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从名词到形容词 西藏如何被“神化”
2009年03月11日 10:4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锵锵三人行] [窦文涛] [西藏] [阿来] [孟广美]

窦文涛:老感觉咱们东北人偏于自由开放一些。阿来老师有这么一句话,他写小说,他试图用藏人的眼睛来看西藏,来看他们的文化,这个确实是,我们的很多的朋友都喜欢去西藏。

孟广美:都盼望着去西藏。

窦文涛:也盼望着去,我就去过一回,高山反应,整个一个稀里糊涂。

孟广美:我也是。

窦文涛:所以给西藏人弄晕了,但是我觉得确实是,我得承认,不了解西藏的朋友,他心里想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书本上的,很多种包括西方的。比如说有人就讲了,说藏族人不怕穷,说发展经济,实际上藏族人重视的是精神上的提升,不在乎物质上面多富裕。甚至还有说藏族人对佛教虔诚程度,是很难想象的。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认为有些藏族朋友对人也不太友善,尤其是对于汉族人,有时候不太友善。但是也有一些人说,是汉族人为人做事不端,导致一些矛盾,林林总总,我不太知道作为一个藏族人,内心的一种思想感情,你有什么体会?

阿来:我觉得你说的这个情况可能不同程度都有,但是我觉得当然我自己作为一个作家,我觉得我很难去改变每个人。比如说外界去的人,他天然的会有一种优越感,然后处于比较弱势的那种人群,这种优越感很自然对他形成刺激,他会做出反应。其实这个就是讲到文化问题,大家寻找这种差异性。

我曾写过一篇小文章,我说西藏是一个形容词,就是对所有人来讲,除了对西藏本土人来讲。西藏本身如果作为名词的话,这个名词很自然会包含它很具体实在的内容。但是国际上也好,还是我们很多内地比较白领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的这些人,我自己长期观察的结果就是他不管西藏是什么样子。但是长时期以来,大家对西藏进行渲染,而且这里头没有恶意。他希望这个世界上希望有一个我们生活的反面,这个反面在别的地方都没有,当然我们可以想像南极洲,但是南极洲没人。

窦文涛:只有企鹅。

阿来:你说地球有三极,两极都没人,我们只好希望那个地方有人,而且有人恰好有僧侣有这些东西,然后我们希望他恰好跟我们生活是反面。就是我不管你是什么,如果我们今天太物质化了,我们希望你是精神的。如果我们今天有些人都非常精致的时候,我希望你是非常粗矿的,如果我们太文明,我希望你野蛮一点,恰好要跟我们生活形成一个对立,然后你这个西藏存在就有意义。但是西藏本身也容易让你产生高山、大川,那种自然界有一种非常雄壮的力量,它的荒野,它的草原,然后再加上那种有一定的宗教氛围。

孟广美:还有高原反应。

阿来:容易让你造成这样的效果,但是你后来发现,你发现现在这样一个东西在今天的世界上,包括今天中国政府,或者我们中国人今天在国际上面临很多关于西藏问题,说的被动,其实都跟这个被形容词化有关。

所以我觉得我说我的工作可能把一个形容词还原成一个名词,因为文学的功能,最主要的不是强调差异。因为我们要讲,当然有那些所有神奇的东西,宗教、自然环境,但是重要的是这里头有一群人在生活,那么难道这些人跟我们不一样吗?

窦文涛:你的意思是人性是相似的。

阿来:人性是相似的,他们普遍面临人最基本的问题是一样的。生老病死,爱恨情愁。

孟广美:阿来老师你刚才讲的,外界人把西藏原本只是一个单纯的名词变成一个形容词,我自己的理解,你是不是觉得外界的人过度神化,过度美化、神化西藏这个地方,这个民族,这个地方的生活。

阿来:对。

孟广美:还有您刚才讲的,应该叫做己所欲不施于人,我可以虚荣的过日子,希望那边的人不食人间烟火。

阿来:跟我们不一样。

孟广美:但事实上他们跟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也在追求物质的进步。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