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名字》:密码型小说始祖
2009年10月22日 09:1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开卷八分钟] [梁文道]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0月21日《开卷八分钟》 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在介绍这些所谓密码小说的时候,感觉这项介绍跟间谍小说跟侦探小说一样,你会受很大的限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小说,最好看的部分就是它的情节,但是问题是你不能跟读者或者跟观众讲太多它的情节,因为你把情节全讲穿之后,大家就会觉得不好看了,就给泼了一头冷水了,就觉得不需要再去看这本小说了。因为读者要在这些作品里面得到那种快感跟乐趣是要自己经历一次,整个悬疑破解的过程。

但是我觉得,在谈这种书的时候,如果是真正了不起的著作,真正经典的著作,是不怕你事先先告诉别人谜底是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好看的地方是在于它中间那个解谜的过程,而不在于最后这个秘密是什么。另外呢,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还有一点,就是假如这本小说它已经成为经典,成为经典的意思就是说,是很多人没看过,但是至少大家都听过,听过之余甚至是听过它的结局,听过它的大概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就不用怕多花点篇幅去谈它的情节了。

我要讲的这种小说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一本《玫瑰的名字》,作者呢,就是安伯托-艾可,安伯托-艾可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学者,他现在呢,是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的退休教授。那么波隆纳大学号称是世界上目前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一家大学。

而艾可在这里面教的书呢,主要教的就是哲学、文学还有符号学,那么他本身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一个学者之一,不只是因为他的学术著作很受重视,而且因为他在很多报刊杂志写专栏、写小文章,当然还有因为他写了这么一本全球畅销小说。

那么艾可呢,在我们中国也是很受欢迎的一个作家,但是坦白讲我一直对他呢,不算有太强烈的兴趣,因为我觉得这个人呢,他太炫学了,而且那种炫学的玩法,有时候写的有点酸,尤其看他写一些短文章,更加有这个毛病。但是你不能否认他的确是非常非常的博学,我甚至觉得它是今天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博学的人之一,你看他写书,你看他平常写的东西,里面所引述到的那些东西之冷门之深僻,而他这种博学的功力跟学问,完全可以在他这本全球畅销书里面看得到。

如果我们这里面讲这种密码型小说的话,我反而觉得这本才是真正这一类小说的始祖。它是1980年的时候,在意大利出版,那么一直畅销到今天为止,因为中间当然也还改编过电影,说不定很多人都看过它改编的电影,那么这本书呢,说起来它的原由也很怪,它是当年意大利一家出版社,就想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反正你是绝对想象不到他们跟那种通俗悬疑小说、侦探小说有什么关系,反正找这些专家学者,一人来写一本,结果艾可就贡献出了这一本,这是他第一本小说。

没想到那么好,没想到那么受欢迎,从此他就写上瘾,后来他还不断的在写其它的小说,但是都不如这本写的那么精密。那么这本书到底谈的是什么呢?很多人会因为艾可这样的一个学者的背景,所以就会把特别是他爱做的学问或者他赖以成名的,像符号学,套到这本数里面,来看里面符号学的意义。

而且80年代,正好是全球学术界最喜欢讲后现代主义的时候,所以那个时候又有很多学者来谈这本书有什么后现代的意义。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有点是,也不能说胡扯,但是有点硬套。你如果真要把符号学的东西套在这里面来看,看这本书表达了什么符号学的义理的话,你不是做不到,但是我不认为这是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对一个中古欧洲的惟妙惟肖的魔法。

我们不要忘记,艾可除了是个有名的符号学家之外,他还是一个中古的文化艺术哲学的专家,在我所看过他的著作里面,我觉得最精采的是他早前的一本,谈到中古的欧洲关于美的概念的这么一个哲学著作,写的非常非常好。那么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又再次认识到艾可对中古欧洲的那种掌握,比如说这里面他提到了很多的人物,那这些人物都是些真实的人物,比如说像在中古,快要接近到文艺复兴的时期,我们知道英国有个大学者出现了,就是培根。

那么这里面有提到了培根,因为培根就是这本书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威廉兄弟他的一个好朋友,然后另外他还有一个好朋友呢,就是奥肯的威廉,奥肯的威廉呢,也是中古的修院里面,一个有名的大哲学家。大家可能听过“奥肯剃刀”这么一个有名的一个哲学上的一个说法,就是他发明的,也出现在这本小说里面了。

但是问题是,所有这类型小说都喜欢攀附到一些历史上,真实的人物或事件,这样子并不能够真正让你觉得这个书很传神的,传达了那个时代的气氛,你要看这本书的文字,他的语言的表述的方法,他们那些修士因为这本书讲的主要是个修道院里面,图书馆发生了一连串的凶杀案,然后呢,这个威廉兄弟,一个圣方济非常睿智的人被卷进去,他还有一个小的,跟着他将来预备要出家当神父的这么一个小年轻人,跟着他去记述的整个故事。

你看他们说话的方法,他们用的那种语言,活脱脱就是整个中古欧洲复活过来,你如果能判断这一点,那就表示你对中古欧洲呢,有过一点粗浅的认识,你很容易的掌握到那种气氛。比如说他们讨论的问题,例如说有这么一个老修士,非常的虔诚的一个老修士,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哎呀,自然是好的,就是大自然是好的,因为它是上帝的女儿,结果这位,我们的男主角,威廉,这个非常理性,相信科学,一方面相信培根的那种重实验的科学,另一方面相信奥肯那种讲逻辑的。

我们知道以前的欧洲人,常常觉得这两方面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但是这两方面他接受,他就反过来说一句什么话,说上帝必然是好的,因为它产生了自然,你想想看这句话说的多妙,这句话就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因为以前的欧洲人信教的时候,信的最虔诚的时候,他应该讲的是,自然是好的,因为它是上帝的造物,上帝的女儿。但是如果当一个修士,他居然能够说出上帝必然是好的,因为它产生了自然,这就等于是说,我先肯定大自然的美妙,然后回推上去,说你看,创造了大自然的上帝,多美好。

你想想看这句话里面,是不是整个态度有很大的分别,这个态度的分别就说明了这本书的这个气氛,它的背景就在于那是一个中古的欧洲即将结束,文艺复兴快要开始的时期。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点击收看《开卷八分钟》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