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20年前没有的人 “80后”作家
2008年11月28日 18:0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锵锵三人行] [窦文涛] [王蒙] [查建英]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查老师,昨天王蒙老师给咱们俩抛出一个问题。您算是几零后的作家呢?

王蒙:我是30后的。

窦文涛:他说这个30后的作家,那天跟一个80后的作家聊天。首先王蒙老师说,就是说觉得这个80后的这个东西写的,文笔也有很多给他启发,或者说也学到很多。但是就提出一样,他对80后写的东西,王蒙老师就是说一方面,好像感觉没有昨天,再一方面,感觉像是个什么瑞士的作家或者说卢森堡的作家,就是你这个地儿是在哪儿的?有点飘零模糊,这么个感觉。

然后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说,要不要这个东西?要不要昨天?这个我很有共鸣,因为也有不少人最近提出来。就好比说招一些文艺类的院校的学生,这个招生的老师就说,他说我现在也困惑了,好比说民国你可以不知道,但是,是不是说文革你也可以不知道?甚至改革开放你也不太清楚。就是说到底要不要这些个东西?

查建英:对,我觉得当然是要,但是是不是就能怪到这些小孩儿的头上去?是他们拒绝了呢?还是说我们的教育也出了问题?就是说我们大人,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其实是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这辈儿是经历了这些历史的人,他们是见证人,他们其实有责任要告诉这一代人,告诉他们的小孩儿,告诉他们的子孙,过去发生了什么?中国以前30年前其实是什么样的。

就是说你今天穿了满身名牌,你觉得你已经是世界公民,你有着美好的未来,可能中国明天确实比今天更美好,但是中国是从哪儿走过来的?这是作为人,你不是一个单片人,如果是一个丰厚的人,一定要有一个历史感。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事情,有一个数据,我听说,中国在1950年代,就是50年代的时候,人均收入换算过来,还不如宋末的时候呢,那就是等于是一二几几年,有这么一个数字,我不知道有多准确。而且有人就是说把它和现在中国的崛起来看,就是说中国的崛起有多么的奇异,就是说是一个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事实。因为我们以前说到中国和印度,就是在14世纪以前,或者15世纪以前,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牌的经济大国。

结果恰好是在中国,就是说在欧美,欧洲开始起飞的时候我们开始衰落了,一下就几个世纪,一直滑、滑、滑,走到衰落,什么革命寻找,西风东进。到了50年代,我们到了一个特别低的低谷,至少从经济的角度上讲。那么个历史,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从那么低的低谷上我们走到了今天,走到了现在,这个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你真的是不知道你是谁了。

窦文涛:所以现在,就聊什么呢?就是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失落了什么?我们获得了很多,我们失落了什么?其中有人说就是人文精神。

查建英:王蒙还搀和过这个90年代的一场争论。

窦文涛:哦,是吗?这跟我们讲讲。

王蒙:我是觉得这样,作为个人的选择来说,或者作为一个写作人的选择来说,你可以选择历史感很强、时代感很强,乃至于国家、民族、地域、地方感很强的作品,也可以选择我把这些都写的相对让你看不出来,我就是飘飘然的,我就是在过着我自己的。

窦文涛:边缘人的生活。

王蒙:边缘的、或者是个人的,或者是青春的,或者是性别的生活,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同时呢,如果我要看了一批作品以后,我又觉得有点自个儿糊弄自个儿,说哎呦,咱们这个这么多作家已经都过着那么高雅的、那么小资的生活,已经和在日内瓦一样了,已经和在威尼斯一样了,已经和在萨尔斯堡一样了,我就觉得真的吗?有那么舒服吗?我就是这么一个感觉。我刚才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那么刚才您问了我一个什么问题?

窦文涛:人文精神。

王蒙:人文精神,要是说这么一改革开放,这个人文精神失落了,我这么说有点抬死杠了,那是不是您认为不改革开放,人文精神充沛?舒服?就跟我最近看那个似的,最近我看一个对话,咱们一位中国的社会学家就讲,说:“你们看,这个短片你们看,这就是深圳的一个工厂、一个车间,在那儿给美国制造牛仔裤,你看这些女工,她们有的在这儿干了3年了,有的干了5年了,有的干了8年了,他们的青春和美貌就在制造牛仔裤中消失了。这就是全球化对中国人的压榨,这就是全球化对中国女人的美丽的剥夺。”我怎么听着,我怎么听着我听不懂啊,这个事儿啊,我不知道这个哥们儿,或者这个姐们儿什么意思啊?他的意思是这些人让他们都回山区去?

查建英:回到土地上去。

下一页 进城农民工的青春被谁剥夺?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