师的转正政策出台,以1984年为界。杨贤玺仅仅因为晚了一年,而错过了这次机会。

杨贤玺:当时好一段时间,我就是说对这个家庭的,呆在家里这个,我就不习惯的很,我始终,尤其每天夜里,我都能梦见,我还在给学生上课这样,当看到他们,我刚到家里的时候,我特别急,那学生上学的时候,我听到他们说话声音,走到路上说话,看到他们的话,我就很难受,有时候,我就流泪,

解说:在凤凰网登记的这些代课教师当中,大部分都已经被清退,清退的方式往往是突然被学校告知终止教学工作,幸运的能领取到一些补偿款,而更多的人则是分文没有。

大部分代课教师被清退之后的命运如何呢?

解说:那么,大部分代课教师被清退之后的命运如何呢?自从清退措施实施以来,关于代课教师艰难讨生活的报道就屡屡见诸报端。大多数代课教师在清退时已过中年,无论是务农还是外出打工都已经没有竞争力。另外,由于特殊的身份,他们连基本的社会福利都享受不到。

代课老师:现在我的岁数也大了,还什么工作,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了,这不快到62了。(退休金)没有什么都没有。而且28年下来之后,连补偿都没有,连一分钱补偿都没有。

代课老师:在假期的时候我们就和其他的老师一起,我们就给学生补补课,多少挣一些钱。收入,基本上是没有收入,也可以说是赚了一个吃饭钱,十里之外,每一天都跑来跑去,仅仅是一个,三五块钱,每一天的吃饭钱。

曾子墨:曾以殷勤求富贵,每将辛苦换贫穷;二十三年事业空,如今白手卧江东。这是一位代课教师在网上的留言。很多代课教师是满怀憧憬走上讲台的,并把教育当成是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他们有的人也动摇过,彷徨过,放弃过,也有人尝试过寻找别的出路。但是,孩子们的一句“老师”,把他们又唤了回来。

代课教师清退后,谁来填补这个空缺?

曾子墨:许多代课教师回顾自己的教书生涯时,如果还有一点值得安慰的,那就是他们教育出的学生们。如今,中国的代课教师到底教出了多少学生,已经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不过,按照2001年颁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在农村,每23名学生就应配备一名公办教师,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近45万的代课教师至少教授过了上千万的学生。所以,对于代课教师的清退,最让人担忧的谁来填补这个空缺。

解说:有数据显示,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代课教师最多达到过50.6万人,约占西部农村教师的20%,而其中又以甘肃省极具代表性,现有农村代课教师3.2万多人,占到农村小学教师的28.2%。留守一生,清贫一生是他们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是,一直到他们离开讲台,最大的愿望依然是对教育岗位的眷恋和热爱。

李晓峰:我希望政府能调整我的工作,哪怕一两个孩子我都愿意继续教下去,一辈子在这个大山里。

解说:寻找代课教师的活动推出后,立刻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网友:(清退的不是代课老师,是一个社会的良知。有退出的机制是好的,但是要衡量他们的贡献给予适当补偿,并且对他们的安置要考虑到位,不是简单几百块钱就把人打发走,这是不人道和不合理的。

曾子墨:为了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素质,代课教师的“清退”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难说再见,却又不得不说再见,我们只希望,代课教师能走得更有尊严一些。在这次两会中,不只一位代表委员提出,这一“刚性”政策应该“柔性”地执行,合理补偿是对他们的身份与贡献应有的承认,转岗执教更是贫困地区教育的必要补充,如果一清了之,伤的不仅仅是代课教师们的心,更有可能是中国的基础教育。

《社会能见度》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曾子墨 [进入主持人专区]

首播:星期四 21:50-22:27

重播:星期五 03:40-04:25

          星期五 15:15-15:55

点击查看本期节目更多视频

点击查看更多《社会能见度》节目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