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可削弱消费者理性行为
2009年10月29日 09: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开卷八分钟] [梁文道]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0月28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大家要注意我们这两天谈的一些书,他并不是要告诉我们,人并非理性的动物,也不是要告诉我们,传统的或者今天正统的主流经济学是错误的。而是要说,理性是有限度的,而是要说我们今天的主流经济学,有些地方还没涵盖好,还没处理够,尤其是在现实中的经济运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更多别的辅助东西来看。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另外一本这两年也是非常受注意的一个学者写的书,这本书叫做《谁说人是理性的》,这是台湾的译法。我发现台湾人译书,总是爱把这个书名改的古灵精怪的。那么其实我觉得原来那个书名是很恰当合宜的,但是他偏偏要把它弄成一个让它感觉上会畅销一点的感觉,原来的书名叫做《可预期的非理性》。《可预期的非理性》这个书名是很有学问的,为什么呢?平常我们讲非理性,就好像觉得有很多意外,比如说像我们那天讲黑天鹅一样。但是有一些非理性,它其实只是不符合我们传统上的理性观念,但是它又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的行为,总是有一定模式的,行为不一定是理性,但是不理性的行为也有它的模式可循,因此它还是可以预期的。

这本书谈的就是这些非理性的、可预期的东西,它的作者也是一个妙人,这个作者叫做丹-艾瑞利,他是以色列人,现在在美国教书。他发生过一件不幸的事情,在他18岁那一年。怎么事?就是你知道照明弹用的那种磷,那种磷火,曾经把他身上的皮肤烧得几乎是干干净净,于是乎他就在医院里面躺了整整三年,非常痛苦,老是要换绷带,因为他没有完整的皮肤,每次换绷带等于要扒一层皮一样。然后要洗,那个消毒药水刺得他痛的要命。但是那三年里面,他就开始观察很根本的问题,比如说人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女孩,而不是喜欢那个女孩,有时候说他自己。然后或者他会关心,比如说护士帮他换绷带的时候,他注意到护士撕这个绷带,平常我们也许试过,受伤的伤口贴一块胶布,你是喜欢慢慢的撕,还是很快的撕呢?你如果很快的撕,你是相信这个痛很快这一下很大力,是很痛,但是一下就行了。但是慢慢撕你就觉得延长这个折磨,但其实真正的经验告诉我们,慢慢撕,慢慢的痛,那个痛楚其实是比较微弱的。

他就从这些地方开始,就慢慢踏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这几年来讲,是非常流行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就叫做行为经济学。所谓的行为经济学,它其实要谈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跨足了心理学跟经济学,却以研究人类的经济生活里面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但是用种种实验方法,而不是数学模型跟推理的方法,去实际的观察人类行为,然后试图在里面总结出一些经验跟规律。

于是他就说到,我再次就陷入了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之间真正的困境了。在传统经济学,我们都是理性人这个假设意味着,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计算所有选择的价值,然后采取最佳的行动。要是我们犯错,做出不理性的事情,怎么办呢?传统经济学也有解答,就是市场力量会向我们袭过来,然后快速的让我们回归理性的正途。

可是他在这本书要证明给我们看的就是,我们的理性程度实在是远远低于标准经济理论的假设。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本书的作者,因为我们刚才讲到这种行为经济学很注重实验,他里面有大量实验的故事都是很好玩的。比方说这里面就说到,他们曾经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他的一些同事们,在麻省理工学院,他们在外面摆一个摊子,卖巧克力。这个巧克力,每人过来挂一个牌子,每人限买一份,他就摆着两种巧克力让大家来选择,一种是美国我想是最畅销的,到处都有的,叫KISS巧克力,那是一个,也不是不好,但是很普通,很普通,你随处可得的一种巧克力。另外一个就是稍微高价值一点,叫瑞士莲,这个巧克力是比较高指数的,来货就已经比KISS要贵很多,所以平常在售价上面,零售的时候,它也会贵很多。

然后这时候,他们就卖这两种巧克力,这两种巧克力,他们怎么来算价?他就说瑞士莲是一个顶级巧克力,我相信卖一颗是15分钱。而KISS巧克力就一颗是一分钱,你猜大部分经过这些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会选择买哪一样?结果大部分人都是买瑞士莲,为什么?因为太划算了,他们都知道这个瑞士莲平常一颗,可能就是一块钱美金,现在才15分。而那个KISS巧克力,平常到处都是,你现在就算卖一分钱,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稀罕,是吧?

好,再来,他们做了一个很重大的转变,在这个实验里面。就是两种巧克力,都降价一分。瑞士莲从15分降成14分,而刚才我们说了KISS巧克力,原来是1分钱,你降价一分,那就变免费了。你猜这时候,学生们又会选择要哪一样?绝大部分人,都要了平常他们觉得最瞧不起的KISS巧克力。为什么?明明两个降价都一样是降一分,条件是相同的。他们就说到,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传统经济学理论阵营的经济学家经过我们摊位,他可能会一边把弄着手杖,一边说到,既然所有条件都不变,我们顾客应该会根据同样的偏好,选择瑞士莲巧克力才对。

但事实不是如此,那是因为我们人类,并不是理性的。我们人类总是对免费这个东西,过度的执迷,我们真的是太把免费当回事了。所以你想想看,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常常会犯一些错误。比如说你在网上商店买东西,你会发现,你买一样东西,他是有运费的,给你寄过来。可是他也许会告诉你,你多买一样,比如说买书,你多买本书,这个运费就免了,于是你就是为了要免这个运费是花了一笔钱,是远远多于那个运费的价钱,去多买一本书,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贪图免费的好处。免费这个东西,有非常神奇的一个效用。它会抵消掉原来我们很多,特别理性的行为。

然后这里面还提到一个更好玩的现象,就是说到,你认为你的身份证号码最后两个字,跟你买东西有没有关系?看起来好像没有关系的。但是他们曾经在实验里面,要求学生,比如说给学生看一些好东西,等一下要拍卖。然后再让他们列出身份证最末两个号码,然后拿这两个号码当那些东西的价格再去拍卖。结果发现,凡是身份证号码尾数越大的学生,他们愿意出的价也越高。这是为什么?因为一开始,他看见了那个身份证号码,给他留下了心理暗示。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点击收看《开卷八分钟》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