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眷村往事是台湾蓝绿间的桥梁
2010年02月22日 08:4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许戈辉:那在台湾演和在大陆演,你看到观众反应有什么不同?

赖声川:因为我们在台湾,我们所有观众都很熟悉,不管是表演工作坊,或者我的导戏的一种风格,所以他一来他就马上进入状况,所谓进入状况就是说。

许戈辉:他开始和台上的演员同呼吸,一起来感伤。

赖声川:同呼吸,觉得好玩地方他会笑,觉得可怜的地方他会可能会掉泪,就是立即他的反应就是很快。那我觉得在大陆演出有些地方会稍微慢,但是这个慢也就是五分钟,十分钟。

许戈辉:没有看这部戏的时候,对您说的这点我有点不太理解,因为不论是历史大背景,还是说这种很难抹去的恋乡的情结,似乎这些词汇在我们脑海里都不会产生好笑的感觉。

赖声川:是,所以在大部分的所谓眷村过去的文学或者是记录,或什么它会比较偏重您刚刚讲的苦的这一面,还有感怀,伤感。就是地方很狭窄,人都回不了家然后等等等等,然后经济条件都很差等等,但是可能是我的个性加上王伟忠本人的个性,我们会觉得我来偏重这整个欢乐的这一面吧,因为既然它的基调已经是那么悲苦,我们在这个基调上做一些有趣的事,你真的就会看到,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小人物,他是怎么样子奋斗才能够生存下去,才能够活下去,我觉得这种感觉特别温馨,然后观众看了它,他就是说我不需要带他一直越来越深入一种悲苦中,我觉得这不是我的任务,我觉得我们在看这段50多年的历史。

1949年大陆人到了台湾,成为外省人,成为眷村人,这里面其实我觉得我们大陆的朋友,太多事不了解,太多故事他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们大陆的朋友看到的画面是1949年你走了,然后可能是1988年你回来了,40年以后,回来的都是西装笔挺,然后带着什么三大件,五小件这些礼物就送到家乡去返乡,衣锦还乡,因为终于可以回家了。那么在这个情况之下,所有大陆的朋友就会说,台湾真的是富裕了,多么好,可是他不知道,可能这个老军人他可能回来,他的西装可能是借来的,或者他这些年是借钱来买电视机送到家乡的,他不知道其实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过得那么好,所以我觉得《宝岛一村》就会填满这段,在大家心目中其实是一个空白的历史。

许戈辉:在王伟忠给你讲这些故事之前,你知道吗?

赖声川:我知道,其实眷村跟我是很接近的,虽然我不是眷村长大的,但是我们那个时代,应该说是眷村最发达,因为大部分眷村第二代都是差不多我这个年龄,我跟王伟忠这个年龄。

许戈辉:所以很容易沟通。

赖声川:非常容易沟通,而且他对我的整个对于他的故事的处理,也几乎是没有任何意见。

许戈辉:有没有哪个故事让你觉得特别精彩,但是因为容量有限,只好舍弃。

赖声川:很多,舍弃的还是不少,我觉得大的都进来了,一些小的我一直想放进来,放不进来,很好笑的。

许戈辉:有具体的例子吗?

赖声川:就伟忠他姐姐。英文很烂,所以她就请了一个家庭老师,其实他们那时候他们家的台灯是时好时坏,所以它不亮的时候要拍一下桌子它就会亮起来,刚好老师在教她一个什么事,拍,然后一直拍,然后那个老师就气死了,以为她在抗议什么事,然后老师翻脸就走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machao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