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吃不完”的大锅饭年代
2009年11月03日 09:2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开卷八分钟] [梁文道] [大锅饭]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1月2日《开卷八分钟》 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新中国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时期,粮食多到一个什么地步呢?多到有一些人民公社,要在这个社的路口外面,路边上摆摊,然后把食物就堆在那,路过的人不管是哪来的人,都硬扯着要请他吃饭,要让他吃东西。人家不吃,说刚吃饱了,不行,也得坐下来吃。那是什么样的时期呢?那就是中国在搞人民公社的年代,在搞公共食堂的年代,而且是搞得最兴奋的年代,也有人说那是一个幻觉的年代。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叫做《大锅饭》,副题《公共食堂始末》,作者是罗平汉。罗平汉很有名,他现在是中央党校的教授,是中央党校博士生的导师。那么他写这本书,其实也就是写大跃进那个时期的事,但是他抓住一个主轴,就是公共食堂来讲,那么这一点就比较罕见。这里面他就说到了,在前言他就说,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一直是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都因为大跃进的关系,还有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关系,搞进了公共食堂里头。全国当时有345万个公共食堂,而在这里头吃饭的人,占了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也就是说那是5亿中国农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了。

那么在这个公共食堂吃饭,一定是有好处的,当初是怎么想到这一招的呢?其实我们要了解,公共食堂向来就是社会主义思想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从空想社会主义时代开始,当时的思想家就是设想一个公共食堂,就是大家不在家里吃饭,不在家里做饭,全部集中在一起吃。而这个想法背后,他们是有科学根据的,比如说当年1958年的《人民日报》曾经这么写,好处很多的,归纳起来两方面,一方面增加生产劳动者和生产劳动的时间,大量的妇女,可以从繁琐的柴米油盐里头解放出来,投入生产劳动。而单身汉的生产劳动时间,也因为有了食堂可以增加,一般劳动者吃饭时间一致了,可以省得生产的时候,你等我,我等你,耽误时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改善人跟人的关系,打破了狭隘的家庭思想,而集中在社里面,增进整个公社里头的集体的感情。

而且这里头尤其是解放妇女劳动力这一点,是当时最被人歌颂,比如说你说磨面、做饭、带孩子、缝纫、洗衣这些事,在人民公社里头,全都集体化了。这么不就解放了妇女的劳动力了吗?那么生活也集体化了,很好。但是罗平汉先生,就很正确的指出,这样的算法其实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他说食堂化前,农民一家一户分灶吃饭的时候,农村妇女其实并不是整天做饭,而是有人附带做些农活的,有些妇女甚至充当了主要的劳动力。而且当时农民的家庭人口一般比较多,家里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和半大的小孩,即使无力做从事生产劳动,也可以做些煮饭、看管小孩之类的家务劳动。

公共食堂办起来之后问题来了,问题出在哪呢?管理员、炊事员只能由青壮年劳动力担任,此外种菜、打柴、磨面等也需要专人来搞,而这些事都是以前附带人做成的。也就是说人民公社并不如,这个公共食堂不如当初设想的那么科学,那么的有效率。然后公共食堂这一点,当时附带很重要的口号一起出现,这个口号是什么呢?叫做吃饭不要钱,就叫做共产主义了,这话是毛泽东自己讲的。在1958年的北戴河会议上面,他非常赞赏当时的公共食堂的设施,他说什么呢?他说如果做到吃饭不要钱,这是个大变化,大概10年左右,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上面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而当时真的大家都以为公共食堂太好了,就是吃饭不要钱,你比如说,大家都认为粮食生产高了大跃进的时候,觉得中国的情况实在是已经好到不得了了,那么好的情况,怎么办呢?那么大伙就可以好好的放开来吃饭了。比如说,这里头当时我们知道大跃进的时候,有特别多的一些卫星田,一天到晚夸称自己产量多高多高,而粮食多到一个程度是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粮食多了吃不完怎么办?

这里头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1958年8月4日,毛泽东去徐水视察的时候,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县,夏秋两季一共收获12亿斤粮食,平均亩产2000斤。毛泽东本来他对各地报上来的数字,根据罗平汉先生说,他也是半信半疑,觉得这太奇怪,怎么大跃进搞了不到一年,大家都说自己的粮食增产了这么多。但当时他看了一看,他也觉得没办法不信,而且就问他们说,你们全县31万人口,怎么吃得了那么多粮食呢?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呢?张国忠就说,可以换机器,跟隔壁县。毛泽东说,可是不光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粮食都多,你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粮食。旁边就有一个人说,主席,我们可以拿山药来造酒精,毛泽东又回答了,那就是每个县都造酒精,我们哪用得了那么多的酒精。于是这怎么办呢?大家为了粮食太多吃不完的问题苦恼了之后,毛泽东就告诉他们了,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多吃,一天吃5顿也行。

由于当时大家都认识到,就是一天吃5顿都行,粮食太多吃不完的问题,所以当时就有这个吃饭不要钱,放开肚皮吃饭的说法。那么不光是要吃饱,而且是要吃好,怎么样吃好法呢?比如说当时江苏常州地委,当时就提出了办好食堂的8样标准,就是说半个月菜式不重复,不同样,中午三菜一汤,那么一个月里头吃5次面条、2次饼子、3次团子、2次馒头、13次肉、13次鱼、素菜半月不同样。而且当时江苏常州市,他们公共食堂的口号是一年赶上马福兴,二年超过德秦恒,这都是当地有名的饭馆。那么最后终于办成了流水席,不定时吃饭,社员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坐下吃了就对了。结果再过了几年,我们就知道,那几年中国大概饿死了起码是1000万以上的人。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点击收看《开卷八分钟》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