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父母年纪,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08年01月25日 10:0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国学天空] [傅佩荣] [庄子] [道家] [儒家] [孔子]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首播:周一至周五 18:45  重播:周二至周六 14:05

孝顺出于人性

傅佩荣:各位观众,欢迎收看《国学天空》。我们今天谈的主题是孝顺出于人性。

说到孝顺呢,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儒家的专利吧,事实上不然。道家也强调孝顺。在庄子里面呢,就有一段话,用孔子作为主要的角色,来说这段话。

庄子经常用古人作为他的替身,说出许多有趣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他用孔子的话来说,他说子女爱慕父母亲啊,这是明命中注定的。好像是你是子女的,那你注定就是会爱慕父母亲。这是你内心不能够解除的。

你再怎么样说我有道家的智慧啊,我有不同的人生观啊。那你还是会爱慕父母亲,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父母亲过得不快乐,做子女的一定更不快乐,一定会担心这是天生的。那么当然这段话后面也提到说你不能离开社会。所以一个人呢,有两方面不能够解除的。

第一方面就是爱慕父母亲,第二方面是社会上做事。这两方面,代表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他有他的特色。

那么在《论语》里面呢,我们可以连起来想到另外一句话,就是孔子说的,父母的年纪呢,你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记得。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呢,为了父母得享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呢,也发现父母亲慢慢的年迈了,身体慢慢地衰老了,也担心。

那么这句话特别让我们感动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了,17岁的时候呢,母亲过世了。我们这是根据司马迁的一些资料来说的。那么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说看到父母亲在很年老的时候如何、如何。

但是呢,他的伟大就在于说他本身没有这样的经验,但他能够观察一般的现象。能够深入观察,结果发现说一般人确实如此,看到父母亲年纪大了很高兴,享到高寿。很多地方对于得享高寿的人啊,特别会肯定他们的子女是孝顺的。因为子女不孝顺的话,父母怎么可能享高寿呢?他的身体谁照顾呢?所以另一方面是什么呢?要担心,因为人的生命总是有限制的。所以这是孔子提到做子女的心情。

那么另外呢,在《孟子》里面,也提到舜的故事。这舜的故事啊,是孟子最喜欢说的,有时候你会觉得好像成为舜的代言人了。孟子说,舜这个人他当了天子,天下人都喜欢他,尧又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就是有很好的家人眷属,他又得到富贵。

但是呢,即使如此,也不能够让他解除忧愁。只有让父母都顺心了,才能让舜解除忧愁。所以看到这段话呢,很多人都会觉得说真是不容易啊。天下人都喜欢舜,舜还是很忧愁。有年轻的妻子相伴,舜还是忧愁。能够得到富贵,可以当到天子,舜还是觉得忧愁。他的忧愁是什么呢?就是总觉得父母亲还没有顺心,就是他还不够孝顺。

所以呢,作为舜呢,他要孝顺到让父母亲都开心了,他才没有忧愁,所以孟子一直称赞他。说舜这个人啊,真是最大的孝顺的榜样,到了50岁还在爱慕父母亲。其实真正的孝顺不分年龄啊,我们以前谈过老来子的故事,到七十几岁还是爱慕父母亲的。

儒家思想可贵之处:对于人性的了解 

相关阅读:

害一个孩子 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心想事成

孔子父亲三换妻 九女一跛儿 最终得孔子

讨好社会与违背人性 大义灭亲不是儒学思想

委婉沟通 和父母之间的"人情事故"

守法而重礼仪 孝顺亦有规范

百善“笑”为先 中西文化“孝”之差异

生活情调与人生理想 孔子的方式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