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缅共知青、军人到盲人的岁月磋跎
2007年11月26日 18:21凤凰卫视 】 【打印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席卷全国。康国华积极报名,他要在那个广阔的新天地里大有作为。1969年的春天,16岁的康国华来到云南腾冲插队落户。

康国华:村子里面有一个年轻的会计,对我们带有一种歧视的眼光,而且从语言里面,开口闭口就说,你们是下来接受我们"劳动改造"的。本来我们生产队粮食就不够吃,你们来了是增加我们的负担。很失落,觉得很渺茫,发现这片天地并不广阔。根本谈不上跟理想,跟事业沾不上边。

记者:你觉得在这边成为一个英雄那是不可能的。

康国华:我认为基本上是没有这个条件。

康国华感到失落,但一个四处流传的小道消息改变了一切。一天,康国华在另外一个"知青"点得知,中缅边境的对面有一支"红色"的游击队迅猛发展,革命如火如荼。很多边境知青,还有全国其它地方的一些"知青"已经越过边境参加世界革命,投身到了那"红色"的激流之中。得知这一消息,康国华渐冷的心再次燃烧了起来。

康国华:我说不干了,老子们的话说,要去真正的干革命,真正的去参加战斗,对于打仗我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有一种向往。因为我觉得那个才真正的不问你的出处,只看你的表现来评价一个人的,那就只有这个战场。

决心已定,甚至没有回自己插队落户的村寨。第二天一早,康国华只带了十几块钱就和两个志同道合的"知青"踏上了南下的道路。为了避开有解放军守卫的盈江桥,三个人绕小道冒险渡过了盈江。三天后,他们来到了汹涌的瑞丽江边。

康国华:那个就是真江了,当时正是涨水的时候,宽度大概有个400米左右,三个人都感觉到还是有点心虚。正在商量的时候,结果就有两个民工,离我们200多米就在那边喊话了,停下来,不准走,我一看,说,不行了,他们追过来了,不能再多想,赶快下,我第一个冲了下去,他们两个也跟着我冲了下去,一下去水就没了顶,不管什么姿势了,可以说是什么都不顾的就往前游,他们当时在岸上就叫,赶快游回来,再不回来,他们就要开枪了。

李正东当时也犹豫了一下,就说他们要开枪怎么办,我说,不管了,只能朝前游,我们不是"阶级敌人"。我想,他们不敢朝我们打,我就一直朝前游,他们两个就跟着,就在这个时候,枪就响了。

枪响了,我想,是不是真的对着我们打,所以我赶快回头看,一看枪口是朝天的,所以我才放了心,所以我什么也没有管,他们两个也跟着游。岸上又喊,回来,再不回来真的要打你们。但我也没有管,三个人游到对面以后,都哈哈大笑,就感觉到是胜利了

五天后,三个人疲惫不堪地走到了坝尾,再有一天就能到达中缅边境,就在这时,两个同伴产生了动摇,而康国华表示参加世界革命的决心已定,绝不回头。最后,在黄昏时分的雨里,三个年轻人互道珍重,握手告别。

康国华:三个人握了握手,这样就分开了,我就一个人顺着0801公路走下去,到了山底,再往下一走,情况就不得了了,那个泥浆陷到大腿,雨是下的更大,山脚旁边的雨水、石头哗啦哗啦哗啦往下掉,当时的心情有一种悲壮的心情。就想起了《荆轲刺秦王》的时候,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